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解千字文》亲戚故旧,侍巾帷房39

 第二百零五、二百零六句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关系社会

  这两句的意思是:亲朋好友相见要热情招待,老人小孩要准备适合他们的食物。
  “亲戚”这两个字,本来都是表示刀具兵器的。“亲”是由“辛”和“斤”构成,有学者认为是古代用来行黥刑的工具,“戚”则是戉,类似于斧子一类的兵器。唐代孔颖达注《礼记》中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为什么这两个如此不冰冷不友好的字表达的却是人间关系最紧密的人呢?因为这些工具如果是用来对付与自己无关的人,自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是往亲戚身上招呼,那可就不得了了。
  亲戚故旧,可能出自《论语》中的“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一句,意思是说:君子如果能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孔子的意思是让居高位的人起表率作用,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怕就怕这些人以权谋私,为亲朋开后门,根本不管百姓。
  老少异粮,老人和小孩因消化能力比较弱,应该食用与中青年不同的食物。个人认为,这句所表达的意思没错,但从全文来看,可以算得上一处败笔。
  俗话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亲友之间的关系虽然以血缘或情感为纽带,但也躲不开利益。自私是人的一种本性,越是残酷的境遇,越能激发出人性之险恶,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亲戚故旧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戕害的情况会大量出现,并在文革时期登峰造极,一切皆被一人之好恶所决定,竟致亿万民众无人可信、人人自危,千万人的生命连同中华几千年文化一起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明代顾元庆在《夷白斋诗话》中说了这样一个事:“振人之危,大是好事。古人能行之者,如山阳张俭亡抵孔褒,不遇。其弟融时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见俭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后事泄,融一门争死,竟坐褒。近世亲戚故旧,略有毫发利害,依附惟恐累己,不一引手援,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钱经历允辉有《寄周岐凤诗》云:‘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何人是孔融?’江南人传诵之。”
  顾元庆用“一门争义”的典故来引发议论,这个典故说的是孔融家的事。东汉末年,宦官当权,东部督邮张俭上书弹劾宦官,结果遭到报复,被通缉了。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张俭便跑到孔家,偏赶上孔褒不在,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孔融收留了张俭。后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和孔褒哥俩被捕。孔融说人是我留下的,一人做事一人当,我自己负责!孔褒说张俭是来找我的,跟我弟弟没关系,何况小时候我弟弟还让给我一个大梨呢!我是哥哥我负责!孔母说跟孩子没关系,我是家长我负责!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判处死刑。
  这个事距离顾元庆所生活的时代有一千多年了,他提这个干什么呢?后面就开始议论了,说在这个时代里,亲戚故旧遇到有一点利害关系的事时,都躲得远远的,唯恐受牵连,不帮忙也就罢了,落井下石的人却大有人在。最后引用了钱经历允辉给周岐凤的一句诗,来作为佐证——这两个人又是干什么的呢?
  钱经历允辉,就是明代诗人钱晔,字允辉,曾担任过浙江都司经历一职。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是事迹,而那位周岐凤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要是活在当下,应该能当上某著名大学的校长。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记载:“江阴周岐凤多技能,坐事亡命,扁舟夜泊。钱晔投之以诗云云,岐凤得诗,为之大恸。江南人至今传之。”从钱晔的这句诗来看,周岐凤好像和张俭一样,是个正直的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真相是怎样的呢?
