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论述著作

最佳答案

  • 1、 中医现存的第一部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问题都进行了论述,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与中风病的关系,但其理论内容也常涉及中风病的一些病理及临床表现。 在《内经》的记载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脑病或中风病,但与此有关的临床描述却很多,如卒中昏迷期有“仆击”“大厥”“薄厥”之称;半身不遂期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名称。《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临床上若外邪侵扰,或内邪上犯,或脑髓不足,或气血逆乱等,皆可导致脑的病变,出现如头晕、眩冒、大厥、薄厥、狂、善忘及目眩、视歧、目无所见、耳鸣、胫酸等病症。究其临床大约有以下几种现象。 (1 ) 外邪侵扰 可出现目眩、真头痛等病症,如《灵枢·大惑论》云:“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难经·六十难》:“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2 )脑髓不足 可出现眩冒、耳鸣、失明、嗜卧、善忘、视歧、腰背痛、胫酸等症。如《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大惑论》:“上(脑)气不足,……虚则营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灵枢·五癃津液别》:“腰背痛而胫酸。”《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灵枢·大惑论》:“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 (3 ) 气血逆乱 可出现狂证和中风等病证,如《素问·脉解论》云:“阳尽在上(脑),而阴气在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灵枢·五乱》:“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典籍,距今虽已两千多年,但当时能对中风病理有如此深入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是中医对中风病理论认识的基础。 2、《金匮要略》 至汉代,张仲景对中风病的临床描述更加清晰,提出了对本病病变部位的见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篇云:“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还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又指出:“夫风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根据邪中部位分有中络、中经和中腑、中脏的不同。 《内经》及《金匮要略》虽对本病的病因、脉症有了专门的论述,但在病因病理的记载则较少,后世医家在此方面则作出了大量的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瘫病卧床不起,一月内行动自如
【中医佳方】偏瘫病卧床不起,一月内行动自如
中风病的效方
脑萎缩、记忆力衰退特效方
袁宗武 清脑饮
回春饮,主治老年体衰及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所致之头目眩神萎痴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