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墩: 以盐墩得名,以路廊闻名·台州日报

    江文辉  

    在温岭市箬横东北3公里处,有一座盘马山。以“山形四断,盘旋如马”得名。山西数百米处有一长河,北至金清、南接松门,全长40华里,为内河沿岸水路枢纽,叫“二塘横河”。先民围筑海塘,就地取土,则成长河,自一、二塘起,经千百年遂成今日七、八塘,且长河间与海岸线两两平行,故称“横河”。

    为便于运输、灌溉、抗旱、排涝等,在横河中设“节点”,是为“纵河”。因其规模不亚于横河,且与东海相接,故惯称“浦”。如娄江浦、山前浦、乌沙浦等。下墩,就位于二塘横河与山前浦交错处;明清时,属太平县第六都。

    据史载,“元至正年间(1341—1368),筑萧万户塘,北起盘马山,南抵松门”;及至明《嘉靖太平县志》载,盘马山“在县东稍北三十八里海上”。足见,当时下墩地处海塘堤坝内区,濒临大海。

    因此,今下墩被“保护”(盘马山塘堤)起来,且随着潮涨潮退,其地海涂面逐渐上升,可为利用。据史考,明嘉靖年间,团浦水见(今箬横水岸村)乡贤林贵兆提议在此“筑堤灶地”。江连秋《路廊街下墩街》亦载,“海涂围成后,古人在盘马山以西筑起两个盐墩晒盐,一个叫西墩,一个叫下墩”。这就是下墩之名的由来。

    不过,此时的下墩是一处军事前线。其晒盐的目的,一则促进盐业,二则增强海防。林贵兆所指的筑堤灶地,就是把筑盐墩发展盐业和围涂结合起来,助推海涂围垦,以解民生、防备倭患的意思。其从业者多为地方团练(也就是民兵)。据《戚继光传》载,借用沿海晒盐场、渔场从业者,“以其常驻,用为斥候”,甚至在其地加设“烟墩”(即沿海烽火台)。

    后倭患除,下墩军事意义减缓。到明末清初,盐墩事业也随着塘堤东迁而废弃;“迁海”政策后,人口更是大规模聚居。但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是年七月,“大风雨,海潮暴涌,海水倒灌,二塘、三塘塌毁,人畜漂殁无数”。史载,经此天灾,一直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知县李汝麟任上,重筑二塘”。至此,人口再一次大规模聚居。

    尔后,下墩一带成为松门、金清两地交往的必经之地,距两地各20里路。为了方便过往民众,当地民众在此开小茶馆等。民间传,半路休憩的茶馆有了,可这也满足不了“下墩服务站”的接客所需,遂有善心者在今下墩前南街口处建路廊。

    路廊,就是一种长廊。据史载,廊材料除顶上屋瓦外,全是用长屿的石料所做,包括石柱、石凳等,面积四间约500平方米。这在当时可谓是创举,周遭尽无,故下墩也称“路廊”。

    路廊的出现,给下墩立街开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初,是贩卖小海鲜的挑担者途经休憩,顺带小卖。久之,各行皆入。“有商机头脑的西墩、下墩人以盘马山为背景,建起江南水乡特色的下墩街……布店、南货店、药店”,应有尽有。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下墩立街开市,二、七日市”。关于这开市,民间尚有传说。话说当时新河寺前桥已有店街,为二、七日市,且生意兴隆,商机勃勃。于是,有心人就请了风水师卜算,然后召集人手深夜潜入,偷挖寺前桥街一块四尺石板,经木城河转二塘横河运至,安在下墩街中。果然,此地街市一开,当即兴旺,承袭至今。

    民国初,属盘马庄;民国18年(1929),改庄为村、里,始有“下墩”村名;20年(1931),升格为“下墩乡”;24年(1935)撤除,并与娄江、谢家合称“盘马乡”;29年(1940),盘马、晋大两乡合并为“大峰乡”。解放后,下墩划入箬横区大峰乡;翌年(1950),析大峰乡为山前、山后、下朱三乡,下墩从属山前;后于1956年三乡合并为山前。1992年5月,山前乡撤除,下墩划入箬横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庵东盐民打称放
晒盐
探访福建莆田盐场工人古法晒盐
泸州:走进合江车辋老街
惠东的盐田该保护起来了
千年悬崖晒盐场,至今仍在使用 ,唯一能产桃花盐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