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那么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要说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非朱元璋莫属。秦始皇嬴政在成为皇帝之前就已是秦王;晋武帝司马炎是靠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为他打下的基础才坐上皇位的;出自关陇贵族世家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期就已是显赫一时的外戚;唐高祖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后周禁军将领;元、清两代则是由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
纵观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之中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位开国皇帝是出身布衣平民。如果非要拿刘邦和朱元璋比,那么无疑是朱元璋的起点更低:刘邦好歹还当过泗水亭长;朱元璋最落魄时甚至当过乞丐。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这位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在应天府(今天的南京)登基称帝,由此开创了传承十六帝、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不含南明在内)。
正因为朱元璋的江山得来不易,所以在他眼中王朝的稳定与长治久安是压倒一切的。朱元璋对任何可能威胁到明王朝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人是从来不会手软的。公元1370年朱元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时一共册封了34位开国功臣。这其中李善长、冯胜、朱亮祖、傅友德、蓝玉等14人被明确记载系朱元璋所杀,而在民间野史中刘伯温、徐达等人之死也与朱元璋有一定关系。
当然这些人的死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比如朱亮祖镇守广东期间勾结当地豪强为非作歹可谓是死有余辜;开国名将蓝玉尽管战功赫赫,但他居功自傲也可以说咎由自取;李善长是因为卷入胡惟庸案被株连的,不过他的罪名都是单凭口说,事实上并没直接证据表明李善长有谋反的行为,所以李善长案实际上是朱元璋清除功臣的一种手段。不过在明朝初期所有开国功臣中死得最冤的可能还是傅友德。
蓝玉案发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得近而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门口的那个守卫者没按规定佩带剑囊。当时朱元璋就很生气,但却并没当场发作。这个守卫者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说起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
傅友德赶紧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命傅友德提取二子首级谢罪,不大一会儿之后傅友德果然提着两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这时朱元璋却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说完就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当即暴怒不已的朱元璋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傅家的悲剧其实更多是朱元璋的猜忌心所致。
朱元璋对功臣的态度一向是用归用、赏归赏,可一旦觉得对自己有威胁时就会痛下杀手。这种威胁并不一定是指确实有谋反之心,而是朱元璋觉得这个人有谋反的实力即可。偏偏朱元璋又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所以开国功臣们往往动辄得咎。被朱元璋所杀的开国功臣中有行为不轨者、有居功自傲者,然而同样也有不少死于株连乃至可能纯粹是死于朱元璋的猜忌心者。
无论主观上是否有谋反之心,只要具备谋反的实力就一定不能放过。在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的过程中动辄牵连数万人。朱元璋在胡惟庸案、蓝玉案中故意将案情扩大化处理,一时间朝堂上下血流成河、人人自危。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结果勃然大怒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扬言要杀了李文忠。
后来在马皇后的劝谏下朱元璋赦免了李文忠的死罪,但还是将其削去官职、幽闭在家。如果你只看到这一方面就会觉得朱元璋简直就是一个暴君屠夫的形象,然而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些人确实对朱元璋的统治构成了一定威胁。被杀的这些人中有些确实主观上是没谋反的心思,然而朱元璋可不在乎他们冤枉不冤枉。朱元璋在乎的是这些人客观上有谋反的实力——仅此一点就足以令朱元璋寝食难安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杀这些人都是出于政治原因。然而在没有政治大前提的时候朱元璋其实并不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1366年4月朱元璋得到一封前线捷报:濠州(今安徽凤阳)守将李济开城归降。濠州不仅是朱元璋一生事业的起点,也是他老朱家祖祖辈辈生活的桑梓之地。朱元璋刚一拿下濠州就回到老家祭扫父母的坟茔。回到家乡的朱元璋把乡亲故旧都召集起来饮酒叙旧。