  明代苏州府通判余永麟在《北窗琐语》中说:“周岐凤,江苏之常熟人,豪侠跌宕,纵情诗酒,自号‘江湖风月神仙’,多往来僧寺道院,每为乡人所仇,诬以他事,讼之于官,官府持之甚急。凤望门投止,莫有容者。钱允辉,亦常之巨族。凤往造焉,钱赠以诗云:‘闻说多才命未逢,年来无处觅行踪。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何人似孔融。野寺莺花春对酒,河阳风雨夜推篷。机心尽付东流水,回首家乡似梦中。’”
  说这个周岐凤是个跳大神的,被乡人诬陷而逃亡,但并没有说明他是不是干了坏事。逃亡的日子不好过,谁也不愿意窝藏逃犯,钱晔收留了他,还写诗相赠。周岐凤虽然是个逃犯,但也有生理需求啊,肚子是吃饱了,但还有个地方饿着呢,于是接下来余永麟又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一日至家,欲与妻狎。妻曰:‘良人避难,人皆知之,倘狎而有娠,时欲自鸣,谁则信邪?是累良人不浅也。’凤纳其言而去,卒死于外。”都说小别胜新婚,周岐凤逃亡了一段时间后回到家里,想喝老婆亲热,没想到老婆不让搞,说是怕坏了周岐凤的名声。周岐凤也不能霸王硬上弓,只好继续离家逃亡,最后竟客死他乡。
  相比之下,明代陆粲在《庚巳编》里说的真相则更为详细具体。说周岐凤这个人是个人才,“性敏绝伦,身兼百艺,诗文笔札亦可观”,但是他却不走正道,“然阴险狡狯,挟邪术肆为奸淫,以故不齿于人”。有一次,周岐凤去一个富豪家做客,和主人喝了一通大酒之后睡觉去了。半夜里主妇好像听见有人在叫她,于是叫醒丈夫出去查看。主人到客房一看,只见周岐凤赤身裸体披头散发,在那作妖法呢!主人大怒,好你个周凤岐,竟敢作法勾引我老婆!把周凤岐抓起来痛打,差点打死。后来周凤岐又到新塘陆家做客,陆家兄弟两个,陆老二死了,陆老大在分家产时多占了一些,陆老二的妻子很不满,搜罗了陆老大做过的一些不法行为告到官府。陆老大害怕了,拿出二百两黄金委托周岐凤去找关系脱罪。周凤岐把钱都花光了,却没办正事,最后官府逮捕了陆老大,没收了他的家产。陆老大这个恨啊,招供时故意把周岐凤给扯进来,受到通缉的周岐凤只好逃亡。一直到处躲藏流浪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周岐凤决定进京上访,为自己洗冤,结果病死在客栈里。
  周凤岐的事到这就算完了吧?不,还没完。陆粲接着写道:“死后三吴间有召仙者,岐凤至,词翰多类其生平所为,言事往往奇中。”周岐凤成仙了,而且还有求必应。松江守备家里丢了一件金首饰,去求仙,大仙给了四句话:“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问大仙什么意思,不答;请大仙签个名,签的是周岐凤。守备不高兴了,这是什么大仙啊,我想问金首饰哪儿去了,你给我写这些没用的干啥啊?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去问问松江里漂浮的死猪去呢!这时候有人插了一句:“此世俗所言赋《四喜诗》耳。”守备突然醒悟:“吾家有小女奴,实名四喜,得无是乎?”立马把四喜抓来审问,金首饰果然是她偷的。
  ——这两个版本的真相,你相信那个?

余永麟写的《北窗琐语》虽属文言小说,但他当过苏州府通判,主管当地狱讼等公事,所以书中很多事还是有原型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陆粲的《庚巳编》也是文言小说,他喜欢在每个故事的末尾加上一段说明来源的文字,以证实故事的真实性,比如在周岐凤这段故事的后面,就加了这样一句:“予之先曾大父亦与岐凤交,然薄其为人,每来则置之别墅,不令至家也。” 陆粲说自己的爷爷和周岐凤有交往,但看不上其人品,来了就安排在外面住,从来不带回家。
  陆粲的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还说明了来源,亲爷爷说的话应该不会有假吧?但仔细看这段文字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又感觉陆粲似乎在玩春秋笔法,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真实性的怀疑。
  虽然很多人感叹亲戚故旧之间也难免掺杂利益因素,但万事无绝对,还是有很多人对亲友仗义疏财、周急济困的,或许这就是所谓“正能量”(这个词怎么长着一副特别欠抽的样子?)。南宋陈亮在《喻夏卿墓志铭》中写道:“夏卿孝友慈爱,根于天性,而著见于日用之间,如饮食之不可废。中年与其姪分田,不过百三十亩,卒亦几至于千亩。然而友爱子侄,而计较秋毫之心不萌焉;慈恤里闾,而豪夺力取之事不行焉。‘为仁不富‘之论,盖至夏卿而废矣。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呜呼!为夏卿者,亦可以无憾矣。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观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
  在陈亮眼里,喻夏卿是一个大好人:天性孝友慈爱,体现在每件事上。中年分到一百多亩田地,到去世时候已经有上千亩了。有钱归有钱,他对亲戚从来不计较,和乡人相处融洽,不仗势欺人。晚年时家境比以前差了,对于亲友的急事难事、组人家孩子的喜事不能像以前那样予以帮助了,只能送上衷心的祝福,但大家都很信服。喻夏卿这辈子没什么可遗憾的了,福寿康宁占全了,子孙都很有出息,老天没有辜负他啊!
