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业内容

 

适度·适合·适用

——基于有效教学对教学案例《物质的量》的剖析

池州市东至县教研室    廖立平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我认为优质高效的课堂应有以下特征:

1、学生富有强烈的学习激情。一种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成就与惊喜不断涌现的课堂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愿景。知识的内在逻辑发展动力、成就牵引、激励性评价等都是产生学习激情的源泉。

2、课堂发展具有高度的条理性。条理性来自于知识逻辑发展线索和心理活动发展线索,这两条线索和谐地融合是造就学习条理性的关键。同时在课堂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产生多波次学习高潮。

3、学生学习具有广泛而又深入的参与性。有效教学核心是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学生倾力而为的学习会造就生动活泼的竞争性学习局面,最终满足有效教学三个指标:效益、效率、效果。

4、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重在学习的生成性。知识的生成、方法的构建、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是生成性的核心表现,生成性带来最重要的学习价值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

“高效课堂”对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我认为:教师会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会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和丰富而又合理的学习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会及时的引领和规范、会给予恰时而又恰当的学习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着力引导与培养。

【教学现场】(取自本人支教学校:皮山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

[引入]: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精确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最具有

           可操作性?

        2、已知有一叠均匀的白纸如何粗略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

           如何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水分子?

[讲解]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

     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

    (mol)简称“摩”

[阅读]12页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11页的表格,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

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把含有约6.02×1023

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

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使电子、中

子,但不可以是宏观物质。

[举例]1mol Fe、1mol O2、1mol Na+、2mol H2O

[注意]使用mol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

      意义,用NA表示阿佛伽德罗常数。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常数N=n·NA

[练习]做13页“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三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于公式之间的应用

[补充习题]P17

【案例剖析】

    一、总体感知

    本节课教师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依据教材的知识发展与学习活动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安排丰富且有序,对教学重难点都有一定地把握。通过一些学习任务力求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分析讲解较为全面详细,合理分解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内容,谋求学生“学得到”又“学得好”。由于课的导入过于复杂,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概念教学过于纠缠,导致学生思维产生混乱。由于教学时间分配不当,教师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课堂实际情况,强行推进教学进程,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激情不断下降而游离于学习之外。

   二、问题聚焦

   1、课的导入虽然如此“丰富”,但是合理吗?

   2、完全照搬教材,合适吗?

   3、为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观加快课堂进程,合情吗?

   三、深度剖析

    1、课的导入具有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产生学习动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聚焦学习问题、活化学习基础、促成学生产生学习对策等教学功能。这就需要课的导入方法科学,内容要贴切学习主题,要简洁明了易被学生感知和聚焦,力求表述和显示上生动多彩、引人入胜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本节课导入因为没有背景衬托显得贫乏淡薄,导入内容非常繁杂而且重叠不利学生精确和精细感知与把握,从而导致目标混乱、教学进程拖沓无力、学生也产生学习倦怠,深刻着影响后面的核心学习。

    2、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隐示着学习的目标、规范着学习的进程。但不能包办所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因为课堂有相似的但没有相同的。我们教师不能“搬教材”,要用教材。我们要把学生、知识、目标融合在一起考虑谋划学习活动,寻找和选择适合你所面对的学生教学方式方法。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一格但拘一人。本节课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对于汉语水平不高的民族学生来说必然引起概念歧义。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甚至先提出“摩尔”的概念更使学生感到突兀,让学生心理受到压迫,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和显示的教学重点,明晰自己所发现的教学难点。教学顺序的合理调整是能降低学习难度的坡度,换位思考和调整思考角度是能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

   3、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学“预设”加“生成”,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进行周密地教学设计,依据课堂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教学进程、教学行为进行控制、调节、调整。为了完成主观上的教学任务而只管“教”不管“学”,造成“预设”与“生成”发生脱节,这就是高耗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表现。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加上拓展学习内容使教学任务显得十分繁重,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使方法构建显得十分重要。纵观整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显得十分紧迫,一些重点环节都是匆匆走过场导致学习不够深入。最终教师不得不违反教学设计的初衷,以“讲”代“学”草草收场。

    四、教学建言

    我认为采取以下对策可以减轻和消去以上课堂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1、课的导入以数一袋50千克的大米的粒数为例:?数得清吗?(问题)

----产生学习动力、?如何数?(想法)----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化整为零,分10克为1包来数(做法)----问题解决与方法生成。

    课堂连接:知识与方法迁移?〖10克—相同米粒—1包〗----〖12克—12C—1mol〗?〖物理量—质量—多少千克〗----〖物理量—物质的量—多少mol

    以上做法使课堂简约平凡、问题导入贴切、学生感受亲切,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方法基础、降低概念的学习难度、避免了概念歧义,也使学生学习心理变得踏实而又有活力。

    2、退一步海阔天空。为避免概念歧义带来的学习混乱和困顿,可改变学习顺序,先讲阿伏伽德罗常数(实为常量:摩尔个数,单位为个/mol)的由来、借机建立“摩尔”及“物质的量”的概念。

    3、不能以教学任务来框定学生的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在于学生的获得与拥有。先讲效益才能讲效率,我们不能不管学生的学习状况,大搞“一言堂”快马加鞭赶时间,那只能是浪费学生的时间。我们只有在教学难点上实现方法突破、选择合理的教学顺序、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适当控制教学进程,这样方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空间与时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学会“关注”与“等待”,当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好方法能力基础时,学习才有加速度,我们方可真正的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我们尽量避免由于自己教学不当或失误耽误教学时间、干扰了学习进程。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求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014/1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巧妙处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精品教育文档.doc
(转青山文)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
新课改中教师的“八忌”
我喜欢上了磨课
数学课堂上轻松学习
《比尾巴》教学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