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衡学术】需求与对策——以实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及管理的一点想法
导读
城市设计的实施与管理,对于规划师来说是一个有巨大挑战的课题。本次报告希望基于对过去十年城市设计实践的反思,提出以实施为导向的新时期城市设计,应该采用:评估整合——城市设计平台——迭代递进——分解实施,到反馈再评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蓝图方式,以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再实践。


于润东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四所 所长


过去十年,我们所进行的城市设计大多为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规划。虽然部分项目在短短几年内较好完成了整体框架性的实现,但仍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设计的愿景是落实到真实空间,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众多困难,大多数城市设计难以实现。




究其原因,首先,从客观方面看,城市设计的需求层次决定了其产品供给。过去十年,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是宏大理想的蓝图式城市设计。在这个“城市发展的1.0阶段”,城市设计若能较好的引导城市结构和路网,已属不易。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是作为城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工具,或资本及开发企业用来打动政府的手段。正是这样的需求,使城市设计本身停留在了“1.0的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设计需要向“2.0方式”进行转换。




同时,城市设计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以城市新区为代表的增量规划,而是城市成熟区和半成熟区或城乡结合部的规划,更多真实的、复杂的、现实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和资本的博弈,这需要城市设计向可实施性进行引导,整合资源,改进工作方法,使多方利益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因为全国各个城市发展阶段不同,政府与资本的关系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一线城市政府相对强势而资本相对弱势,可以用强制性城市设计导则的方式要求企业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开发;而三四线城市,却可能面临政府被开发商绑架的现象,规划屈从于项目。而我国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处于二者之间,政府与资本有更大的博弈空间。政府如同导演,对城市的发展有宏观意向;开发商如戏剧的主角,谋求每一个小片区的利益最大化,上演着资本的丛林法则;而城市设计如同剧本或编剧,需要协调前二者的关系,建立平台,谋求共识,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




从城市设计自身看,城市设计缺乏系统性,往往是关注哪个区域,就进行哪个区域的设计,不同地段的城市设计碎片分布,缺乏整合,未纳入同一体系,也就是说城市设计的蓝图本身存在问题,而蓝图之间的协同也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新型城市设计面临着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新的需求、新的语境、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对象都要求城市设计全面升级,拿出对策。




那么,如何进行以实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呢?我认为可以提出这样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首先,应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整合:目前大量的城市设计都不再是新区,而是编制、甚至实施过很多规划的城市空间。这需要我们对已有规划进行梳理,对现状资源重新挖掘,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体进行系统化得整合和评估


第二,在这种整合评估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设计平台:基于正确的价值体系,形成新型城镇化目标下的整体框架,同时将各种学科和技术纳入其中,兼顾新的需求体系。同时,这个城市设计平台应该建立在各方利益已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第三,在深化实施时,各方需求逐渐深化、迭代和递进,采取动态更新的方式,指导具体地块的城市设计。


第四,是项目的分解实施,包括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市政、交通、路网及整体框架;景观环境对公共空间的有效支持;建筑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构成的实体空间;及其他多专业的支撑。




1
整合评估

首先,应明确现状建设情况。第二,要挖掘现有资源,尤其是深入挖掘潜在资源和被闲置的资源,思考如何把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第三,整合现有需求,包括资本盘活,品质提升和棚户区改造等等。第四,整合已有规划。这种巨系统的策略性整合应该应用到每一个城市设计。




例如海口海甸溪项目,现有大量的规划,总体城市设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把上一个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理念进行了有效贯穿和整合。通过分析和评估,我们发现原有的控规和城市设计,没有贯彻这个理念,而是以河为分界,割裂了城市两岸的关系。不同地块各自为政,必然存在交通系统、公共空间、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以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设计要素为主线,将河两岸划成重点区域或实施管理单元进行具体思考。从而把现状的建筑高度、质量、用地,以及政府和市民的诉求整合在一起,形成城市设计基础底图。




2
设计平台
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城市设计是立体式的蓝图,不是终极状态,而是动态的,平台式的蓝图。这种平台式的蓝图基于相对正确的方向和已达成的各方共识,同时不断把各种价值体系、学科体系、需求体系和技术体系纳入其中。吴良镛先生指出:广义建筑学就是通过城市设计核心作用,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本身进行综合性整合。同时,也存在很多外延,包括艺术性、环境科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经济等等。




因此我们在一个正确价值观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设计的整体框架和平台,制定城市设计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在整个过程当中把城市规划的相关学科,相关技术,政府、开发商、市民达成的共识,以及规划实施的校核反馈都不断纳入其中,动态反馈。




