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鄢文龙|寻香司里且听香

寻香司里且听香

文/鄢文龙

秋日的傍晚,踱步古井泉街,我突然被一种声音牵引。寻着声音,我发现这曼妙的声音竟是从文庙飘出,从寻香司溢出。

走近一听,原来是一位美女在演奏古琴曲《半山夜雨》,那悠然自得,仿佛身心早已被物化,不是杨青,胜似杨青。

走近一看,原来在香房里,一炷沉香正在缭绕,一杯仰山茶正散发出似曾相识的禅味,一瓣荷花正像舞女般亭亭玉立,一片诚心正在《半山夜雨》中寻觅,寻香,觅一帘幽梦。

走近一问,原来我们早就见过。那是几年前,在书画大家蔡羽先生的介绍下,我们在煤矿工人疗养所的茶室相识。那时,只知道她懂茶,文静。

没想到,今天的她,已经在香的领域寻香,制香,品香,醉香。

在香中活成了古典,在古典中寻觅着21世纪的东方文化,在东方文化中传递着中国的古香文明。

她是地道的福建人,却丝毫听不出福建的方言口音。

她是地道的中年女性,却丝毫看不出所谓的沧桑感。

她活成了地道的歇后语,在她的身上总是潜藏着挡不住的女性诱惑。

听她的声音,总是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仿佛源自山谷,在雾朦里找寻。

观察她与人交往的人际距离,总是不远不近,若即若离,那交际的魅力,好像要把你的心都要掏出似的。

她的诱惑,来自对香的期待与执着。

看到她,我仿佛听见她心底的愿景:画里溪山堪隐我;眼前风物欲遣谁?

接近她,我正想起书法家欧阳荷庚给她香房的题字:

举止端方岳峙川流气概;胸襟潇洒清风明月精神。

或许,这就是对她最好的画像。

她就是香行者——袁媛。

说起中国的香,那真是历史久远,远到与中华文明同源。

近可溯及2000多年前汉武帝的鎏金银竹节薰炉,战国时期的鸟擎铜体山炉。远可溯及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手执燃木”的祭礼,甚至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及良渚文化的陶薰炉,乃至6000多年前城头山遗址的祭坛及更早的史前遗址的燎祭遗存。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目前最早的香学专书可追溯到范晔的《和香方》。

早在《尚书》,我们就能读到这样的句子:“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从此之后,便香于鼻,飘于耳,萦于心。

《汉书·龚胜传》里说过:“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傅玄深有感悟:“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谢惠莲叹曰:“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之后的文人,对香不断有诗吟文赋。

江淹:“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王维:“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白居易:“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李颢:“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欧阳修:“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陆游:“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

纳兰性德:“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薰香,芬芳养鼻,清志净意,安身和心,香气轻扬,上助心性修为,下增世俗享受。

就在先秦,香烟始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孔子家语》)

就在秦汉,博山炉暖。“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四座且莫喧》)“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古诗为焦仲卿作》)

就在六朝,香光庄严。“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江淹《别赋》)“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吴均《行路难》)

就在隋唐,盛世流芳。王维云:“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李商隐曰:“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就在宋元,巷陌飘香。李煜有:“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苏轼叹:“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就在明清,香满红楼。徐渭在《香烟》中陶醉:“午坐焚香枉连岁,香烟妙赏始今朝。”纳兰性德不乏咏香佳句:“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到了《红楼梦》,简直是群香缥缈。

就在近代,亟待匡正。好在尘埃落定,月明风清;洗尽铅华,天香再起。

受袁媛女士的影响,我也渐渐地喜欢上香了。

我更喜欢沉香。那常温下的淡雅香气,一经薰烧,浓郁,清凉,醇厚,历久不散。

她是“香中阁老”,礼佛及“浴佛”的主要香药之一;她是一味重要药材,降气除燥,暖肾养脾,顺气制逆,纳气助阳;一旦制成养生饮品,常服饮食,增进腑脏,和平肌肤,光润颜色;据说是上等的雕刻原料,苏轼就曾将海南沉香雕刻的假山送给苏辙,作为六十大寿的寿礼。

