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匠学社09:城市设计该如何实施?

城市设计该如何实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说,作者牛油果|毕波


本文由果说作者根据聆听演讲笔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来自“2016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城市设计专场学术论坛。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牛油果作为一个懵懂的学生时,有时对手中精美的设计图册产生疑问:

  • 规划师对于一整片城市环境如此丰富的设想真的有用吗?

  • 为什么在身边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能体会到某种设计思想贯彻下来的好处?

我们轻易的被符号吸引,却很难真实的触摸价值。


相信这也是处在时代变革背景下,很多像我一样的学生有所疑惑的地方,尤其是在最初的专业热情褪去,需要严肃对待职业理想的时候。


对此,牛油果代表果说受邀参加的“2016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 的城市设计专场学术论坛是一个值得介绍的话语园地,从思路源泉到工作内容都展示了这一专业不断勃发的,令人欣喜的生命力。许多耳熟能详的抽象理念,在人们耳朵生茧时已经被扎实的付诸实践。


实践永远是城市规划专业最大的魅力,也是一条漫漫求索的长远道路。城市设计一直是规划师能力和素养综合体现的核心领域。


“有用”,不是自命不凡或被动等待发掘,而是从自身态度和能力出发,不断反思调整,积极做出转变,应对实际问题。


两个关键词:需求和对策


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是本场论坛的核心议题。袁昕和恽爽两位院长在开幕辞中体现了“需求”和“对策”两个主题词的内涵:


需求:新时期城市设计包含越来越多的学科构成与角色分工,并贯穿于城市建设、城市管控和城市运营全过程,其功能的多面性导致需求的多样性。


需要趋近于真实的问题而非臆想,提供设计与管理的全过程服务,切实提高城市空间和生活品质。


对策:从整体到细节,从设计到实施,从策划到运营,从编制到管理,应对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需要系统化的对策;包括在价值观引导上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技术路线上因地制宜、逐级分解;以“营造”理念关注城市设计的精细实施,近远结合;进行动态有效的评估反馈。


详规所四位骨干所长的主题报告也以城市设计的“价值观贯彻——技术方法实践——实施管理——评估反馈”一条龙的内容组织,探讨了以下四个主题:

  • 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探索与回顾

  • “营造”理念的方法研究与实践

  •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与管理

  • 城市设计实施效果评估

而来自政界、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大佬们就两个核心问题:“城市设计是否需要法定化”和“城市设计研究内容的缺失”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信息量超大,牛油果君吐血整理,下面就来一起领略一下城市设计的魅力吧。




面向应用的总体城市设计


高珊所长提出: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管理的职能十分重要。城市的形象风采,综合反映了它的管理水平。


它是城市三维空间的顶层设计,是对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规划体系的空间资源规划重要补位;具有大尺度和多系统的特点,会作为宏观空间首要决策引导后续空间规划;同时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易读性,被公众广泛认知,帮助城市输出更好的价值成效。


在解读总体城市设计好不好用能不能用的问题时,存在设计与管理的三个脱节:

  • 愿景和理想而缺少实际对象;

  • 面对很多的实施主体但没有部门分工的引导;

  • 静态城市设计很难应对动态发展。

而我们需要的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是:目标更具有实际推动力,责权更明了,思路有前后一致的连贯性。


基于同衡十年的发展思路和脉络,高所长分别用长春、武威、固原、平谷新区、运城等案例来划分和阐释不同阶段的总体城市设计职能和营造推进方式。

  • 第一阶段:解决“国家生存”的问题,以“积极发展”为导向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城市特色并提出技术服务的基本路径;


  • 第二阶段:解决“阶段反思”的问题,以“保障发展”为导向的技术对接管理,强调多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和管理依据的实操性;


  • 第三阶段:解决“效果提升”的问题,以“精细发展”为导向的技术与管理同步推进,强调管理内容完整性和管理流程健全化;


  • 第四阶段:解决“国家实践”的问题,以“实效发展”为导向的面向实施营造阶段,重点强化城市价值观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达成对城市价值的全方位共识,强调城市空间营建过程中的价值导向管控,从管理角度考量总体城市设计成果。

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价值观更迭的直接空间映射,在高所长的总结下,是“帮助一个城市确立做事的方向,找到自己突破做事瓶颈的方法,理清做事儿的脉络”。


基于'营造'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


杨军所长开篇也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实效性问题:


作为一个 “万金油式”的非法定规划,需要统筹定位、功能、交通甚至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等宽泛内容,它的可实施性确实值得担忧。


而“营造”正是对真实的建设实践的回应,而非针对子虚乌有的口号和需求开展工作。


基于清华2014年提出的重回“营造”理念和学科深厚庞大的专业分工群,杨所长以贵安生态文明的创新园、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小镇、重庆前沿科技城为例介绍了三个项目的实践特色:


采用多专业跨界合作方式进行现状调研、规划预评估;多学科同平台协同设计、运营监控评估。


在这些图景中,城市设计的内容早已不再停留于表层信息,规划师算得了土方量、碳排放、植物造价,做得了雨污处理、垃圾回收、风环境模拟,玩得了能源监测、智慧导览,甚至在最新的设计中开始引入影响生物多样性调查。


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如此繁多的建设理念和落地技术,并非规划师无法掌握,杨所长用收缩和整合两个核心词汇提炼规划要点。

  • 收缩:掌握城市设计这把大雨伞的伞柄,收缩到规划师可以真正掌控的城市系统,通过系统间的关联进一步去影响别的城市系统;从全社会的设计者转型为有限平台搭建者,把未来的城乡发展真正还给具体的使用者和创造。


  • 整合:强调普遍共识,对多学科真实、有限技术进行精细化的解构、重构和提炼,搭建一套规划师可以真实掌控的,以落地技术为核心的,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平台和基准信息技术平台,不断学习和优化最新的行业支撑技术和工作范式。

“营造”是蕴藏城市设计中的“工匠精神”。


杨所长用寿司之神的“职人精神”和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比喻城市设计这项工作应承载的担当和受到的尊重,引发了听众共鸣。道理很简单,只有用心做出的精品才能经得起大众的检验和时间的洗练。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及管理


于润东所长首先提到了过去城市设计实施难的四个原因:

  • 粗放、单一的需求层次决定了蓝图式的产品供给;

  • 城市成熟区与半成熟区语境下现实复杂;

  • 政府与资本博弈下的共识难以协调;

  • 城市设计自身系统性缺失。

尹老师说:不以实施为目的的城市设计都是耍流氓。




那么,如何来增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进行以实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呢?基于新时期的城市设计面临的新需求和新问题,和对过去城市设计需求层次、工作模式和实际问题的反思,于所长从整合评估、城市设计平台搭建、迭代递进、分解实施四方面进行了说明。

  • 整合评估:对已经建设的情况和原有各类型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城市和潜在的闲置的资源价值,结合城市面临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策略性评估整合,以继承发扬的态度做好基础工作。


  • 平台搭建:规划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城市设计就是立体式的、动态的、平台式的蓝图。这个平台式的蓝图是有着共识的和相对明确的方向,而且应该将价值体系、学科体系和需求体系和技术体系纳入其中。


  • 递进延续: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运用法规化的管理办法,建立中观尺度跟街区层面控规相类似的城市设计管理控制单元,派专人进行监控,建立动态维护机制。设计单元应根据城市要素划分并尺度适当,以此推进更新原有的控规单元划分,以衔接协同城市设计。


  • 实施引导:城市设计的实现必然需要通过下一个层次若干子项目进行,因此需要对其有效分解和落实,制定具体实施的项目包,使得城市设计逐渐向实施方向推进。


城市设计实施效果评估的初步探讨


李仁伟所长认为,以实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城市设计评估是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监督,由此产生的反馈信息为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运作制度提出修正、调整的建议,使城市设计的运作进入良性循环。


李所长以宁波南部商务区项目为例,阐述了运用问卷调查、文献、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本身验证、方案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方案实施的政策环境三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整体评估的过程和经验。


通过实践案例的经验,他认为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作为动态协调平台,城市设计的实施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并对工作方式进行了思考。

  • 评估团队搭建:评估团队的搭建必须把除了规划师之外的,与城市设计实践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和学科专家纳入进来,还应考虑更大范围的公众如何参与进来。


  • 目标与指标的衔接:建立编制城市设计的标准和参照系,增强目标—策略—指标的衔接,指标融合目标进行阐述,拓展城市设计的数据库积累。


  • 引入定量指标:加强定量指标的引入,未来通过大数据及学科交叉的方法,比如量化空间的视觉感受,将城市设计中感性的内容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

评估思维的意义在于不仅重视目标的实现,更重视实施后对不同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规划制定是核心规划团队、利益相关者间共同努力的过程,是在了解导致目前变化的问题和原因,并在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更严重的问题的情况下,制定出一个未来发展计划的动态过程


这其中,规划师是“互联互通的时代平台的搭建者,政府、市场、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协调者”。


高端对话:城市设计是否需要法定化,如何法定化?


