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兴凤河流域移民的文化思考
userphoto

2023.11.29 北京

关注

🔸 文/卢欣

在大兴这片历史底蕴厚重的热土上,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对明清凤河流域移民文化并不陌生。从明初洪武到永乐初年的44年间,数十万山西人(主要是晋南、晋中、晋东南人),伴随着上党梆子、晋剧以及《苏三起解》悲戚的旋律,他们走出祖祖辈辈经营的家园,千里奔波辗转在京南大兴,在凤河流域水草丰美的两岸,揭开了生存博弈的序幕。

明清凤河流域文化变迁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同构,凤河流域(主要以现在的青云店镇、长子营镇、采育镇为主体)的山西移民们,以其特有的精神风格、文化意义、个体行为和信仰等伦理态度,逐渐生成了全新的文化秩序,共同构成移民们普遍的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凤河村落文化与地域社会百态图。

至今,青云店镇、采育镇、长子营镇许多村落的百姓,没有明晰的家族谱牒用以说明自己的根脉,但他们不会否认自己的山西情结。明清凤河流域的山西移民基本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朝廷号令军事屯垦,集体行为动辄万户、多则数万户;二是屯垦农民以地设营。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山西多少县,大兴多少营”;二是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先后18次自山西向外移民:从1373年到1417年,共组织移民18次之多,约60万许。尤其是明成祖朱棣(燕王)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又迁都北京,在位21年,从山西移民8次,其中有6次移往北京。沿大兴凤河两岸,沁水、长子、河津、黎城、潞城、蒲州、绛州等落地成村;三是触犯刑律的囚徒和贬为庶民的革职官员,四是商人群体。由于山西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京城商号林立,血缘、情缘使部分商人与大兴的山西移民聚集在一起。

1

1

凤河文化历史演化过程极其复杂,原长子营乡位于现镇域的北部,旧属东安县(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清乾隆年间划入大兴县,属顺天府大兴县采育巡检司,1958年属采育乡(后改人民公社),2000年长子营乡与朱庄乡合并为长子营镇。长子营与采育是凤河流域的一个文化共同体,二者之间文化与地域的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流经大兴东南的凤河则是一条母亲河,像一条飘带将采育与长子营缠到一块儿,同时也将晋南、晋东南的文化与今天的长子营区域文化紧紧维系在一块儿。

蕴含厚重历史感的“七十二连营”西北起解州营,东南到凤河营,流经大兴东南的凤河全长20里,72个自然村因此都以“营”冠名。凤河以长子营为中心,逆河而上有沁水、解州、霍州……顺流而下有黎城、河津、蒲州、绛县……山西这些县份在地域结构上,以尧都(尧都平阳,即今山西的临汾)为文化纽带,形成中国历史上移民迁徙的融合习惯,这种习惯又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这一点从尧舜的多重定都说可以看出:《帝王世纪》载:“帝尧氏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河北唐县)。”《元和郡县志》又云:“定陶故城,尧所居也。”同样关于舜,也有生于诸冯(山东菏泽)、都于蒲坂、卒于鸣条或九嶷之说。禹有建都平阳、安邑、阳城等地之说。种种岐说莫衷一是,概而统之,可以说与这些县份移民文化的流动性、整合性有关。《汉书——扬雄传》扬雄自叙的谱牒就可作一例证。

形成今天凤河流域独特的移民格局有其苦涩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元末明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华北平原荒草遍野,“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缓慢的社会发展使整个国家好似一台笨重的老式纺车。据《古今图书集成·赋役考》载,清军入关后,旗民多编入军籍,关外更是空虚,田畴荒芜,为了恢复生产,清政府奖励由关内向关外移民,“顺治十年……有能招至一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明太祖实录》卷193载:“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显少……户部侍郎杨靖曰:“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今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因此发展生产,移民屯田成为朝廷首要任务。

我们查阅了《明太祖实录》《明史·食货志》《李善长传》以及民国新纂《云南通志》等文献,确切的文史资料表明,明清洪洞迁移活动分别是:洪武二十一年,迁往真定;二十二年迁往大名和广平;二十二年又迁往北平;二十五年迁往河北;三十五年迁往北平。永乐年间8次迁民全是往京畿地区(即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无论大兴区域归属怎么变化,青云店镇、长子营、采育始终在京、津、冀的三角带和连接处。

山西南部作为移民的首选目标,与其地域位置有关。山西古名晋,《释名》说:“晋,进也。其地在北,有事于中国则进而南也。”山西东有太行之险,西有吕梁之阻,南有大河之堑,北有大漠、雁门之蔽,使此地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安全岛”。“安全岛”无论从哪个方面的发展要素考虑,都最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拉动因素。

《明太祖实录》卷197载: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后军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徒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给山西民兵十万人,钞各三十锭,令量牛屯田;《明太宗实录》卷12下载: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命户部遣官核实出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明太宗实录》卷31载永乐二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明太宗实录》卷37载:永乐三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京。

