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用菌菌种生产实用技术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生产的成功与失败,优良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本条件,劣质菌种会使食用菌生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菌种生产技术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菌种质量,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但菌种生产管理相对滞后,生产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生产技术本身没有被生产者正确掌握,因此,菌种质量优劣不定,成本举高不下,对食用菌规模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食用菌教学、科研与生产中,总结出的这套食用菌菌种生产实用技术,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高效实用、成功率高、污染率低等特点,解决了大批量生产菌种数量难满足、质量无保证的难题。
  1.母种生产技术
  1.1.母种的获得
  母种可选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质分离法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得到,但由于孢子分离法的分离对象是有性孢子,因此变异机率高,这一方面为我们选育优良菌株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菌种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菌种科研单位常用此法选育、复壮菌种,而菌种生产单位则不宜采用它获取母种。用基质分离法获得的菌种生活力很弱,不经出菇试验不能当作母种使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菌种不易发生变异,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特性是菌种生产单位获得母种的主要方法。
  1.1.1种菇(耳)选择
  种菇就是可作分离材料的子实体,被选用的条件是:朵形完整、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性状典型、无病虫、无破损、菌盖尚未展开、孢子还未弹射,成熟度在60-70%之间的幼菇或幼耳。
  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5g,酵母膏3g,100万单位的青霉素100mg,80万单位的链霉素100mg,水1000ml。
  作法:将马铃薯洗净、取皮、挖眼、切成约2cm见方的小方块,投入1000ml水中煮30min,煮时防糊、防溢,过滤取汁;→加入琼脂继续加热使其溶化,然后加水补充至1000ml;→再加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青霉素和链霉素搅拌溶化至均匀;→趁热分装试管和三角瓶并加棉塞包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当温度达到121℃时灭菌lh;→把试管倾成斜面,把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使其凝固成固体平板培养基;→待用。
  1.1.3.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法适合于平菇、金针菇、白灵菇、杏孢菇、鸡腿菇、双孢菇等菇类和黑木耳、银耳等耳类食用菌,其操作方法和过程依次为:把选好的种菇(耳)用清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在无菌室内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用70%的乙醇擦洗菇(耳)表面;→用无菌的手术刀把菇体从菌盖与菌柄交接处切开;→用无菌的小尖头镊子从菇体切口处撕取小米粒大小的菌肉一块放置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个平板上放置3-5块菌肉;→把平板倒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d;→在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针从生长正常,没有污染的菌落上挑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菌丝放置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把试管放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长满斜面即得到母种。
  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与保藏
