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客私挖10根竹笋被村民索赔10万?是盗窃还是敲诈勒索?

【事件经过】


近日,一则关于“游客私挖竹笋被村民要求10万赔偿”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被挖的竹林(图)

据了解,事件发生在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当地一户外旅行团组织游客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参加采茶活动,途中,有几个游客在挖折耳根期间,未经农户同意,擅自挖了村民张某家的几十斤楠竹笋。

折耳根(图)

村民张某在接到邻居电话后才知道自家楠竹笋被游客挖了,之后经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政府调查鉴定,村民张某约1.5亩竹笋受损,张某与该户外旅行团公司共同认定竹笋损失超过1000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该户外旅行团公司赔偿1500元,张某在协议中写到:“今收到××户外旅行团误挖竹笋赔偿款1500元”。

协议(图)

至于网传“游客私挖竹笋十根被要价10万元”纯属误传。据中国青年网报道,真相是发生纠纷后,该户外旅行团态度强硬,并且其工作人员在沟通过程中有骂人、想动手等举动,导致村民张某在气急之下,脱口而出:“这片竹林价值10万元,你赔嘛!”,与网上传言大相径庭。

【普法时刻】


一、游客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1.从客观事实角度而言。

据该户外旅行团介绍,游客是在挖折耳根的时候,误入村民张某的竹林挖了楠竹笋。但是,竹林距离游步道大约有400米,并且折耳根与楠竹笋在外形上毫无相似度,所以Lawyer徐认为“误入”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游客在村民张某不知晓且未获得张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挖竹笋的行为,确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盗窃”行为。

2.从法律角度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我省盗窃罪具体数额执行标准的通知(川高法〔2013〕362号)》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六百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所以,只有盗窃的财物价值超过1600元时,才可能构成盗窃罪。

据悉,新鲜楠竹笋的市场价通常不超过10元/斤,干楠竹笋的市场价不超过30元/斤,而游客私挖的楠竹笋约60斤,总价约600元,并未达到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所以,游客虽然有盗窃行为,但是尚不构成盗窃罪。

二、村民张某“索价”10万元,是否构成敲诈勒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是指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结合当时双方协商的情景,我们知晓村民张某是因为对方的不友好态度而在愤怒状态下说了一句“这片竹林价值10万”的气话,其并不具有恐吓、威胁或要挟游客的意图,所以村民张某不构成敲诈勒索。Lawyer徐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被某些“标题党”误导,在当今各种讯息满天飞的网络时代,还是要理性看待事物。

Lawyer徐在此欲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假设村民张某真的趁此机会要求游客赔偿10万元,那么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呢?敲诈勒索罪和正常的维权该如何区分呢?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晓敲诈勒索是希望通过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侵占本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而正常的维权是可以通过较为强硬的手段(比如强硬的说话语气,或者以报警相“威胁”)以此追回自己所遭受的损失。正常维权所采取的一些强硬手段,一般都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正常维权和敲诈勒索的区别主要有:

①正常维权是以追回自己遭受的损失为目的,而敲诈勒索是为了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为目的。

②正常维权采取的强硬手段一般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而敲诈勒索采用的是非法手段。

所以,只要索要的金额不明显超过自己的损失(比如村民张某如果要求游客赔偿1800元<以干楠竹笋市场价30元/斤计算>,Lawyer徐认为属于正当范围),即使采取了一些较为强硬的手段,还是可以接受的嘛。毕竟,损失除了经济价值损失外,总要安慰安慰村民委屈的小心灵嘛。

三、村民张某遭受1.5亩共计1000斤楠竹笋损失,该向谁主张赔偿?该如何主张?

本事件中,村民张某对楠竹笋的所有权遭受到侵害,属于侵权案件纠纷。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之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以,游客毋庸置疑需要对村民张某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那么,该户外旅行团隶属的旅游公司,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呢?Lawyer徐认为,该户外旅行团作为本次采茶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应当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管理、提醒和监督,但是,在游客闯入村民张某的竹林私挖竹笋时,其未采取任何制止措施,放任游客肆意妄为,因此没有尽到管理义务,理应对张某的损失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所以,村民张某可以就其遭受的损失,向成都市蒲江县人民法院提起侵权纠纷诉讼,要求游客和该户外旅行团隶属的旅游公司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最后,Lawyer徐想说的是,外出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大家无论是自驾出游,还是报团旅游,都应该文明出行,爱护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客私挖10根竹笋村民索赔10万?最终协商赔偿1500元
河南旅行团私挖村民竹笋60斤,村民拦下索赔,网友评价一边倒
偷科研玉米如何定罪?能否意识到玉米价值是关键
挖了五六十斤,游客私挖笋遭村民索赔一根1万?当地:赔了1500
把朋友灌醉后强行“刷脸”,盗走5万...法院判了!
游客挖竹笋遭村民索赔1根1万,天价索赔合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