朱元璋临走之时给了乡亲们不少赏赐,还特意单独召见重赏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名叫汪文,一个名叫刘英。话说汪文、刘英两家与朱元璋家比邻而居,所以三个人小时候就常在一起玩,而且在当初朱元璋落魄之时这两人还帮过朱元璋一个大忙。朱元璋单独召见两人其实就是想报恩。当初朱元璋的父母去世时无钱安葬,是刘英的父亲刘继祖把自家的一块地送给了朱家当墓地。
事实上朱元璋安葬父母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找刘继祖,而是找到了当地另一个姓刘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家本就是刘德家的佃户:朱元璋父兄都在替刘德种田,朱元璋本人也曾给刘德家放牛7年,所以他在万般无奈之际首先想到的是找这位老东家帮忙,然而却被刘德一番斥责后赶走了。刘德这么做一方面固然和他欠缺同情心有关,然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事出有因。
当时濠州爆发了严重的蝗灾、瘟疫。在这种环境下帮别人家收尸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仅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成本,而且还要冒着可能时自己家人染上瘟疫的风险。况且刘德本就不大喜欢朱元璋,所以就把朱元璋斥责一番后赶走了。刘德不喜欢朱元璋也是有原因的:话说早年朱元璋还叫朱重八的时候就是个古灵精怪、调皮捣蛋的家伙,甚至就连身为东家的刘德也曾被他戏弄过。
朱元璋小时候就是十里八乡的孩子王。上文提到的刘英、汪文以及后来追随朱元璋建功立业的徐达、汤和等人当时就跟在朱元璋身边玩。当时他们最热衷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拜皇帝:一个人把树叶子撕成一条条的黏在下巴上,头顶一块木板,身披一块黄布包袱,端坐在土墩上,然后其他人就手持一些破木板子跪成一排排山呼万岁。据说不管是谁坐在土墩上,只要朱重八一拜他就会从土墩上摔下来。
后人附会说是因为朱重八是真龙天子,所以这些人受不起朱重八一拜。反之朱重八坐上去让他们拜时无论怎样都坐得稳如泰山。当老大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所以朱重八非常享受这个游戏。然而身为皇帝的他也不能光高高在上,也要为众大臣谋福利。朱重八这群小伙伴中除了刘英家是地主之外其他大多是贫民。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大家聚在一块儿时就说到想吃肉。
事实上这些人的家庭条件基本上是吃不起肉的。朱重八一合计咱们放的牛不就是肉吗?既然大臣们都想吃肉了,而眼前又有现成的牛等什么?朱重八就吩咐他的“大臣”捆住了一头小牛:“大臣”周德兴抄起斧子冲着小牛头上就来了一下子,其他“大臣”有的捡拾柴火的、有的生火。没多久他们就把这头小牛吃得只剩牛皮、牛骨头和牛尾巴了。吃肉的时候大家兴高采烈,可吃完之后就得琢磨该如何向东家交差了。
朱重八吩咐小伙伴们埋了牛骨头和牛皮,把牛尾巴插在山上的石壁缝隙里。朱重八回去交差时就对刘德谎称小牛掉落到了山涧里。半信半疑的刘德要求朱重八带自己去现场看,结果刘德看出了朱重八等人的小伎俩,于是就把朱元璋、汤和等人抓起来打了一顿,还把朱重八给赶回了家。因此丢了饭碗的朱重八从此就记恨上了刘德,而刘德同样也不喜欢朱重八。
平心而论牛在当时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所以刘德的生气其实也并非没道理。况且朱元璋的父母去世之时正值濠州瘟疫大爆发的时候。这时求人家帮自己安葬亲人恐怕换成是谁都得犹豫一下。刘德在这件事上固然欠缺了一些同情心,可换成别人也未必敢冒着令自家人被感染的风险去帮这个忙。在这件事上帮忙固然是情分,可不帮也不应当被道德绑架。
刘德并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他想都没想就把朱重八打发走了。打小和朱重八玩在一块儿的刘英是地主刘继祖的儿子。刘英把朱重八家里遭难的情况和自己的父亲刘继祖说了,刘继祖得知此事后就把自家的一块地送给了朱家当墓地。后来改名为朱元璋的朱重八投身红巾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话说当朱元璋衣锦还乡之时刘德其实是相当不安的。
刘德深知自己当年曾得罪过朱元璋。那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放牛娃,欺负他一下也不会反抗,然而如今人家可是手握生杀予夺之权。如果朱元璋铁了心要报复刘德,那么刘德的小命也许都保不住。即使朱元璋网开一面不杀他,可也有很多种方法收拾他。刘德一听说朱元璋回乡的消息就吓得跑到西坡上躲了起来,后来刘伯温跟随他送饭的女儿才找到了刘德。
刘伯温直接阐明来意就是请他去面圣的。这下可把刘德给吓昏过去了。刘伯温赶紧掐紧刘德的人中,他女儿也赶忙喂他茶水,过了一会儿刘德才慢慢地醒来。刘德心想是祸躲不过,于是就把朱元璋小时候在自己这里受过的苦一五一十告诉了刘伯温。刘伯温心想刘德虽是一个缺乏同情心的人,可他与朱元璋的恩怨毕竟事出有因。其实刘德最不至死,可朱元璋却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恩怨分明听起来似乎是个褒义词,可这同时也意味着朱元璋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朱元璋发迹后当年那些和他一起玩打仗、拜皇帝游戏的小伙伴就纷纷来投奔他。当时有个人在面见朱元璋时说:“当年我们一起南征北战时石将军攻破瓷都,汤将军逃走,竹将军打芋将军一枪一个!”朱元璋大喜之下给这个人封官加爵。消息传出后又有人来找朱元璋,可这次来的人直接陈述了当年几个放牛娃玩游戏的事实。
结果觉得丢了面子的朱元璋就把这人给杀了。就因为说了几句老实话就招来了杀身之祸,更何况刘德当年曾羞辱过朱元璋呢?刘伯温有心搭救刘德一命,于是就对他悄悄耳语一番。随后刘德就跟着刘伯温前去面见朱元璋。刘德见了朱元璋之后就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是一个劲儿磕头如捣蒜,口中还不断地喃喃自语:“草民有罪!草民有眼不识泰山,草民罪该万死!”
