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若|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文/洞若(鄢文龙)
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欧阳荷庚书法的苏体升华

就在朋友圈,就在“翰墨迎春”展,就在“翰墨迎春”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他展出的作品中,我读出了丰腴,品出了动感,陶醉在错落与韵律 ,卧游于率意与天真。

那种丰腴,大别于女性,不仅仅丰满,更在丰盈背后的丰韵;那左低右高的态势,那恣意之后的错落,仿佛时刻流溢出率意与天真,天真而率意。

细细品味,我在他的作品中瞬间发现了王羲之的笔意;进一步回味,却又更多地因其颜真卿的风骨而驻足;仔细把玩,其实亦早已不乏杨凝式之格局。

心游其中,一如苏轼“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那横轻竖重的格局,早已渗透出颜真卿的筋味;那舒展的笔画,分明折射出苏轼与黄庭坚的私交;那一大一小,错落有致,时而潺潺流动着清脆的韵律,时而波涛奔涌,奔流不息;那大小中的悬殊之别,独树一帜,常常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其强烈的情绪。

我在想:这样的大手笔,该会是出自谁家?一看款识,原来是我们江右的骄傲,原来是我们袁州的杰作,原来是我们万载株潭的自豪。

他就是知名书法家——欧阳荷庚先生。

心摹手追,情绪跃然

他是江西万载株潭人,老家石峡湾距近代著名词学大家龙榆生先生故居,仅仅两三公里,他对龙榆生家族的宣传推介,不遗余力。

他见贤思齐,似乎对汉字的结构与书写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他的字,早年,如白蕉自然流美,似君默和工稳精。

他曾流离辗转于南昌、广州、深圳,饱历冰霜,备尝艰辛。在南昌市上海路旁城中村里的石棉瓦楼顶蒸笼般的容膝单间,在广州石牌大街那迷宫般纵横交错的老巷子;在深圳南头关外每天清晨能被天桥上盗抢闹腾惊醒的公司宿舍,任何一处恶劣的环境,都没有改变他对书法的执着,都没有摧毁他对书法的热忱,都没有减损他对书法的磨砺。

他的书法从硬笔开始。2007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办“中吉大地杯”全国硬笔书法艺术大赛,他就斩获金奖;2008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与《书法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大赛,他又一次喜获一等奖。

从寻师访友到寻帖访碑,从赵孟頫、米芾、王羲之,再到后期着眼于苏东坡、黄庭坚,一路披荆斩棘,风尘仆仆;一生心摹手追,情绪跃然。

2015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是“书坛奥运”四年一度的大展,他苦苦地追求了八年,终于,他的一件呈现苏轼书法风格的八尺行书作品,从264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37名“优秀作品”奖书法作者之一,摘取本次展览的最高奖项。

如今,他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宜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如今,他已是江西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如今,他正兼任江西师范大学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他不愧是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四个一批”人才。

他的作品已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了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奖。他的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四十余次。

近日,他的作品又应邀参加“翰墨迎春”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东坡门下 抱月而眠

荷庚先生师承,既得东坡之血肉,亦悟山谷之筋骨。解衣磅礴之势力,风云纵横之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一见诸笔墨之间,乃今日国中书写宋人书意上等高手。

原来,荷庚兄的高妙在于于其笔墨之中,深得坡老之胸次。于得、证与幡悟之间,以其诗意而得其书意,以其词意而证其书意,以其文意而悟其书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东坡的意趣、品格与胸襟。

荷庚兄亦取法山谷,妙在其开张之势,于不合理处得体,于奇肆处严谨,于严谨处开张。

细味其书,那阵云千里之纵,铁骑突出之横,旗鼓相当,令人目不暇接,喷噀云雷。一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恰似九天飞瀑,飞流直下。

其书,蔚然生长;其法,妙造古今。

然而,我最喜欢的更是那妩媚中的天真与天真中的妩媚。他的作品,一如子瞻之娟秀,虽用墨稍丰,而韵律有余,贵妃之韵,跃然纸上。

这种娟秀,自然而率真,天真中包孕着朴拙。透过丰腴的用墨,观之恰似敦厚贤淑的贵妇,望之可亲,顿生一股暖流暖向心扉。

他以行书为主,聚焦在宋代书法,多年来于苏东坡、黄庭坚风骨最为用意。

在他看来,“临帖只是过程,获得向古人学习的能力,当掌握了传统经典的共性技法后,就要借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或许,正是年少时苦于没有机缘专门拜师一家,于是无知无畏,也便无拘无束。一直放胆写着“自我”,却又正好没有越过边界。

毕竟,宋代书法推崇“尚意”,追求字外有字,笔简意丰,萧散简远,书法家亦在作品中张扬个性,表达性情,任由情感自然流露,纵横驰骋。而生性闲散自由的他,便在宋人书法的意象中,选择、构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笔墨栖息之地。

