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从心开始——听柳恩铭《论语》讲座
 听了这么多的讲座,不能不佩服这位老师,的确是有才的老师,他是一名博士,是一个曾经当过老师的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的老师,是一名在公办和民办教育游走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能够静下心来攻读《论语》十年的人,也是一名潜心教育研究的教育行政官员。
      正是这样一名在教育上有思考,在学术上有目标,有研究的教育学者,他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感悟,再加上他自己认真研读了《论语》十年的同时也静心研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教育及哲学著作写出了他自认为很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论语心读》。柳恩铭说,他读出了真实的孔子,真性的孔子,真心的孔子,也读出了真诚的《论语》,唯美的《论语》,永恒的《论语》。
       作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论语》中体现的孔子的教育“真思想”。孔子开贫民教育的先河,以教育构筑贫民上升通道,改变贫民的命运;孔子开民办教育的先河,让教育脱离体制的桎梏,奏响人本主义的强音;孔子开学术自由的先河,让儒家学术独立于体制之外,奠定中国人本哲学、民本政治、生本教育的基础;孔子开素质教育的先河,无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还是礼乐射御书数,涵盖了当今德智体美劳的全部内涵。
   “但孔子没有以分数累加的方式,把弟子分出三六九等,而是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先河,敬畏生命,尊重个性,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各有风采。他既深爱富甲一方的子贡,也深爱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的颜回,还同样深爱 朽木不可雕也 的宰我。”在柳恩铭看来,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孔子,过往认为儒家学说保守陈旧、摧残人性、没有现实意义的说法,都是没有读懂《论语》而产生的误会,也是学术的悲哀。
      儒家学说过去总被认为在师生交往上要维护师道尊严,仿佛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学生就该唯唯诺诺,其实不然。柳恩铭认为,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儒家课堂,其实已经和今天欧美的课堂很相似,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师生可以外出到大自然中教学,“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毫无禁忌。“子路甚至敢直接问孔子与南子的 八卦 。今天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自由吗?”这样的孔子,不仅是真实的,真性情的,还是唯美的、自由的。这是前人和他人未必读出的味道。
     2002年8月,他做出了一个独特的举动:独自前往佛教圣地,吃全斋修行10日,每天凌晨三点半起来,与众僧和信众一起做早课、念佛经。“我想换位思考,身体力行地体验佛教对人心的影响,寄望于用宗教净化人心。结果,我很失望。”
     在修行的日子里,柳恩铭采访了前来礼佛的信众396人,其中求官、求财、求子、求学、求爱者众,共计304人,占76.76%,而真正求内心平静丰润者寡。寺庙的墙上公然标示着善款与福报之间的“买卖关系”:捐50万得多少福报,捐100万得多少福报,捐500万又得多少福报……“如果福报以善款多少为依据,穷人岂不是永无翻身之日?”柳恩铭开始思考:人心的本真在迷失,宗教是否也无法再净化心灵,而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因为这样痛彻心扉的经历,柳恩铭开始研究传统文化,试图寻找真正养护国人心灵的良方。
     正是在传统文化的研读中,柳恩铭发现,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对话映射在当今社会一样有生命力。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如今无“爹”可拼的平民百姓仍然是动力的来源,能激起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再比如,钓鱼勿用网,射箭勿射归巢鸟的观点,就是古代生态平衡价值观的体现,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情怀。
      古今对照,愈发让柳恩铭不断参透和领悟到经典的魅力。“通过阅读,藏在文字背后的哲思会自然而然地浸润进一个人的人格之中,进而起到养护人心的作用。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社会目的。”
     他是从基层做起的教育工作者。他曾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是全武汉市最年轻的中学校长,是广东民办教育的拓荒者,曾担任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从原东山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广州市教育局处长、办公室主任,到现任的天河区教育局局长、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拥有这么多头衔,轮过这么多岗位,柳恩铭对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甚至称其有三大“迷失”:
     迷失了精神活动的本质。“中国很多中小学仍是知识、智慧积累的场所,大学则成为放牧场、圈养圈或职业训练场。学生却缺失了精神、缺失了信仰、缺失了价值。”
     迷失了有教无类的情怀。他指出,现实的中国教育其实是“有教有类”:对不同地域软件、硬件的投入天壤之别,校际、区际之间师资、科研、设施差距悬殊。学校关注高分的学生多,关注低分的学生少,关心富贵子弟多于贫困子弟。
     迷失了因材施教的传统。中国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分数、排名评价学生,一直排到高三,“一把尺子量12年,兵马俑似的标准化 生产 学生。”
     他说“四大名著不适合少年儿童看”
“我为四大名著今天依然是 传统文化 的代表,还作为中小学生重点推荐读物而感到遗憾。四大名著有精华也有糟粕,但那是已经具备批判思维的成年人读物——《三国演义》中的诚信缺失,《水浒传》中鲁莽的江湖义气,《西游记》中 拼爹拼背景 的盛行,以及《红楼梦》中并不高明的思想价值,不应该当作少儿读物推荐给心智还不健全的中小学生。研究传统文化,必须重点研究儒学,绝不是研究四大名著。”
柳恩铭的讲座的确有深度,也有温度,而且还能够十分恰当地走进了我们这些听课老师的心灵,不能不说他的确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演讲者,个性鲜明的人,也是一个十分有深度的研究者,更是一个对教育有深刻认识与把握的教育学者。他的演讲富有激情,听了之后不由得心潮澎湃,他的演讲总是能够唤起听众的热情与呼应,作为教育工作者总是能够从他的演讲中汲取力量或者得到一个合适的释放通道,把每个在场的听众的思想与情感牵着走,他的那份自信与从容更是令在场的听众折服无比,掌声四起。
作为听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他的讲座里我感悟到《论语》的力量,感悟到教育是与《论语》之间相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有一个梦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温州晚报
【经典】《论语》最具教育智慧的八句话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教育后学最重要(5—22,讲于2021年9月2日 )
#每日学论语#11.18【2017-4-15】
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