  陈亮和辛弃疾关系比较好,都是主张抗金的主战派。陈亮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是中国历代状元里面唯一的一位思想家,或者说是思想家里唯一的一位状元。陈亮的状元来得很艰辛,也没有因为中了状元而获得什么好处。陈亮是浙江永康人,出身贫寒,但很有才华,《宋史》中说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不到二十岁就写了不少很有深度的文章,得到了郡守周葵的赏识,后来周葵升任兵部侍郎,将陈亮带到京城,陈亮因此得以结交名士权贵,长了见识和学问,还解决了终身大事。陈亮的同乡何恪已中进士,他非常赏识陈亮,想把自己的侄女嫁个他,但侄女他爹也就是何恪的哥哥何恢不同意,因为陈亮家太穷了,而何恢是义乌首富,门不当会户对。何恪耐心地做通了哥哥的工作,最终促成了这门亲事。
  此时的陈亮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婚姻美满,感觉前途无量,但就在刚结婚这一年,噩运就接二连三地降临了:不到四十岁的母亲去世,陈亮家贫,竟无钱安葬,接着他的父亲被关进监狱,祖父母忧虑过度相继去世,新婚妻子也被岳父接回家了。陈亮把家里最后一点田产卖掉,四处托关系,才把父亲从牢房里捞出来。
  三年之后,陈亮参加乡试,考中婺州解元,但在会试中却榜上无名,于是想走个捷径,向皇帝上书,分析形势,主张抗金,希望引起皇帝的注意,但并没有得到回应。陈亮有些灰心,回家聚众讲学当老师去了。几年之后,不甘寂寞的陈亮为了仕途进入京城太学学习,但不久又离开了。此时陈亮已经是中年人,仕途走不通,他开始经商去了。陈亮在商界、政界有很多关系,亲朋好友中更不乏经商致富的,而且浙江人有经商的天分和环境,何况陈亮的岳父是当地的大富翁,总能传授点经验吧。直到现在,义乌、永康一代的商业氛围仍很浓厚,其中就有当地人互帮互助的人脉因素。另外,陈亮的身边也不乏经商致富的典型,喻夏卿就是其中一个。陈亮妻子的婶娘就是喻家人,因此陈亮与喻夏卿有亲戚关系。喻夏卿去世后,陈亮承担起了教育喻家后代的责任。
  没过几年,陈亮就发家了,盖了好几栋别墅。陈亮请朱熹给别墅题字,朱熹不给面子,因为两人此时两个人在思想上存在分歧,后来二人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即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此时的陈亮,在思想上已经自成一派,与吕祖谦、朱熹鼎足而立。
  富裕起来的陈亮并没有放弃走上仕途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想法,公元1178年,三十八岁的陈亮在十天内三次上书皇帝,阐述恢复大计,这次言辞更为激烈,矛头直秦桧的错误路线。宋孝宗受到震动,打算破格提拔重用陈亮,但遭到议和派大臣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陈亮再次灰心失望,打算专心经商,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惜,陈亮的小日子也过不安宁,在四十一岁和四十七岁时,陈亮两次被诬入狱,经过辛弃疾、罗点、郑汝谐等友人的援救下才捞出来。看来,一个人就算再有钱,如果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安全感,于是陈亮再次萌生了当官的念头。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陈亮终于在中考中进士第三名,后被光宗皇帝改为第一名,封建康军节度判官。陈亮终于当上官了,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就病死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系社会,而亲戚故旧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网,亲朋之间的守望相助是一种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品好的人有亲朋好友,人品差的人也会有。花儿越香,就越能吸引蜜蜂和蝴蝶;大便越臭,就越容易招来苍蝇和土狗,所以不要因为夹头客、孔三妈等五毛党也有粉丝拥趸而感到诧异。亲朋好友的存在,让你平时觉得不孤单,在关键时候可以存一丝有人相帮的希望。
  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一些国家的社会运作主要靠规则来调节和维系,人际联系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规则,大家都在同一个尺度的规则下生活,以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来解决或调和社会矛盾,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咱们这儿,人的价值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社会的运作就是靠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关系社会。有关系鹏程万里,无关系原地踏步,如果想通过正常途径办事,那你就等吧,等到猴年马月也没消息,所以在办一些重要的事,诸如入学、就医、找工作、打官司等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关系、送礼。社会关系如此之重要,因此又被称为“人脉”,没有社会关系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脉搏了。