在作为升华部分的高端对话环节,曹宇钧副总规划师提问到,城市设计既包含弹性指导内容,又包含刚性管控的内容;要发挥管理作用、解决实际问题、面向实施建设,必然需要一整套制度保障。那么,“城市设计是否需要法定化?如何法定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朱子瑜:


“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一部分,需要具有法定地位的意义。但城市设计工作内容本身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方法和技术上过早、过急的法定化,会影响其优势发挥。而在工作开展上,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是对城市规划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管理和实施需要法定化。”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副厅长 李锦生:


“城市设计法定化要强调四个特征:城市设计须具有法定地位,在工作形式和过程上进行法定化;而内容与总规和控规的法定化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地方化,从各地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实施可能性取舍具体法定化内容;管理法规化,应从下至上逐步制定完善法定内容;执行全过程化,从设计条件直到质量监管,都需要强调城市设计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城市设计管理处 处长 汪科:


“城市设计最终是为了实施,所以必须具有规范性和法定性。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需要法定化,包括如何编制、监督、实施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既有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也要有地方性的法规条例。城市设计实施较好的城市大多是有地方立法权的大城市。但城市设计法定化并非针对全部要求,艺术性和主观性的技术内容不是法定的。体制和机制是法定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博导 王伟强


“城市设计本身的定义具有复杂性,正是法定化的争议所在。城市设计在工作方法上应保持自由裁量和研究主导性,不要变成八股文,但研究结论可以一定程度的法定化,从而落实到规划管理实施。法定化不意味着再做一套法定体系,而是将城市设计成果与现有法定体系相结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段德罡


“需要首先明确为什么,为了谁法定化的问题。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应该作为一种观念和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是否需要法定化,应该从行业和管理两个角度分别探讨。城市设计的法定化,更多的是出于建设管理的需求,是地方政府落实城市设计成果的核心推动力。”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总规划师 袁牧


“城市设计工作需要正视法律地位。城市设计的法定化是大概念,不应走向法条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城市规划是自上而下的单一体系,而城市设计是包含自下而上的多元的价值观体系,制定法条很难,而是需要制定规则。”


高端对话:目前的城市设计内容还有哪些缺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段德罡


“城市设计需要“慢”下来。在我们的教育中,通过真正进入社区,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幸福,将人的真实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大量高效技术涌现的同时,也要关注承载和衔接这些技术的人的生活状态。幸福存在不同的模式和地域性。从这一点讲,城市设计法定化不应作太具体的技术规定,应该以提供最直接的、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案为目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博导 王伟强


“城市设计教学中往往将问题简化,更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过去大笔在手、随心所欲的新区扩张大行其道,带来城市设计是艺术的错误认知。城市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而非以创作为导向。学习从成熟社区中寻找社会问题,通过物质响应来改进,比如以街道眼替代社区围墙的作用。在实际中工作中,作为过程的城市设计需要法定化。”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总规划师 袁牧


“城市设计要关注价值观、诉求链、话语权三件事。城市设计涉及多元价值观,需要设计者编制者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共同结合,指导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规划是多元诉求,如何识别、衡量作为诉求方的不同个体、群体和层级非常重要;此外不同的诉求的权重是多少要考量,需要形成自有体系价值做出判断,很难通过法律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城市设计管理处 处长 汪科


“城市设计工作包罗万象,需要明确各方的角色,城市设计师要帮助政府和社会搭建技术平台,而难以协调和评判各方面利益。目前的缺失主要是各方对城市设计工作的认识偏差,不同的语境下城市设计概念有很大区别,城市设计包括设计、管理和实施多个环节,概念不特定;此外,国内外情况差异大,需要我们研究适合自身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新时期城市设计有更多内涵与外延,需要新的工作机制,重视社会参与、老百姓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城市设计的培训和教育面正在扩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朱子瑜


“城市设计专业与管理并不矛盾,是问题导向与过程导向的区别。目前城市设计的专业支撑已经非常完善,至少在同衡是这样的。出好方案是城市设计的朴素追求。尤其在城市设计法定化的进程中,好的设计方案非常重要。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方法,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做规划,可以达到更好的预先影响规划的效果。”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副厅长 李锦生


“城市设计应关注需求,相比于局部城市设计,更需要关注总体城市设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营造体系的设计、制度体系的设计和推进体系的设计。营造体系应强调可行性,制度设计应强调地方性,而推进体系应强调协同性。”


水果君来总结一下


从案例启发到观点交锋,清华同衡详规中心奉上了一场精彩大餐。从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从共识到实践再到共识的起伏,也可以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有用的设计成形,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城市设计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和过程,城市设计本身也就是一种交流和倾听。面对不甚完美的现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想法,初出茅庐的我们也许怀有更大的理想抱负。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需求的平衡,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各方不断在互动中增进理解,明确权责。这反映了城市设计本身的抽象性和落地的复杂难度,而只有不断的评估校验反馈修正才能达到更好的状态。


城市中每一处宜居的环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小小的便利条件的改善可能包含了许多人士的不懈努力。只有参与到一个多元的系统实践,才能检验是不是“有用”,这也是城市设计与其它设计在追求上最大的不同吧。


果说作者:牛油果|毕波。本文由果说作者根据聆听演讲笔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转载请联系果说和作者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
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四会市为例(PPT)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社会·技术:创新规划技术,回应转型发展时代的社会新需求
张菁: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
解读城乡规划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