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苏州传统菜之松子枣泥拉糕(附枣泥和豆沙做法)

今年的年货篇要倒过来,从老苏州年夜饭年的甜点说起。其实小时候吃年夜饭,吃到一半我们小孩就开溜了。一来小孩子胃口小,二来也没那么多耐心一直坐着,所以等冷盘吃过,热炒的头几个虾仁阿蹄筋阿之类上了,我就屁股坐不住了。记忆中我一直是第一个很想开溜的
。 

因此,对年夜饭的后半段,我的记忆是比较模糊的。一般都是老爸在煤炉上忙,其他人坐着吃。遇到好吃的上桌,大人会把我们拎过去逼着我们尝一下,那是非常不情愿滴!(我喜欢的炸对虾和炸鸡肉串除外)

最最不情愿的就是大人们那一声“上甜羹”的时候。我从小就不爱吃甜的,糖果什么都不喜欢,所以不像其他同龄小孩,常常一口烂牙齿。那会儿总觉得中餐的甜点是最最莫名其妙的东西,一堆米阿豆阿的。记忆中过年的甜点无非下列几样:八宝饭,鸭血糯,苹果圆子年糕甜羹,外加枣泥拉糕。这几样中,除了苹果甜羹我愿意勉强喝一点外,其他东西都是被大人硬塞下去的。 

最近看老书,且老乡婷楷杰也一篇又一篇的发怀旧文,让我不由想起了过去年夜饭时我很讨厌的枣泥拉糕了。

苏式细点在过去南北闻名,就算如今,在北京的知名老字号依然能看到苏式细点的影子。苏州一年四季的糕团类点心繁多,糖年糕,猪油年糕,方糕(如玫瑰方糕),松糕(如黄松糕),青团子,海棠糕,梅花糕……而冬天最有名的,除了桂花糖年糕,玫瑰/薄荷猪油年糕外,就是枣泥拉糕了。

拉糕,是苏式糕点的一种,因用糯米制作,水分较多,吃时用筷子夹起会被拉成长条,故名“拉糕”。而枣泥,则是口味。就季节而言,苏州的拉糕有四种口味:春天的玫瑰,夏天的薄荷,秋天的桂花芋泥,冬天的松子枣泥。很惭愧,个人才疏学浅,只吃过冬天的松子枣泥口味,印象中这也是最大众最常见的。年夜饭吃到最后,从厨房里端出一盘枣泥拉糕。众人纷纷趁热伸出筷子夹起拉糕往外拉,原本菱形的拉糕也因此变形成了奇怪的长条。。。

小时候不喜欢甜的尤其不喜欢中式甜点,长大了慢慢的倒也开始接受了。几年前就开始接受采芝斋和稻香村的糕饼,对于豆沙也不那么讨厌了,当时还真吓到了自己。


最近纯粹是手痒,贼骨牵牵,做了枣泥拉糕。 





在写方子之前,先要说一下我参考的资料。个人觉得学正宗的中餐其实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学院派的中餐书籍很难买,就算有,菜方也写得非常简洁(或者说潦草),尤其是一些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的传统老菜方,要学的地道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市面上卖的一些解说详细的中餐菜谱又只是很纯粹的家常菜而已,没有上升到餐厅或者学院派水平,若要准确可靠地找到怀旧老菜谱就更难了。

拿枣泥拉糕为例,谷歌和百度查出来的好几个方子差异太大了,都觉得不靠谱。博客上也很少有把中式甜点做得很地道的文章(如今的大趋势是流行西式+日式烘焙)。我自己身边有两本还算正规的书籍,提到了枣泥拉糕。一本是2006年苏州烹饪协会出版的《中国苏州菜》,居然还是陆文夫写的前言。另一本是1981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家常点心》,由上海黄浦区第二饮食公司编写。

这两本书相比,《家常点心》比较老,照理说是比较传统的。但从苏帮菜角度来说,《中国苏州菜》的感觉更正宗。问题是《中国苏州菜》没有详细的做法,只是很笼统的几笔带过,而《家常点心》虽然解说比较详细但用料之类不如《中国苏州菜》那么讲究地道。