  关系社会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同群体之间基本没有互助,主要是互害,形成社会群体之间的割裂。关系社会与规则社会的最大区别就是暗箱操作;其主要特征也是两个,一是和尚头上打伞无法无天,二是后门常开菊花不紧。在这种社会秩序之下,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公平正义。这个社会各种关系的维系,表面上是靠人情,实际上时靠金钱,各种见不得光的物质交易在维系着社会关系的动态平衡。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几乎人人都痛恨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痛恨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关系可拉、没菊花可捅。

第二百零七、二百零八句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再不疯狂就老了

  这两句的意思是:家里的小妾婢女要做好绩线纺织等家务活,还要把主人伺候得爽歪歪。
  妾,本意为女奴,后来指男人正妻以外的合法配偶。纳妾制是先秦媵妾制度的延续,源于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度。一夫一妻制会出现没有合法继承人的现象,为了保证家庭的延续,出现了媵妾制度。在先秦时期,媵和妾是不同的:媵是妻的侄女和妹妹,陪嫁到男方,共同成为丈夫的配偶;妾则是因犯罪没入或用钱买来的,是非正式的配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低下,但法律上是认可的。唐宋以后,一般家庭不再有原来意义上的媵,到明、清时期,法律中就只有妻妾。虽然纳妾是合法的,但并不意味这是个男人就能纳妾,古代纳妾是有严格的规定,如《大明律》就规定:“世子郡王……选足四妾”、“长子及将军纳足三妾,中尉纳足二妾”、“至于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清代取消了身份和年龄的限制。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仍承认妾的存在,纳妾显然更加自由。1949年以后,纳妾不再是合法行为,这个群体转入地下,称呼也发生了变化,但数量依旧庞大,并被赋予了反腐倡廉中坚力量的新使命。
  御,统治、控制,这里指从事某项工作。
  绩纺,劈麻搓线和纺纱织布。这是一项古老的家务活,其产成品也是最常见的商品交易对象。《晋书 吴隐之传》中记载:“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吴隐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廉洁官员,当时广州官员多腐败,朝廷派他出任广州刺史。在广州附近有泉水,名为贪泉,说喝了这个水的人都贪得无厌。吴隐之为了破除成见,去那里喝了水,作诗明志。上任之后,吴隐之廉洁自律,始终如一。后来回到京城,担任中领军一职,掌管禁军,算得上位高权重,但他还是过得很清贫,家人还得靠纺纱织布换钱过日子。
  当时吴隐之家织布可能已经使用了纺车,因为在与他同时代的顾恺之的画作上,已经出现了脚踏三锭纺车。虽然中国很早就使用纺车织布,但趋于固化的农耕社会经济体制导致这项技术没能走向规模化,而英国人在18世纪对纺纱机进行了改良,纺纱由手工生产转变成庞大的工业制造,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另外,吴隐之家绩纺所用原料,应该是麻或蚕丝,而不是棉花。棉花在西汉时进入中国,但并没有在中原地区种植,主要是再东南和西南的一些地区,产量也有限,直到元朝才开始在全国大范围种植,加之黄道婆改革了纺织技术,棉布开始成为主要衣料。
  “绩纺”这些活是妾白天干的,晚上干嘛呢?接下来说的就是晚上的事了:侍巾帷房。巾,头巾,代之衣帽服饰;帷房,即卧室。表面上说伺候主人穿衣服,实际上是给主人脱衣服,脱完了就该干正事了,这才是妾的主要工作。
  其实,“妾御”二字,暗含另外一个意思,即古代诸侯姬妾按期侍夜。男女一起睡觉这种事本来是你情我愿的好事,但如果妻妾比较多,男主人只有一个,就比较稀缺了,于是妾和男主人睡觉是责任,男主人和妾睡觉是义务。为了保证妾的合法权益,《礼记》中做出了规定:“故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男人至少要做五夜一次郎,如果有五个妾,这个男人就得天天做活塞运动了,要是多于五个妾,是不是需要加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天天这么搞,迟早要肾虚,所以要在次数不变的情况下,要限制时间,《礼记》中又规定:“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几个回合之后妾就得离开,想赖在那一日一夜是不允许的。
  如果妻子不在了,妾是否可以扶正呢?从礼法上讲,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称霸,在葵丘与诸侯会盟,订立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毋雍泉,毋讫籴, 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于国事。”即:不准筑坝截水;不准囤积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此后,“毋以妾为妻”逐渐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如《唐律疏议》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三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擅自将妾或婢升格或将妻降格的,要劳动改造,还得责令改正。在《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中,也有类似的条款。