  在用于扩大繁殖母种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是防止格兰氏染色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胨和酵母膏可保证母种健壮生长;但转管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这是保证母种质量,防止菌种退化的关键。母种转管必须在无菌室中实施无菌操作,转管前首先要对无菌室消毒,消毒的方法和程序是:清扫室内、用清水在空气中喷雾、擦洗桌面地面等;→1‰新吉尔灭擦洗桌面、椅面及墙面等;→点燃克霉净(用量4-6g/m3)熏蒸,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1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结束就开始母种转管,一般一支母种一次可扩大成25支母种,转管两次就可得到600多支,转管后贴好标签,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即可长满整个斜面,培养过程中勤观察及时淘汰有污染的试管,把培养好的试管母种及时用于原种生产或放在4℃的冰箱中保藏。
  2.原种生产
  2.1.原种配方
  配方1:高梁80%,木屑13.8%,麦麸1.6%,玉米面1.6%,豆饼粉2%,石膏粉0.5%,石灰0.3%,克菌剂0.1%,增氧剂0.1%,含水量60%。本配方适合鸡腿菇、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等草腐菌类原种的生产。具有发菌快、吃料快、菌丝健壮、污染小、成品率高等特点
  制作方法:
  先把高梁放在温度为70-80℃,ph值12-13的石灰水中,浸泡2-3d,泡至种皮发软,种胚由白为青,由硬变软,子粒完全膨胀后捞起,沥去余水,待用。把木屑、麦麸等辅料按比例称取,干拌均匀,然后按料:水=1:1.3-1.4的比例加水拌匀,堆闷约24h;之后,取20%辅料与高梁混合,并掺拌均匀,开始装瓶,先在瓶底装1cm厚的辅料,辅料上面装高梁,瓶口处再装1cm厚的辅料,整平、压实料面,在料面中央打一直径2cm,深至瓶底的孔,擦净瓶口,用两层报纸一层塑料包扎封口,装筐灭菌,若用常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00℃,维持10h;若用高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21℃,维持1h即可达到灭菌目的。灭菌结束,温度降到30℃时接菌。
  配方2:棉籽壳75%,木屑10%,麦麸10%,红糖1%,豆饼粉2%,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0-65%。本配方适合黑木耳等木腐性食用菌原种的生产。
  制作方法
  根据所需原料的总量,按配方的比例,准确称取每一种原料,然后掺拌均匀,并加水使料内含水量达到60-65%,拌料时先将石灰、石膏与黄豆粉掺在一起,干拌3-4次,使其混匀,然后把这三者的混合物与麸皮掺在一起,干拌到均匀混合为止,最后再与主料混合干拌到均匀,如果原料混合不均匀就会造成料内营养不均匀、ph值不均匀,导致菌丝生长不均匀。当主料和辅料干拌均匀后,再向料内加入定量的水湿拌,加水时首先要根据干料总量计算出加水量(计算方法是料:水=1:1.4-1.5,也就是说在1kg干料中应加水1.4-1.5kg水),然后分次加入、拌匀,不要一次将所有的水加入,因为主料干湿程度不一样,主料湿一点加入的水就会少于加水总量,如果一次将水加入就会使含水量偏高,摊开晾晒,拖延工作进程。加水后要湿拌3-4次,让水分在培养料中均匀分布,然后测定含水量,方法是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溢出,但悬而不掉为宜。此时含水量恰好是60-65%,含水量调好后装袋。由于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全部水分都是由培养料提供的,如果料内含水不足就会使菌丝定植困难,生长稀疏无力,如果含水量过大,料内水多气少,木耳菌丝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停止生长,相反细菌会大量滋生导致培养料腐败。在测定含水量的同时,还要测定料的酸碱度,方法是取ph值试纸中一条埋在培养料中,用手捏一下料,取出试纸条在比色板上比色,适宜的ph值是7.5-8.5,一般情况下若能按配方比例正确添加石灰,不存在ph值太大或太小的问题。一旦出现ph值过小应喷洒石灰水,过大则应添加培养料。培养料配好后要及时装袋,灭菌,搁置过久料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料变酸,影响菌丝生长。袋可用手工装也可用装袋机装。若手工装袋则一边装料一边用手压料,压料时一手提袋沿,一手用四指向下紧贴袋壁向下压料,边装边压,分4-5次装满全袋,切不可一次装满再从上面下压,如果这样下部很难装实,造成上紧下松,不利于菌丝生长。每袋装料0.9-1.1kg,袋料高度17-18cm,料不可装的太瓷,料太瓷通气性不好,菌丝生长缓慢,料也不可装的太满,料太满料面与无棉封盖之间的空间太小,袋内氧气少,不利于菌丝生长,袋装好后,按平料面,用木棍(直径2.5cm)在料中间打一孔到袋底,打孔时木棍向右旋转打入,拔出时左手按住料面右手向右旋转木棍拔出,以防抖松料面。孔打好后套上颈圈,将高出颈圈部位的袋口翻卷,盖上无棉封盖,放入灭菌筐中灭菌,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用旧汽油桶修建蒸汽发生器,把装袋的筐摞在一起,筐上罩二层塑料棚膜,下面用绳系牢,春天灭菌为保温应加盖棉毯等物,通入蒸汽,当料内温度达到100℃时,维持10小时,停火后焖锅1小时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2.2.接种