因此,我把两本书的方子反复推敲对比过,最后将两者结合,并在一些模棱两可的环节做了揣测,试验了自己做枣泥拉糕。主要的改动有:去掉了猪板油丁,一来没买到,二来有了板油丁,咬下去就会有猪油的颗粒。另外《中国苏州菜》一书中提到要加少量籼米粉,而《家常点心》一书中使用的是纯糯米粉。考虑到拉糕的口感,我这一次省略了籼米粉。 

松子枣泥拉糕 (改自《中国苏州菜》和《家常点心》)

原料:
糯米粉500克
枣泥250克
无糖豆沙250克
白糖180克(原配方250克,我减了糖)
熟猪油200克(实耗可能更少)
煮红枣的红枣水200毫升 
松子仁适量
(原配方还有猪板油丁200克,板油就是猪腹腔内成大块的脂肪)

说起猪油和板油, 食家饭姐姐最近有一篇好文,题为猪油。最近围脖上环绕猪油的讨论也是滔滔不绝。按照食家饭姐姐的说法,最香的猪油来自猪的皮下脂肪也就是肥膘熬出来的,此类猪油用来做菜,炒饭之类最佳。而来自板油也就是猪腹腔内成大块脂肪的猪油,虽然不那么香,但用来做中式甜点,拌豆沙芝麻类是最佳的。我家打小时候起就一直做猪油,可从没听父母说过肥肉的不同。我家的猪油都是买了猪肉用多余的肥肉做的,按照食家饭姐姐的理论不是最适合做甜点的,不过我也只能将就一下~~~ 

做法:
1。将枣泥,豆沙,白糖和三分之二猪油混合,用小火熬香并搅拌,至全部混合。放凉。
2。将糯米粉掺入枣泥豆沙糖糊,然后逐步分批加入红枣水,用力搅拌透(若用猪板油,也是这时加入)。
3。剩下的三分之一猪油略融化,分少量加入面团,每次加入后都要用力搅拌透。不一定需要全部猪油,只要最后的面团是比较软但不坍塌不黏糊就可以了。
4。将面团装入抹了油的长方形容器中。按照这个分量最好要分批装。每次装的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然后用硅胶批刀压紧,把表面压平整。
5。上笼用大火蒸透(滚水,大火,20分钟左右,直到呈玉色)。冷却后倒出来脱模。这时拉糕可能还不太好切,最好放在冰箱里冷却一下(拉糕装盘子里,盖保鲜膜防止表面干燥)。等冷了拉糕就会发硬,这时可以用锋利的刀切成菱形。 
6。要吃的时候,把菱形的拉糕摆入盘,装上松仁做装饰,旺火蒸5分钟左右即可。蒸的时候最好盖个铝箔或者盖子,否则水进去太多了拉糕会变成烂糊。

也就是说,拉糕是要蒸两次的。第一次蒸了定型。冷却后切好,第二次再蒸了上桌。

这时第一次蒸好后切好的样子,比较有卖相。 



蒸了第二次的样子。我没敢蒸太透,只用文火蒸了5分钟,已经能看到柔软黏滑的质感。
过去年夜饭时候的拉糕都是蒸得特别透的,往往已经有点倒塌没有卖相了,烂糟糟的一团,不过筷子夹起来的确特别的“拉”。



