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类方辨析之里证类(一)陈雁黎
userphoto

2023.02.21 云南

关注

伤寒论类方辨析之里证类(一)

编者的话:

胡希恕老师白天忙于上班,接诊会诊,带教学生。晚上夜深灯下,读书写书。那时没有电视,老师天天耕耘不止,此手稿完成于1965年。文笔虽旧,颇有心得,以“八纲辨证”释“伤寒类方”之临床应用。手稿“按”中,老师对《伤寒》和《金匮》两书之条与条、证与证、法与法、方与方、药与药,进行了鉴别对比。信手书来,不加修辞,此乃伤寒临床大家独具匠心之言。学者细研,定有所获。

里证类

实热在里的阳明病,和虚寒在里的太阴病,均属里证的范畴,先就阳明病的用方类,述如下:

承气汤及其加减类方〗

01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钱 炙甘草二钱 芒硝二钱

二物水煎,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温服。

【方解】大黄通利,芒硝软坚,二物合用则攻下有力,故里有结滞的病毒,每须合用以攻之。甘草安中,与二物合用,免致虚脱之弊。谓调胃者,亦以甘药调之的意思,与大小承气之专行攻下有别。

【有关仲景的论说】

1

1.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0)

[注]发汗后,表虽解而恶寒者,由于汗后津液亡失,其人已虚,病有转入阴证的原故。若不恶寒但热者,病已内传阳明而为里实的证候,故当以调胃承气汤,以和胃气。

2

2.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94)

[注]脉浮取以候卫,脉沉取以候营。浮沉无所偏胜,故谓阴阳俱停。太阳病虽未解,营卫自调,则当振汗而自解。但阳脉微者,则卫有未和,应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则荣有未和,应下之而解,则宜调胃承气汤。

按:表证久不解,阴阳自调者必自愈,但常发作振汗和瞑眩状态。微即缓之意,卫缓则为中风,应责之在表,故先宜桂枝汤以汗解之。营缓则为亡血,应责之在里,故宜调胃承气汤,以下和之。

3

3.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105)

[注]病传里而谵语为有热,法当以承气汤的方剂下之。若小便数则大便当硬,而今反下利,脉又调和,故知前医未用汤剂而用丸药下之所致,实属误治。如果此下利而谵语,乃属虚寒阴证之候,脉当微厥。今脉反和,故非自利而为丸药误治使然。过经仍有谵语,此为内实无疑,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4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123)

[注]温温欲吐以下诸证,为吐下后胃不和的内烦征候,可与调胃承气汤,和其胃气则愈。若上证不由于吐下,则非调胃承气汤证,故不可与。但此之欲呕,胸中痛,微溏,颇似柴胡证。实为极吐下后所使然,而非柴胡证。

5

5.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注]不吐不下心烦者,为实烦可知,故可与调胃承气汤。

6

6.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注]太阳病三日,发汗而病犹不解,蒸蒸发热为热自里蒸腾而发,病已转属阳明,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7.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注]吐后而腹犹胀满,里有未知可知,故可与调胃承气汤。

02

大黄甘草汤

大黄六钱 甘草三钱

水煎温服

【方解】此亦调胃承气汤的减化方,以无芒硝,故通便力量较差。

【有关仲景的论说】

1.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注]热壅于胃故食已即吐,大黄甘草汤导热下行,则呕逆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论》阳明四十条阳明阳亢伤及三阴
胡希恕据证分类法二【里证类】
伤寒论类方辨析之半表半里类方(一)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伤寒三阴三阳脉证论
白苔黑刺舌,则热郁阳明腑;白苔黑刺舌,则夹食伤寒、胃冷膈热
杏林集叶老师文章之“温故知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