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当时的人又是如何取暖的?

对于北方大多数地区来讲,冬天是供暖气的日子。自从有了暖气以后,家里的老人几乎每一年都要感慨万分,摸着暖气管跟孩子们谈古,总会说起在他们年轻时的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是真的冷破天际,家里困难的生生冻死的都有。

尤其对于那会儿的老人来说,漫长且寒冷的冬天更加难熬,往往能安然度过一个冬天,他们内心都觉得这一年肯定没问题。自己因为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而奶奶人缘十分好,总爱跟院子里的老人打麻将和聊天,听的多了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事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底有多冷?

首先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虽说没有具体温度作为对比,但根据全球变暖来分析的话,大约现在相比起当年来说会高出5°到10°左右。

——就拿西安举例,九十年代西安的冬天,大约自10月开始温度就会跌破10°,当11月节气来到立冬以后,早晚温度就会到5°到0°左右,全套过冬装备如大棉袄、毛衣毛裤和手套帽子就得都穿在身上了。

那么六七十年代只会更冷,可以说没下雪时,延绵不绝的冷空气属于“魔法攻击”,一旦天空飘起鹅毛大雪,那就成了“物理攻击”,不仅出门积雪能覆盖到小腿肚子,窗户上的冰溜子也足有几寸长。网络上对于东北的冬天一直有一个有趣的段子,那就是不能舔栏杆,舌头会粘在冰冻过的栏杆上。

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地区也有这样的效果,院子里很多奶奶都说,当年的冬天,假如不带手套关铁门的话,手上的皮肤会有撕裂的疼痛感,若是握一会铁栏杆的话,手也能跟冻实了的栏杆粘在一块,硬往下撕就会生生拽下一层皮。

当年室内就是天然的冰箱,过冬屯的萝卜白菜随手往窗户根一放,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坏,大年三十还能用它们包白菜馅的饺子。小寒节气腌的咸菜,就放在厨房的台面上也不会长白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太冷咸菜坛子冻成冰疙瘩了,那吃的时候就得用开水烫一下让其化开。

因为温度太低,想吃口热乎气的饭就需要赶时间,一般需要家人都围坐在桌前了,才能让炖菜上桌,不然一旦等一下人或者墨迹几下,那饭菜就凉透了。

吃完饭后,洗碗在冬天也是一个头疼事,家里有条件的会烧一锅开水,用它们跟凉水兑一下,不舍得蜂窝煤的家庭,若是用凉水洗碗的话,几乎人人手上都会起冻疮,并且会留下关节类疾病。

院子里很多奶奶手上的关节都是错位和肿大的,据她们所说就是当时用凉水洗碗和洗衣服“激”出病根了,不仅三五不时会又痒又痛,双手也很难完全舒展伸开了。

编年体影视作品《金婚》中也有讲述冬天的剧情,文丽和佟志生活在北京,能看到一到冬日,积雪就会把路面全部铺成雪白的,街道上由于人踩得多,雪就被施力踩成了灰突突的镜面,可以滑着走路了。

如何取暖?

那么在如此寒冷的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城市里和农村都是怎么取暖的呢?城市一般有两种主流的取暖方式,一个是蜂窝煤炉子,另一个就是电褥子。

蜂窝煤炉子根据各家条件不同,所用的大小也不一,大一点的一般有半人高,呈一个正方形盒子造型,中间放着团成圆柱体的煤球,下方还有一个小门能打开放一些馒头或红薯去烤。

搁煤球使用的是火钳子,造型像放大数倍的剪刀,外行通常是把火钳子伸展到最大,夹住一整个煤球往炉子里放,经验充沛的则会用火钳子的两个尖,插到煤球的眼里,借一个巧劲把它放到炉子里。

前者的弊端在于,一整个夹起煤球很容易夹碎,毕竟内会的煤球团的也不是很结实,而后者的优势就是几乎不会让煤球破碎,小小一个差别能给家里省出不少取暖费。蜂窝煤炉子用处很多,它不仅可以做饭、烧水和烤红薯跟馒头片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力也能让屋里十分温暖,基本上可以拉高室内温度十几度左右。

家里条件一般的就会用一个小腿高的圆形小蜂窝煤炉子,虽说同样可以烧水、做饭和烤馒头吃,但取暖效果比起大的来说就要差许多,一寸长一寸强的规律总是亘古不变的。

无论是大炉子还是小炉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需要一个管道接到门外来排一氧化碳,当时很多人觉得放一个管道漏风,会让屋里变冷不装,就出现了许多一家人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

除过炉子以外,电褥子也是当时取暖的方式之一,提前预热打开,晚上睡觉就没那么冷了。而农村的火炕,可以说将电褥子和蜂窝煤炉子做了一个结合,火炕一般一头通着灶台一头连着床,从而达到内边烧火做饭,炕上就热的烫屁股的效果。

火炕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几乎没有经济成本,燃烧的是捡来的麦杆,会过日子的家庭,通常在秋高气爽麦收以后,就开始未雨绸缪出发捡拾麦秆了,把捡来的麦秆捆成坨放在门前,只需每日拆开拿取要用的麦秆就可以取暖了。

而农村和城市还有一个相似的取暖方式,那就是会手工编织一些毛裤、毛衣等御寒物件,造型肯定没有现在的保暖衣美观,但自己小时候经常穿“奶奶牌毛裤”,保暖效果确实是没得说的,小孩子运动量大的话,还能热出一身的汗。

总结

综上所述,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比起当下来说确实要冷一些,体感就是关了暖气以后,温度再低上几度就差不多了。那会儿的城市家庭通常会采用蜂窝煤炉子和电褥子来取暖,农村则是用火炕,一日三餐在灶上做完饭,炕头都是暖洋洋的,所以冬天农活少时,一家人一般都坐在炕上聊天打发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毛竹|取暖
老北京摇煤球的(专辑)
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冬天,北京人如何取暖?
马未都:蜂窝煤
《庆兔兔看中国》0020天蓝蓝水清清
煤球炉子那些事——童年趣事(9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