朱元璋看到这位当年高高在上喝斥骂自己的地主如今变成了粗鄙的乡野村夫,而自己则从当年一个给地主放牛的佃户变成了权倾天下之人。这种身份的转变令朱元璋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看着刘德跪在自己面前时竟还有了几分恻隐之心。朱元璋就问刘德:“你还记着朕当年吃你的小牛犊的事吧?”刘德一边狠扇自己耳光一边哭着求饶:“皇上,草民瞎了眼,错怪了皇上,您还记得村子西边的牛尾坡吗?”
朱元璋大惑不解道:“记得又如何?”刘德说道:“我追着那头牛一直跑到了西坡。我在西坡大声呼喊'我的牛犊呢’。只见您向西一指,我就看见牛犊朝石头缝里钻了进去。我紧紧抓住牛的尾巴,后来这个尾巴就变成了长长的石头。后来您在皇觉寺出家以后人们把西坡叫做牛尾坡了。”朱元璋问道:“你莫不是在给朕讲神话故事?”刘德连忙拱手作揖道:“陛下,您就是神啊”。
这番马匹拍得朱元璋很是受用,于是他起身扶起刘德说:“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你当年也不知道我会成为九五至尊”。最终朱元璋并没为难刘德,反而赏赐给他30亩田地,还免除了刘德10年的赋税徭役。朱元璋没打击报复已令刘德意外了,反而还赏赐他就更令刘德喜出望外了。关于朱元璋没报复刘德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当年帮助朱元璋安葬父母的刘继祖其实是刘德的同族兄弟。
所以有人认为朱元璋是看在刘继祖、刘英父子的面上才放过了刘德。况且刘德虽对朱元璋一家刻薄,但朱元璋一家也是靠佃耕刘德家的土地才得以维持生计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朱元璋也确实欠着刘德的人情。当然更为关键的可能还是不想给天下人留下一个公报私仇的小气样。朱元璋是干大事业的人,那么就要有大的格局。刘德作为一个乡下土财主根本不可能对朱元璋的统治构成威胁。
杀了他只会给世人留下自己公报私仇的印象,放过他反而会给天下人留下自己宽宏大量的形象。当然朱元璋放过刘德可能或多或少还是看了刘继祖的面子。至少刘德自己就认为是兄长刘继祖的善举救了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刘德自从和朱元璋见面后就一改从前动不动就口出恶言的为富不仁形象:他不再打骂下人,对乡亲们的态度也变得仁慈宽厚,乡里有什么事总是第一个出钱出力帮忙。
当年自己的兄长刘继祖帮了落魄时的朱元璋一把就为自家换来了世代沿袭的爵位,谁知道自己今天帮的人当中会不会有人以后时来运转呢?这也许就是刘德的真实心态吧。事实上刘德得到的好处和刘继祖比差得太多了。刘继祖家的爵位是世代沿袭的,而刘德得到的30亩地只是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刘继祖一个善意的举动就为子孙后代带来了无穷福祉可谓是赚大发了。
刘继祖和刘德的境遇说明人还是要行善的。力所能及之时能帮助人就帮一把,万一以后有人非要涌泉相报也未可知。有时一个无心的善举就能改变别人的一生,同时也有可能在未来给自己带来回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切记不要对那些看起来落魄的人趾高气扬,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将来会不会有翻身之日。说不定那天你真有可能会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所以多交朋友总是比多结怨要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父母去世时,地主拒绝安葬,朱元璋称帝后,下场究竟如何?
拒绝借地给朱元璋安葬父母的地主刘德,在朱元璋称帝后是何下场?
朱元璋父母去世,地主拒绝出地安葬,朱元璋后来是怎么收拾他的?
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让他放牛的地主是什么结局?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是如何报答恩人刘继祖的?答案让人落泪
给地主刘德放牛的朱元璋,当上皇帝衣锦还乡后,如何对待刘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