从以上移民史料看出,明清时期长子、沁水、解州、霍州、黎城、河津、蒲州、绛县等的县均为平阳、泽、潞、沁、汾州所辖管。移民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历史学家们曾不止一次地慨叹:“山西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探寻原委,食物是人类文明发生的支撑点,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山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早期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是小米,而山西盛产小米。在山西晋南、晋东南一带,自然气候极其适宜小米生长,中国历史的首篇——《尧典》便从这里写起;中国文明扉页的治理洪水也从这里开始(见《禹贡》)。中国文明始点上的三个圣王尧、舜、禹在这里建都。

关于明清长子营移民背景的特殊,黄有泉,高胜恩先生归结为三个方面。“山东、北平数千里沃壤之土,自兵烫以来,尽化为蓁荒之地。土著之民,流离军伍,不存什一,地广民稀,开辟无方。”以至“道路蓁塞,田畴草莽,干村辟荔,魂哭鬼狂”,东西六七百里,面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若不设法招来耕种,以实中原,恐日久围国用虚竭。“为今之计,莫若计复业之民肯田外,其余荒芜土田,宜责之守令,召诱流移未入籍之民。官治牛种,及时播种,外与之置仓,中分收受。若遇水旱灾伤,踏验优免……”

二是为防各地豪强做乱,朱元璋效法秦始皇、汉高祖,强迁各地豪强于京师。洪武二十四年七月,朱元璋十分坦白地告诉工部官员说:“昔汉高祖徙天下豪富于关中,联初不取。今思之,京师天下之根本,乃知事有当然,不得不尔。”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也开始了有计划的充实北京人丁。多次迁徙山西南部的人到北京近郊一带。“州郡萧条,悉心为丘墟”,而山西却因有高山大河之阻,破坏较小。再加之山西南部人才辈出,亦利于毗邻京畿为朝廷御用。杜佑《通典》说:“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闾井之间,习于程法。翻开晋南各县县志,达官显贵之文人数若星辰,他们的门阀势力,加上他们与朝廷千丝万缕的关系,客观上促成家乡移居京畿地区的可能。

三是出于防守边疆、加强国防的考虑。屯田戍边,汉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荒废的田地。历代屯田有军屯、民屯和商屯。汉武帝时在西域屯田,汉宣布时在边郡屯田,都使用驻军,是为军屯;三国时,曹操在许下屯田,开始由典农官募民开荒种地,此为民屯。应募的农民称屯田客,规定官给牛、种,收获官六民四,如农民自带耕牛则所获对分;至明代有了商屯。明行中开法,盐商在边疆募民开荒种田,以所得粮草换取盐引,即为商屯。

形成凤河流域移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遗失,那就是明代山西相对稳定,人口稠密。《明实录》,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有个权威统计,河南人口1891000人,河北人口1893000人,而山西人口4030450人,比河南、河北的人口总和还多30万人。

1

1

对照元末明初大迁徙路径不难发现,当时由山西迁往京冀地区而形成的村落,多以姓氏命名,至于朝廷为什么恩准大兴凤河流域移民以原籍县来命名村落?后学者作出三种推测:一是明王朝禁用原籍县名命名村落,其目的是为使移民忘记迁徙“精神家园”的失落感,尽快让其落地生根,实现平衡全国人口、繁荣北方经济尤其是京畿地区的计划。然明初首批迁徙遇到的难题是,大批晋南精英团结串联,使明朝迁徙战略之路遇到挑战,适当满足这些县份移民的心理诉求,也是减少这些家乡籍政界要员对体制运营的摩擦;二是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曾为农民起义领袖,深知民怨的后果,为了实现国家整体迁徙发展战略,在迁徙问题上,采取迂回手段,发布通告公示晋南百姓强制迁徙中原的圣谕,有特别原因者可不参加迁徙,但须本人到洪洞县申明理由,经批准后登记造册,方可留下。但申明理由的家族主要理由是故土难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如何既消除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且能淡化这种眷恋,成为朝廷户部衙门的两难。三是大批晋南政治、文化的精英们,相信了朝廷指令,申明理由的不充分反倒成为强制迁徙的首批移民。为稳定人心,明王朝除给予优厚的移民政策外,破例允许第一批移民使用原籍县名来命名落地村名。

以原籍县名命名居住村庄,构成了凤河流域文化的独特“景观”。美国学者斯图尔特对这种现象作过分析,他甚至认为:“乡土恋情几乎是中国人真正的宗教信仰”,从一定意义上这样理解明初的移民情绪也不无道理。因为凤河移民虽然故土难离,然没能形成“终极关怀”,只是一种与自己有着血缘和心理情感联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乡土情结,终究是可以作出情感让渡的。