  接种就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合格的母种接入灭菌后的料袋或瓶中的过程,接种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抢温接种,就是说在培养料的温度降到30℃时接种,料温低菌种不易萌发,定植,菌丝失水干缩,造成接种失败,料温高会烫死菌种,二是.要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为了创建一个适宜接种的无菌环境,应修建4~6m2接种室,接种室应密闭,墙壁、顶棚、地面要平整光滑,易于消毒,没有房间的农户可用棚膜搭建,只要能密闭即可。接种前要对接种室认真消毒,消毒的程序是:首先湿扫室内,清水擦洗桌面,再用0.1%的新吉尔灭擦洗室内的每一表面,然后用5%来苏儿喷雾,用气雾消毒剂熏蒸,在熏蒸的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消毒前要把接种工具、料袋、菌种等物品全部移入接种室消毒结束后接种,接种要在接种机前或红外线灯下进行。用接种机接种速度快、成功率高、污染小。接种方法是:把接种机打开工作4分钟,用酒精棉球擦手、擦接种钩和瓶口。然后用酒精灯灼烤瓶口,取掉试管棉塞,用接种钩钩取蚕豆大小一块菌种,投入接种穴内,之后加盖。如果用红外线灯接种,瓶口、袋口都要在灯正下方15cm处,离灯太近会将菌种烤死,离灯太远超出无菌区造成感染。其他操作同接种机接种。
  2.3.养菌
  食用菌是好气性真菌,菌丝的生长需要新鲜的空气,但不需要光,也就是说要在黑暗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2-25℃,在此温度下生长最快,它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速度虽慢,但菌丝健壮有力、洁白。因此养菌就是在通风良好、接近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让菌丝健壮生长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春季养菌必须在室内进行,房间保温性好,易通风换气,窗户上挂暗色窗帘遮光,室内摆床架,架宽0.8-1m,层距0.4-0.45m,高、长视房间而定,养菌前点燃硫磺使二氧化硫与水汽结合形成的亚硫酸起杀菌作用,养菌前7-~10天,室温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45-60%为宜,当菌丝吃料4-5cm时,应把温度降低到25℃以下,让菌丝健壮生长,如果持续高温高湿既可引起污染还会使菌丝生长稀疏无力,吐黄水,在养菌后期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菌丝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生长。养菌期间若出现杂菌,应及时淘汰。
  3.栽培种生产
  3.1.栽培种配方
  配方1:棉籽壳30%,玉米芯40%,木屑10%,麦麸10%,豆饼粉2%,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
  配方2:棉籽壳9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
  3.2.制作方法
  由于栽培种数量大,所以原料的处理处理方法与原种制作有不同之处,干拌辅料时选一干净的地方把各种辅料分层铺撒,然后搅拌均匀直到看不见任何一种单一原料的颜色为止;之后把辅料均匀的撒在主料上面,注意不要撒花或撒成堆。搅拌均匀。干拌均匀后再把用水总量的2/3均匀的洒在料面上,立即搅拌一次,不要拖延时间,防止水分流失、辅料结块,先用铁锨把主辅料搅和一下,再往拌料机内添料搅拌使主辅料均匀。把经过搅拌后的原料再次铺开铺匀,将剩余的1/3水量喷洒在料面上,立即搅拌到均匀。从外观上看料的颜色均匀一致,看不见任一种主料或辅料颜色也不见结块;从料堆的任何一个地方取样测试干湿程度基本一致,无干料块,无干颗粒,同样,从料堆的任何一个地方检测PH值基本一致,看不见石灰颗粒。原料拌好后立即建堆发酵。把原料建成底宽120cm,高60-80cm,上宽60-100cm的长垄型堆,堆上打孔,孔间距20cm,孔深至料底,打孔棒须光滑,抽出时注意不要让料把孔眼堵住,堆建好后用草帘、彩条布等物覆盖料堆保持料堆温度,建堆后24-72小时,料温达到60℃后维持12小时左右开始翻堆。翻堆的方法是将料堆上下里外的料搅拌均匀翻向一边,重新建堆。当料内温度再次升到60℃后,再次翻堆,翻堆时应根据料内水分多少适当补水,但不能过量,否则,料内水多气少,发酵不良;料温升到60℃后维持12小时必须翻堆,以后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后的新堆高低宽窄一致;周围余料收拾干净,不能把干料混进料堆,发酵结束降温并散发废气后装袋灭菌,灭菌方法同原种制作。
  3.3.接种与培养
  接种栽培种可在简易接菌室内进行,首先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方法同原种制作。接种工具是在一直径25cm的铁皮水桶底部放置一只1千瓦的电炉,在桶口罩铁纱网,在桶口上方10-15cm处接种,接种时打开电炉,电炉产生的热量就会在桶口上方形成无菌区,由于无菌区面积大且十分稳定,所以工效很高、污染很低,效果非常理想,接种的其他环节与原种制作相同,培养方法同原种。栽培种培养好后要及时使用或低温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红木耳的制种栽培
食用菌栽培技术1
食用菌简易液体菌种制作新技术
优质黑木耳仿生地摆栽培技术
提高菌棒成品率十项措施
遵化市香菇生产如何菌袋灭菌、防污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