我们院也做过数字城市的探索,我们认为做任何一个城市规划,都应该把设计平台与数字城市整体打造。把每一块待开发用地的设计方案,纳入到宏观的整体城市设计和中观尺度控制实施单元来判断其优劣。通过具体方案的不断落实,把城市设计和数字城市平台不断实现和完善。


3
迭代递

在设计平台基础上,我们要把城市设计向可实施方面推进。那么,在过去哪种城市设计实施比较好呢?主要是尺度适中,有单一运营管理主体的区域,比如中关村西区。但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多是分散运营主体,难以统一实施。从管理角度上看,以前往往将相对尺度比较大的城市设计,直接划分成地块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缺乏中间层次的城市设计规划管理的控制。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不同城市的差异较大,我们可以运用法规化的管理办法,进行尝试和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分为整体层面、街区层面、地块层面。同时有专人管理,有责任规划师。更有非常好的动态维护机制。而城市设计往往是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停的反复变化。由此,我们认为非常需要建立中观尺度,跟街区层面类似的管理控制单元,由专人监控。




在总体监控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城市设计要素划分成尺度适当,易于管理的城市设计实施控制管理单元。基于城市要素的划分方式区别于原有的分区方式,原来分区方式是以主要道路和河流为边界,跟城市设计片区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广州南沙新区城市设计中,基于现状河涌与村庄的关系的地域性自然肌理成地模式。城市设计在建立成了国际型湾区的大概念基础上,在各片区内部增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河涌用地模式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划分若干可管理可实施的控制片区单元。可以看出城市设计中迭代递进的思路,左上角在我们进行规划之前的原有控规。我们没有用彻底推翻重来的方式,而是采用继承优化,迭代更新的方式,进行路网细化和功能混合化的植入,并活化河涌两侧的用地使其具有商业休闲属性和岭南水乡的人文地域特色,进而面向城市设计的实施,从公共空间、二层连廊骑楼系统和建筑高度等方面制定城市设计导引。这种中观尺度地块的控制,是为下一步每个地块的具体开发进行有效的指导。







同时,迭代的演进还要根据城市设计要素的点线面的进行城市设计实施管理控制单元的划分并与控规紧密结合互动。上海已经进行的五类三级,深圳的重点片区,东南大学提出的城市设计特定意图区都有这样的内涵。应该对城市设计不停的进行深化和改进,同时应采用专人管理、长期跟踪、专家评审等措施进行有效维护。这样,通过长时间才能使城市设计有效的推进和实现。




4
分解实
城市设计必然需要下一个层次的若干子项目来实现,我们需要把这些项目进行有效的分解,这个过程需要对我们开发时序和资金平衡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在海口海甸溪及横河两岸综合规划和提升城市设计中。我们划分了项目包和具体的实施项目,使得规划能够逐渐向实施方向推进。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纵向递进和分解实施的努力。在汤阴老城项目中,首先进行了35平方公里的总体城市设计,在此基础上对1.1平方公里老城区进行详细城市设计。在下一层次,我们首先对民宅自建制定了不同层面的实施单元。第二是对重点区域进行详细设计和重要建筑的概念性建筑设计。从而使城市设计的整体意向能够向纵深有效延续,易于实施。




除此之外,九华山的旅游地产项目,在规划实施上面临巨大的难度。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从概念策划到详细规划,再到反复调整概念建筑设计,现在也仍在向纵深方向逐渐深化,我们为了能够实施实现,主动的向下深入。




总结来看,我所探讨的整合评估,是老城区更新设计不可缺的方式。城市设计整个系统,必然是一种从评估到设计平台到迭代递进到分解实施再到评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方式。这种体系本身是我们建立数字城市或者说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的整体架构。


另外,城市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复杂问题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密不可分,有着极强的关联度。


不能为了城市设计而进行城市设计,要把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抓手与工具,为解决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的真实问题与需求,为将城市的系统生态完善、城市结构缝合、功能优化织补、资源价值潜能挖掘与分配、空间品质提升等方面,发挥平台性作用。


从城市设计向设计城市的角度转换演进,重视空间载体的设计重要性,发挥城市规划师自上而下的主动性,与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多专业自下而上的设计保持高度的开放性与兼容度,为城市设计的实施共同努力。


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设计管控的趋势:体系、要素、粒度与数字化 ——以珠海市为例
光辉城市荣获全国首个CIM实景大赛金奖,助力城市数字化建设
“打卡点”背后是尊重历史、尊重人的机制
在海南,农房能否报建?用地是否符合规划?......这些问题用这个小程序就能查!
房太子:注意,这样买房才不会吃大亏!
深度解读: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