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材料(第6单元)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材料

第六单元

21  《黔之驴》

一 、文学常识

《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合起来组成《三戒》。

    寓言:寄托的意思。寓言往往通过一定是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惯用拟人的手法,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生动。

二、成语: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黔驴之技:比喻本领有限。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三、读音:    好事者     远遁          跳踉         

四、通假字:技止此耳(  ,通,不过。)  

五、一词多义

1.益:益习其声(渐渐)

       稍近益狎(更加)(精益求精、老当益壮、香远益清)

2.异:觉无异能(特殊的);

       父异焉(感到惊异)

3.觉:觉无异能(感觉,发觉);

      惊觉欠伸(醒);

4.计:计之曰(动词,盘算);

      百年大计(计划);

5.然:慭慭然(``````的样子)(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然而)

6.因:虎因喜(因而);

      因跳踉大阚(于是);

7.以为: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8.相:莫相知(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鸡犬相闻(表相互);

9.之:黔之驴(结构助词,的);

      放之山下;虎见之;稍出近之(代驴);

       蹄之(代词,指虎);

      计之(代词,指这件事)

六、词类(性)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名词用做状语,用船) 2.稍出近之(形容词用做动词,靠近)

3.驴不胜怒,踢之(名词用做动词,用蹄子踢)  4.尽其肉(形容词做动词,吃光)

七、特殊句式

1.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省略句)

  译:黔(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省略句,以之为神

  译: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

八、重大问题

1.试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2.请概括一下虎和驴的形象。

   虎:小心谨慎、毫不轻敌、有勇有谋   驴:外强中干、虚张声势、毫无自知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从驴的角度,讽刺了那些装腔作势、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告诫人们要掌握真本领、真才干。 从虎的角度,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事物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2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王叔文革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推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背诵默写

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

2.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

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注意字词读音

       苔痕    鸿儒     案牍    诸葛     西蜀 

四、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五、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则:有仙则名(则:那么,就)  至则无可用(则:却,但是)

六、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著名。名词做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灵,有灵验。形容词做动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方位词做动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形容词做动词,使动用法。)

七、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相同。)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2.何陋之有?(倒装,正确应为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重点问题

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

  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

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

  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

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

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除主旨句与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骈句。(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韵脚为;名、灵、青、丁、经、形、亭,所押的韵是ing。)

  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音乐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

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

3.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

                            

23课《爱莲说》

一、文字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继承了《易经》等传统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为濂溪学派,他又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二、成语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现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三、背诵默写

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与《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文意相近,与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好相反。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在文中,作者用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比喻君子。

四、重点字音字形

    甚蕃    淤泥        清涟   亵玩     隐逸     有闻

五、古今异义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古:竖立   今:种植

六、一词多义

1.鲜 鲜有闻:少。      

      寡廉鲜耻:少。    

      芳草鲜美:新鲜。    

      屡见不鲜:新鲜。

2.独 独爱菊:惟独,只。 

      寡孤独:老而无子。  

      无独有偶:单独,一个。

3.玩 玩物丧志:玩弄,戏弄。   

      玩世不恭:玩弄,戏弄。 

4.者 可爱者甚蕃(……的东西)  

      莲,花之君子者也(表判断)  

      同予者何人(的)

5.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

6.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相当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与之

七、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生蔓。枝,长枝。名词做动词。

香远益清:远,远播,形容词做动词。

八、特殊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分句中间要加。)

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倒装句,菊之爱应为爱菊

译: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九、重点问题

1.作者笔下的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作者借莲花表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

1)从生长环境来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显示了一种高洁、质朴,就像君子不与恶浊的世界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一样让人钦佩。

2)从它的体态香气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寓含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

3)从风度气质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高洁、庄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在文中写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写菊、牡丹的作用:写菊是正面衬托莲(正衬),写牡丹是反面衬托莲(反衬),这样衬托出莲高尚可爱,从而突出作者对莲的的欣赏、钟爱之情。

  态度:对菊是惋惜,从陶后鲜有闻可以看出;对牡丹是鄙视,从宜乎众矣可以看;对莲是欣赏、钟爱,从同予者何人的反问中可以看出。

3.文中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第一段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第二段主要采用议论、抒情。

4.本文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莲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赞赏,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24课《口技》

一、文学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二、注音

  惊觉    呓语    絮絮     犬吠    鼾声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少顷   意少舒

三、通假字: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四、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   古:跑。古汉语中的,常用”“”“等代替。

2.百千儿哭   古:孩子    今:儿子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其中夹杂     今:里面或中心

4.但闻屏障中     古:只是      今:但是

五 一词多义

1)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

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4)绝: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必绝(动词,,停止)

5)坐:稍稍正坐(动词,坐);   满坐宾客(名词,座位)

6)名:有仙则名(动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

7)是:当是时(这);      斯是陋室(表判断的动词)

六、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喂奶。名词做动词)

2.会宾客大宴(宴请。名词做动词)

3.不能名其一处(指出,名词做动词)

4.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于,擅长。形容词做动词)

5.妇手拍儿声(用手,名词做状语)

七、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语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同一时候)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一会儿,不久)

4)表示在特定的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这个时候)

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俄而(不久,不一会儿)、少顷(一会儿,片刻)、未几(不久,没多九) 

八、特殊句式

1.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句)

译: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木罢了。

2.会宾客大宴[倒装句、省略句。会(有一家人)大宴宾客]

译: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

九、重点问题 

1.文章中,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哪几个场景?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个声响场景:由睡到醒、再次入睡、失火救火。)

声音特点:第一个场景中是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由外到内。

         第二个场景中是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第三个场景中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2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这些道具有何作用?

(这里表明了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为下文作铺垫。)

3.结尾作者再次写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再次强调道具简单,突出其技艺高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4.请列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思考:写听众的反应有何作用?

  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

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用:侧面突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5.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通过声音繁杂逼真、场景设计精巧突出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侧面通过简单道具和听众反应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出神入化的技艺。

                                          

25课《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

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渊明(也有说字元亮)。《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而非单独的饮酒。本文是第5首。体裁上属旧体诗。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体裁上属五律。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题目中的“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体裁上属七律。

4.《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集》。作者李贺,字长吉,世人称之为诗鬼。体裁上属于乐府旧题诗。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体裁上属于小令(散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天净沙》),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元曲可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能歌唱,有曲调,每个曲调一个名称,叫曲牌。曲牌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另有题目。这首小令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背诵默写

1.《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饮酒》中表现诗人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次北固山下》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蕴涵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又孕育着新事物,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仗工整。

4.《早春》中描写早春景象的绝妙佳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对比道出早春的好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壮烈场面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誓与城共存亡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然后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相关拓展

1.描写的诗词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  曾志安 《绝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 《春夜喜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  杜甫  《春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  杜牧 《江南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描写的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  赵师秀 《约客》)

3.描写的诗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  王维 《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杜牧  《山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  刘禹锡 《秋词》)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  杜牧  《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  张继   《枫桥夜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4.描写的诗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柳宗元  《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沁园春-雪》)

四、主题

1.《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和旅途中思乡的情怀。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5.《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学习诗词中的修辞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2.归雁洛阳边。(引用)(报君黄金台上意。)

3.天街小雨润如酥。(比喻)(黑云压城城欲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爱莲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陋室铭》《爱莲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看看这份笔记吧!
陋室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