吃起来的感觉……怎么会这么好吃啊……小时候完全不记得这香味了。而且我减了糖,不像原版那么甜。要知道苏式糖果糕点向来以高甜度高浓度享誉全国的。



拉糕的具体做法其实并不难,比年糕那种又要蒸又要舂的简单多了。

麻烦的地方是枣泥和豆沙的制作。因此枣泥拉糕又比其他口味的拉糕更麻烦了些。玫瑰和薄荷的若从纯天然开始做,只是捣烂玫瑰花瓣和薄荷叶子。芋泥的就是捣烂芋头。

而枣泥拉糕,需要用到枣泥和豆沙。这两个要细细的做,都是耗功夫的活儿。 

以下的做法都借鉴了《中国苏州菜》和《家常点心》两本书。

自制枣泥

红枣隔夜用水泡软。冲洗干净。

锅内加适量水,将红枣烧开,加盖焖烂。水不用太多,尽量少,香味才集中。 

捞出红枣,冷却。然后剥去外皮,除去内核。留枣肉。也可用筛子搓擦去外皮。个人觉得还是手剥比较干净利落,也不浪费。红枣水过滤掉杂质备用(见枣泥拉糕的做法)。

最后把枣肉捣成泥即可。可以用勺子压,用叉子压或者用捣土豆泥的工具。但不要加水用食品粉碎机打。加水后枣泥质地太稀,炒起来更难,成品卖相也不好。




自制无糖豆沙

红豆隔夜用水泡开。冲洗干净后加较多水煮开,改小火焖烂。中途记得搅一下,不要粘底。

煮烂后,用细网格的筛子将红豆连汤带渣过滤入一个大容器内,并用硅胶批刀或者勺子背按压,挤出豆子内的馅,一起加入容器内。红豆皮舍弃不用。

另找一个干净的筛子或者淘箩。内垫双层纱布。将容器内的红豆沙+水混合物过滤。过滤掉大部分水后,把筛子/淘箩架在一个容器顶上,过滤掉多余的水分,起码静置12小时。若怕顶层干,可以用保鲜膜把整个淘箩+容器一起包起来。喜欢干一点豆沙的可以多静置会儿。


PS。说起豆沙的做法,我看梅玺阁主的菜话中写,过去是先煮了红豆,然后舂,然后漂洗去浮皮,然后滤干水再舂,然后再包上纱布夹在石块中挤掉水分。。。这是很老派很老派的做法。如今工具不一样了(那会儿没有不不锈钢筛子/淘箩吧),而且小家小灶的根本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

PPS。有老乡跟我说了另外一种豆沙做法,基本就是把红豆煮好后泡在原汤里,用勺子压扁,让豆皮浮起来捞出。静置后倒去上层水分。老乡是我的前辈,觉得这个方法已经很简单了,但在我这个小辈眼里依然觉得不方便。豆沙的核心就是固体与固体的分离(豆沙和豆皮)以及固体与液体的分离(豆皮与水,以及豆沙与水)。用勺子压水里的红豆多少有点大海捞针的意思,顶多用个捣土豆泥的工具速成一下。然后要靠豆皮本身的密度让它浮起来,万一有豆皮与豆沙分离不彻底就浮不起来了。。。然后还要捞去豆皮。。。然后还要让豆沙与水自动分离,再倒去水。。。不管怎么倒,最后成品的豆沙还是比较湿润的,而众所周知豆沙是要干一点才好。

或许有人说,过去咱们都是这么做豆沙的。我同意。其实《家常点心》这本书里记载的豆沙做法就是这个做法。但别忘了那会儿很少能买到不锈钢的细小筛子吧?更没有硅胶批刀这个东西吧?其实第一个豆沙豆皮的分离,不就是西式烘焙书/菜谱中经常提到的pass/pushthrough a sieve么?草莓蓝莓之类浆果泥不都是这么做的么?
而用纱布过滤的那个步骤,其实就是做豆腐/奶酪常用的,过滤出来的固体特别干。不得不说纱布真是厨房必备品之一阿!只要原理相同,如果能让过程更简便,成品更好的话,何乐而不为?



第一次做枣泥拉糕,多了很多红豆沙。按照前面那个做法做出来的是淡而无味的红豆沙,是原材料而已。

若要吃甜豆沙,只需要把它与大量糖和适量猪油一起,用文火干炒。直到混合物均匀,颜色稍变深,吃起来甜度和香度都适中即可。炒豆沙不难,关键是小火和耐心,炒焦了就没法吃了。

虽然不太喜欢红豆,不过难得来这么一碗豆沙也挺不错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图细解】老苏州传统菜之松子枣泥拉糕的做法
猪油是枣泥麻饼的正义
苏州点心世家传授传统苏氏糕点做法
湘城麻饼(苏式)-食品手册
松子枣泥拉糕的做法
豆沙松仁麻饼——自家制最传统的苏式糕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