如今,他已在东汉高士袁京归隐的宜春城中袁山附近一坡地定居,“紧袁之山,富春并峻,紧袁之水,严滩比清。”他将书斋取名为“承庐”,用意颇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先生、全国著名书法家徐利明、张旭光分别为其题写书斋名,熠熠生辉。

现在,他的书法作品,烟云濡墨,卷舒开合,天真而烂漫,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笔墨之间,尽显宋贤写意之精髓。

如今,他的书法,正逐步走向醇古与丰富。他的用笔,“生趣盎然,郁郁勃勃,古韵充盈而有新意,出入法帖而不落俗,游离于元宋之间,放怀在物象之外”;他的布局“下笔时大刀阔斧,运斤成风,字字竦然,虎虎有生气”;他的风格,“并非一味规模古人,囿于苏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与尝试”。

我手写我心

记得第一次目睹荷庚兄的作品,是在温汤潘诚基先生的金片人家,那时就有一种预感:这可能就是宜春不可多得的书法家,好像不可限量。

等到第二次细品荷庚兄的大作,已是在温汤寻香司袁媛女士的茶室,定格在其书写的对联:“书里溪山堪隐我,眼前风物欲遣谁。”我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这可能不仅是宜春,乃至江西,甚至全国,都难寻得的苏东坡体升华之作。

直到第三次,才通过根雕艺术新锐心木先生的偕同,亲自登门拜访。

我被他头上的一道亮光震慑住了,仿佛只有他才配得上“光头”这一精神专利。

我被他的一面书墙中的藏书定格了,仿佛在瞬间相形见绌,因为专业的藏书,因为藏书的别具一格。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有一个关键词,一直撬动着我的灵魂。

大概是因为我在写作上一直推崇和坚持“我手写我心”,在问及荷庚兄理想中的笔墨审美表达时,他亦不假思索地告诉我:“秉笔思生,我手写我心”,我们便瞬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看得出,他的作品,厚重与性情跃然。作品中始终透露出一种江南少有的硬朗与碑意。沉着古健的线条,仿佛和盘托出的是苏东坡先生的旷达;恣肆险绝的变化,那是墨与线的自然交融,丰富中变化,变化中丰富,时而大漠孤烟,偶尔长河落日,充溢着力与美,彰显着动与静,天人合一。

看得出,他确实笔下忠于内心。胸中豪情万丈而笔下娓娓道来,胸中跌宕起伏而笔下波澜不惊。他的笔墨中始终蕴含着审美思想的引领;始终贯穿着情绪的整理;始终升华着情感,一路向前。好像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虽千帆过尽,却云淡风轻。

原来,他跳出了一味的传承,尝试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巧妙地接续,大胆地在现代与传统中锐意创新。在他心中,所有的传统、经典于当时就是了不起的“现代”与“创新”。书法尤其讲究守正出新,“正”在规律,“正”在理路;“新”在有我,新在有血有肉,新在辨识度。

原来,他总是在不变中求变。书写时,在不经意中将大字与小字贯通,表面上各行其道,实以相互滋养,相得益彰;他在“纯行书”实践中注入思想,表现手法丰富、自在、独具匠心,戛戛独造。

以诗入书,诗书共驭

见过不少书法家的作品,读过不少诗人的诗,却难得一见“诗、书、篆”“三栖一体”文人。

可能他始于书法,可能他深受东坡熏染,可能他谙熟篆体,可能他回归古人的“博”,可能他有意跳出今人的“专”,可能他深知跨界的重要,可能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潜移默化。他不仅在书法上独树一帜,同时再诗词创作上亦登门入室,已入堂奥。

我们读读他的《承庐诗草》,便可一窥全豹。原来诗词书画,本就一家;原来,他在苏东坡的诗词中遨游,一得诗词创作之旨趣:

十万縠纹生管弦,无关钓趣好临渊。翩然一棹秋风老,坐看湖山笼暮烟。(《飞剑潭作》)

水声上下两阴晴,屏障天然隔市城。愧我年年湾里住,溪山好处不知名。(《家山偶得》)

为爱柴桑处士家,南坡曾筑铁篱笆。而今漠漠秋风里,半苑牵牛作菊花。(《戏题新居工地“围挡”牵牛花》)

一路空崖染绿灰,百峰直向万峰开。盘旋骤顾浑无地,云顶仙塬入望来。(《池坝道中》其一)

他自创的七绝书法作品《春日久雨时晴戏作》:“料得春山接踵行,鸢飞鱼跃几清明。苍苔不问人间世,每自晴生又雨生。”就发表在《诗刊》2018年8月上半月刊。

一登场就闪亮。

他始终在苏黄中周旋,盘桓行宿于米蔡,往往驱万象于毫巅,融古今于纸砚,传达宋意,一新精神。

他在看似无法中造意,其实,早已在造意中信手拈来,缔造天然,传情达意。

2023年1月9日于丰水之西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硬笔书法之气韵
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
笔墨横姿--池立国书法作品
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
【如雪】书法之美
书法之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