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佳节月儿圆


中学时,同学送我一条幅,内容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宣纸写的,一直挂在墙上。本来是练字用的,每天看,内容也跟着熟悉了,可以毫不费力地背下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得很流畅,但意思不是十分明白。后来每逢中秋,这首词总是出现,于是就对它进行详细的了解,才知道它和中秋的渊源。

原来这是苏轼中秋夜写的中秋夜的景象和他当时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的祝愿。词中多是中秋节的元素,像明月、把酒、青天、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月圆月缺,千里共婵娟等,几乎把中秋气象全涵盖了。我们不禁纳闷起来,中秋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它又是如何起源的?

中秋节,又称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孟秋、仲秋、季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预示人之团圆,以寄托思乡、思亲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意思是在仲秋这个时候,各地根据政令要赐给老人粥喝。这个政令就是《月令》,它是我们古代祖先的一部天文历法著作,统治者以此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时令来安排生产生活。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国君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就是祭月亮,意思是天子春天祭祀太阳,秋天祭祀月亮。说明在春秋时代,国君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于是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农作物成熟丰收,农民为了庆祝,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表达喜悦的心情。

中秋节应该自《月令》出现后就有了,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中秋节起源在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当时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这一食物,并在军中作为军饷发放,解决了军粮问题。于是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流传下来,月饼作为一个传统食品也跟着继承下来了。

祭月和吃月饼的开始时间相隔很长,春秋时就有“秋暮夕月”,而吃月饼则到了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8年,是唐朝开国元年。所以就习俗推演中秋的起源不是最准确的依据,因此一般认为中秋起源于早期的祭月,而作为重大的节日相传则是在唐初。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开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此说见于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至于赏月,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几个美丽的传说有关。这几个故事,大家都耳孰能祥了,不再赘述。但我们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寻找其出处,意外发现春秋时祭月也是有渊源的。

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般取自《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但经过考古发现,最早记录嫦娥的是辑佚本《归藏》,里面说: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恒我就是嫦娥,这里嫦娥和后羿似乎还没有联系。东汉高诱说嫦娥奔月为月精,很可能嫦娥本身就是月神,那么早期的“夕月”似乎也有依据了。

早期中秋节祭月很隆重,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月圆夜,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可能那时候不叫月饼,只是一种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将月亮神像供奉在月亮的那个方向,高燃红烛,全家人依次对月亮祭拜。

中秋节发展到今天,祭月、赏月的习俗延续至今,但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了。在江南一带,如南京人中秋吃月饼外,还必吃金陵桂花鸭。酒后还有吃一种小糖芋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当然这一天最大的活动是女婿携老婆孩子带着月饼、糕点等礼品前往岳父岳母家拜望老人,老人们则准备精美饭菜招待新老女婿,把酒言欢吃月饼,可以说也是一种团圆的形式。因此中秋节在中国显得特别重要,仅次于春节,人们也特别地重视。

北方亦是,如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但在陕西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别说,这种形式也很好,正好和教师节差不多时间相近,为“尊师重教”新风尚增添新的内容。

中秋年年过,岁岁人不同。每到中秋,都是喜庆欢快的日子。一种团圆,一盘月饼,一轮圆月,有欢笑,有相思,还有一点点无奈和落寞,就好像苏轼《中秋月》所写:“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生活虽然不易,但人生不缺光明,因此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每当一轮圆月高悬夜空,我们不妨在心里轻轻地祭拜一下:明天会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中秋的好句好段
中秋丨月圆花好风正轻,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嫦娥奔月与中秋月饼的由来(动态配图)
古代中秋节起源,跟嫦娥完全无关,为什么她还能一直做中秋代名词
旧时月色——历代名家画中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