既然有规定,就得乖乖执行吧?在一些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确实如此,而在“咱们这儿”就不一样了,规定都是给老实人制定的,但凡有点背景的人都可以不遵守。不守规矩的劣迹,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旧唐书》载,唐睿宗时期,大臣李日知刚刚去世,他的儿子李伊衡便以妾为妻;唐德宗时,大臣李齐运升妾卫氏为正室夫人,名臣杜佑妻子梁氏去世后将妾李氏为正室夫人。这一系列违反律法的行为,都没有按律处置,反而被朝廷接受了,还封杜佑的新妻为密国夫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人的身份特殊:李日知、杜佑都是当朝宰相,李齐运是当时的礼部尚书,还是唐太宗的曾孙。
  虽然在古代纳妾是合法行为,但并不能改变妾的身份地位低下这一现实。小三的最大天敌是原配,同理,妾的最大天敌是正妻。
  《旧唐书》载,宰相房琯之子房孺复娶台州刺史崔昭的女儿为妻,“崔妒悍甚,一夕杖杀孺复待儿二人,埋之雪中。”《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崔氏虐待婢女的残忍手法:不许婢女浓妆高髻,有一个新买来的婢女不懂规矩,妆稍微浓了一点,崔氏大怒,说你不是喜欢化妆吗?我给你化!命人在这个婢女的眉毛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涂上黑色染料,还用火烧鼻梁、眼角,皮肤烧焦,用红色染料填上去。等伤好了,瘢痕跟化过妆似的。(“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脱,瘢如妆焉。”)
  纳妾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发挥其延续子嗣的功能,但这一制度允许男性在妻子之外合理合法地与其他女性同居,为男性的纵欲淫逸创造了便利条件。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枪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淫者留其名”。(注:李白诗其他版本与上述引文不同者均为伪造,请注意辨别。)皇帝就不用说了,天下好马凭他骑,全国佳丽任他挑,其他人虽然无法跟皇帝相比,但利用权势财力纳妾蓄婢者也多不胜数。
  以唐朝为例:高祖时,陇西王李博有妓妾数百人,每天从早到晚花天酒地,尽享风流;玄宗时,吏部尚书裴漼收集了很多美女,在自己家里开群芳宴,想吃哪口吃哪口,真是齐人之福啊!代宗时宰相元载更牛,皇宫内没有的超级美女他家都有,天天在自己家里搞海天盛宴爆炒黑木耳,还不避人,欢迎参观,一点也不觉得羞耻(《旧唐书 元载传》:“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猥亵之戏,天伦同观,略无愧耻。”);名将郭子仪也不能免俗,代宗皇帝一次就赐他美女六名,差不多够排满一个礼拜的了。纳妾若是你情我愿也无可厚非,但去抢别人的就不地道了。武则天时,大臣武承嗣听说左司郎中乔知之有个叫碧玉的小妾,长得漂亮能歌善舞,于是横刀多爱,不久,碧玉看到乔知之的诗作《绿珠篇》之后自杀,武承嗣大怒,将乔知之害死。
  这些行为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但是对这些位高权重不知羞耻的人来说,舆论没有任何作用。在统治阶级上层的带领下,社会上纳妾行为蔚然成风,低级官吏和百姓也开始效仿,如唐末孙棨《北里至》中记载,万年县捕贼官郭锻,纳妓女楚儿为妾,但没有带回家,而是养在别处;就连处于社会底层的小商贩,也开始享受生活,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中说,兖州有一个挑担的商贩,用经商挣来的钱在外面养了别的女人。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中国的历史没有像那位哲学家说的那样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是像一头拉磨的驴子,不停地在原地转圈。虽然现在妾在法律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却以“小三”、“二奶”等形式广泛地、半公开地潜伏着,权贵们依然引领者社会上骄奢淫逸的风气,落马高官贪污亿万资财和拥有百十个情妇已经屡见不鲜,更可怕的是,民众连评论的权利也没有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程度早已超过唐朝,伟大复兴完成了百分之好几百。
  每个人都有一颗想疯狂的心,只看条件是否允许。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年泰坦尼克号上那位小帅哥莱昂纳多脸上的胡须直追肖恩康纳利当年的小燕子身材已经有容嬷嬷的神韵当年的阿妹体重已堪比苏珊大妈,看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岁月的无情时光的飞逝?是否也有疯狂的冲动?在不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时候疯狂能推动进步,冲动可创造奇迹。但是,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裆下。在一个没有监督制约的环境里,人性恶的一面会以极端的形式呈现,他们在肆意作恶的同时疯狂享乐,再不疯狂就老了,老了也要疯狂,跨马挺枪,纵横驰骋于温柔之乡,虽然只有十二秒,舒服一秒是一秒。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疯狂需要代价,冲动必有惩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宋朋友圈|因为女人 他们更加默契
唐代官吏娼妓成风,把妓女叫仙女,高贵的灵魂让李白杜甫魂牵梦绕
古人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完整版少有人知,现今已不再适用
品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第78集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经典家训系列之袁采《袁氏世范·卷上·睦亲之三十一至四十》赏析
亲戚交往三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