同源同名是故乡眷恋的表现方式,这种现象既是一种观念、心理情感和活动,同时也是既定的礼制、仪式、习俗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汇集。错综复杂的地缘、血缘的存在与发展形成并延续着独特的宗族观念。据海联网统计,目前在移民社会村落中,地缘性组织的比重仍然较大。9000多个系统组织中,地缘性组织有1300余个,约占14%左右。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大部分地缘性组织与神缘性组织交织在一起。他们从家乡带走了具有较强地域性的寄托,这些寄托成了凝集地缘关系的精神纽带。尽管早期的凤河流域移民传统信仰出现着融合的趋势,但各个村落仍然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文化色彩。

1

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地在何方,山西洪洞老鹳窝”。当我们用民俗语言对凤河区域的乡情作出心理探视时,他们的反应是柔和而亲切的。“洪洞,大槐树,老鹳窝”已经不是单纯对祖居的记忆,而是把这种记忆演化成对生命根系的执着探寻。

《东方杂志》复刊第十五卷第七期齐如山先生写道:“吾族乃于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去的,清朝末年,有许多京冀的军官重到山西,又寻到大槐树之所在……”根据《明史》《明实录》记载,长子、沁水、解州、霍州、黎城、河津、蒲州、绛县等等今天大兴的村名,都可以找到山西南部对应的县名。

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维度看,迁出地应是临汾、运城、晋东南长治和晋城等地区。从《明史》《明实录》的原始文本看,当时在山西组织迁民的地域很大,除雁北、忻州、吕梁地区外,包括整个山西中、东、南部。这些地区的迁民临行前,大部分人在洪洞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领取户部衙门颁发的迁移证,然后各去西东。

洪洞何以具有此种战略意义呢?秦汉时置杨县,隶河东郡。隋隶临汾郡,义宁二年更名洪洞,取县北洪洞镇为名。洪洞属临汾,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太岳,西控汾河”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河内重地,洪洞也成为山西之通衢要道。故而也成为移民迁出的聚集之地。

关于洪洞大槐树,据民国年间《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广济寺左”。该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往来香客不断。同时,这里又处南北要道,设有驿站。传闻四方的洪洞大槐树就生长在广济寺,相传为汉代所植。积年累月,树大荫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老鹳在此筑巢垒窝,成为大槐树独特的一景。明王朝在广济寺设局驻员,负责登记、迁散移民事宜。

移民是封建政权的绝对命令,往往带有很大的强迫性。山西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儿。”当百姓举家迁移时,扶老携幼的哭声震天,其声凄厉不堪卒听。今天,凤河流域一些生活用语还留有当年大迁徙时的文化密码和生活痕迹,如:解手、方便、大小便、随便等。当初山西移民的百姓们被迫登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途中逃亡,差役们把他们用长绳串连起来。那时候,迁徙路上,到处是一串串的移民。由于长途跋涉,人们免不了要大小便,但一根绳子拴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大小便非常不方便。于是只好向押解官兵报告说:“老爷,请解开手,我要拉屎尿尿。”这样子日复一日,人复一人,次数多了,日渐简化,只要说上一声,解手、方便、大小便专用术语就不言自明。从人类学的观点分析,文化价值同时也涵盖人们日常伦理中所表现的行为范式和价值取向。

心理学表明,身处困境的个体和弱势群体会产生一种无限的迷茫感、孤独感、困惑感。当移民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曾经养育过他们的那块热土的时候,在最后一瞥中寻找家乡最有纪念意义的标识物时,那就只有一棵大槐树了。于是,槐树从此就成了山西移民祖祖辈辈互相传递的“接力棒”,移民们明知咫尺的困境无助,只好趋向家乡寄托一线玄机,祈求冥冥的神佑心理机制,把神本与人本宗教伦理融合。

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至今,已经六百年过去了。当你走遍采育、长子营镇的每一个村落,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房前屋后,村头地边,都种植有槐树。据老百姓说这是山西移民带来的习俗。文化应当是历史分析“当下”“此在”。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房前种上大槐树,不忘洪洞众先祖。村村槐树连成片,证明同根又同源。大槐树作为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当“痛切感觉到人生生存重压为其特征的,对丧失自我与异化力量的默认,对任何前景的迷惘与沮丧之情都化为情感忧思的救助”(李公明著《思想守望录》,广东人民出版社)。大槐树辅助了长子营的山西移民,移民们反过来传播了大槐树情结。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鞋小趾验甲形”。凡是从洪洞迁来之民,脚小趾甲中有一裂缝,好像是两个指甲,不是古槐迁者,均无此特征,时至今日仍为复形指甲,这一问题还待民俗学者、遗传学者深入研究。移民们迁往各地,因一村不准一姓,所以兄弟之间为了相互照应,有一姓分为几个姓者,至今仍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长子营无二郭”等说法。每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毕竟受制于当下文化的规定,从任何角度观察槐树的种植,都是文化背景特定的部分和表象。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

刊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神州杂志,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古论今话山西2021-7 寻根问祖山西洪洞大槐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之一棵最有名的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881个姓氏
山西洪洞一、二、三代大槐树 你知道吗?
山西景点之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饮水思源--山西洪洞大槐树 (绝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