当然我也喜欢檀香。檀香,安神开窍,当与其它香药搭配使用,便提升香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

她也是一味重要的药材,理气和胃,改善睡眠,安和心智。如若制成精油,便可消炎去肿,润肤护肤,防止蚊虫。以檀香薰香,便可杀菌消毒,祛瘟避疫。

佛教特别推崇檀香,据说源于佛家修行有成的大德,能从劳宫等窍穴散出香气,谓之“性香”,正与檀香相似。

檀香木清香而质坚,是一种高档的雕刻材料,常常用来制成雕像,念珠,扇骨和箱匣。

其实,还有龙涎香,虽然挥发极其缓慢,但香留时间甚长。在西方有“与日月共存”的美誉。她的美在于含蓄,“翠烟浮空,结而不散。”杨万里曾有诗云:“遂以龙涎心字香,为君兴云绕明窗。”

也许,你喜欢龙脑香。她天然,质地纯净,熏燃时香气浓郁,烟气甚小,在古代常常用作国礼。佛教中更以之为上等供品。中医称之为“冰片”,芳香开窍清热止痛,烧烟熏鼻,一治头痛。更为有趣的是,龙脑香常用于美食。在南洋,夹有龙脑的槟榔,是贵族们的上等食品,在中国的宫廷御宴就有燕窝配龙脑的“会燕”,宋代著名的贡茶“龙凤茶团”,其中就使用了麝香与龙脑。

也许,你喜欢麝香。麝香的魅力在于:可以帮助麝鹿传递信息,相互辨认,在繁殖期则有吸引异性的作用。

自古以来,麝香就是名贵药材,药效神奇,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脉搏、血压等均有显著影响,可以开窍醒神、活血通经,对昏迷、癫痫、心绞痛、难产病症有显著疗效。

你可能并没有发现,很多著名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六神丸、苏合香丸、云南白药、香桂丸等都含有麝香。即便是西药,亦常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也许,你喜欢丁香。“香口”,是丁香的一大特有功效。白居易曾有“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锁举头看”;王维则有“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欧阳修笔下的“丁香嚼碎偎人睡”,李煜的“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都是描写口含丁香的美人。

丁香作为一种药材,杀菌、镇痛、暖脾胃、温中降逆、补肾助阳,更是治口臭的良药。倘若酒前服用,尚可增加酒量。

也许,你喜欢乳香。除了用于制香,作为常用药材,可行气活血,消肿生肌。

如果,那天你到过阿曼,那里依然盛行薰烧乳香,商场、酒店、咖啡馆,处处都能见到飘散的香烟,使用乳香制作的香水,更是男女皆宜。

如果哪天你一旦爱上了香,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苏合香、安息香、降真香、郁金,或可行气活血,治疗心绞疼痛;或为佛教推重,香气醇厚持久;或为道教推崇,止血、定痛、消肿;或可理气、活血、和胃。

一闻天然香料,你就会因之而愉悦,感动,令合成香料望尘莫及,望而却步。

欣赏着博山炉,我们仿佛置身云烟缭绕的山海;伫立在宣德炉,我们犹如陶醉在珠光宝色的传奇。

我常常想:这世界,到底是香的美妙吸引力文人,还是因为有了文人的才思与智慧,成就了香的美妙。

要不,读书者总是以香为友,独处者常常以香为伴,而书画会友者,亦总以香增其儒雅。

你看,衣需香熏,被待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导其韵;幽窗破寂,香云一炉,可畅其神助其兴。

书房幽香,卧室飘香,灯前绕香,月下寻香。一炷烟分今古,群香缥缈人天。

好喜欢,听空阶和漏,念千里烟波。

最沉醉,一樽风月身无事,凝在香烟最上头。

2021年9月13日于古井泉街抱朴文创工作室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香配方
合香 No 21:香方(下)
古代的香粉配方,美美的做一个有体香的“香妃”
和光同尘,春意无限——第199期一日一香(改良)
给对香感兴趣的朋友们---《香谱》
被遗忘的香珠与香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