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阅读和理解01

开始我试图把李辛的《经典中医概论》以划重点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巩固学到的知识和心得,然而,当我对全部的内容浏览以后,我发觉好像处处是重点,处处都是要记住和理解的东西,甚至是要求自己做出改变的东西。

接触中医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很多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在生活中也试着按照老师的建议和提醒锻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神归位,让自己的觉察力增强,让自己的思维扩大,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虽然本人是一个毫无经验的中医小白,但现在常常被家人“嘲弄”为“老中医”。说嘲弄,固然是我半桶水似懂非懂的水平,但我不以为耻,反而以被他们冠以“老中医”而沾沾自喜,毕竟我的生活中比过去多了一些中医的东西,每天接触和运用一些中医的东西。

在接触中医的过程中,有三位老师给我印象深刻,他们是徐文兵、林杰和李辛。大家知道,现在中医虽然发展迅猛,但依然鱼龙混杂,好中医千金难求,好的疗效也是千年难遇。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状况?主要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中医师的水平太差了,他们虽然是正规院校毕业,头上顶着硕士、博士的光环,但他们根本看不了病。不说重症、难症,就是小感冒他们都不一定能看好。所以上面三位老师向中医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一致提出,把院校老师教的放在一边,重新认识道医和建立道医思维。

他们三位可以说是道医的代表,那道医一定比传统或现代中医厉害吗?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传统中医学虽然源生于道学,运用其“精”和“炁”的理论,但是她逐步向完全性的“常道”转化,以适应社会人们素质的需求。”但“道学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从未离开过人体内最基本的三大物质:'精炁神’这三宝,对生命中的精炁神的研究,早就达到了极其完善和全面的境界……道学对生命中的'神’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则保留于道学修身的内部进行承传,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对精炁神三宝的整体研究和完善,并且创立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精炁神三宝,以区别于传统中医学。”

鉴于此,那我们就要放下很多原有的知识、观念、理念、经验等,重新认识疾病是什么,治疗是什么。林杰说“天下无病”,真正的治疗就是“移精化气”;李辛说“病只是一个概念,人没有病和不病,只有常和失常”,他说“一切疾病的最大原因是现代人社会生活太丰富,脱离了自然的节奏,本能比较差”,他说治疗只是医生“来协助病人的气机回复本来状态的”。那疾病到底是什么?治病又是什么?

李辛的《经典中医概论》将会告诉我们所有这一切。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01

1. 无论我们学习什么东西,或者以何种方式、在什么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中医和传统文化常提到的几个字:精、气、神。这个东西事关我们真正的满足,或者说——幸福。

2. 精、气、神,是三样无形的东西。作为现代人,我们的科学和文化,偏重于研究和学习有形的东西。最近几百年,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生活状态,牢牢地跟某些有形的东西捆绑在一起。但这些有形的东西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活泼泼的东西,可以说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生命力。

3. 几年前,我听说辛庄师范在进行华德福教育,再早些年,我有机缘接触鲁道夫·施泰纳的作品,他讲到最重要的一点,人是有心灵的。这是教育乃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一种文化、一个社会机构或者社会环境,如果能够重视人的心灵,能够让人的心灵慢慢地澄清、发展,它就是一个能够持续下去的文化和社会。

4. 运用传统的训练方法,通过静定,提高医者的精神稳定度、敏感度和专注力,这样医生就可能直接体会和感知到病人,乃至环境、草木的能量与信息状态。然后,以传统的中医思维和语言来表述与传授——这是经典中医的训练方法。

5. 现在的西医学,主要是在物质的、有形的层面,而中医主要是在无形的层面。无形层面中,再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信息层面,一个是能量层面。包括在西方,像自然医学,包括顺势疗法,还有西方的能量按摩法等等,都属于在能量、信息层面工作的医学。

6. 精神-信息和能量,这两个部分怎么去体会?是用我们的心和身直接感受它。有形层面,是用我们的五官感受,现代人更多是用意识、逻辑、思想去分析,连感受和思想都分不清。这是两个不同的状态。比如要是骨头断了,大出血,得病部位很清楚,原因也很清楚,很明显的物质层面,当然找西医最合适。但是,更多的疾病,即使它有很多症状在肉体部分,但是它的原因不一定在肉体部分,而在能量层面,或者精神-信息层面,比如人的心理、情绪、性格、家庭关系等等,它被现代医学称为心身疾病。这在现代心理学里能够了解到一部分,在这个无形部分,传统的医学要深刻、全面得多。还有很多病,有明显的症状,但西医用仪器还检测不出来,这是“无形层面”的病,还没有发展到有形的肉体层面,是中医擅长的。

7. 我们学习某种学问,要了解它是在哪个层次、哪个角度理解这个世界。中医,它研究的角度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是关于人的生命。作为生命,有病的时候要治,没病的时候要养生,最好长寿,而且无疾而终。但大众一般关注的都只是肉体层面,而调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层面,才是我们通往康复和健康长寿的途径。

8. 从学习传统文化来说,有两套体系:第一套体系,是逻辑思维,这个部分在中医叫作志意;第二套体系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感受,还有直觉。这个概念,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感通感应

文中部分内容取自李辛《经典中医概论》,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01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学习41
深思芳香疗法与中医的关系(转)
医心道——物质、能量、信息
李辛:中医研究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明哲保身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