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殖斗鱼10问
1、养殖斗鱼最理想的鱼缸应有多大?

绝大多数都使用半满的五加仑或十加仑鱼缸,大概是为了方便。虽说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效果都不错。也有些人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恨不能重返大自然。我曾试用过装满水的二十九加仑鱼缸,也试过水深两寸的小水池,以及试过水深一寸的塑料滤箱。不过,在家里我自己大都只用5加仑缸,因为我当初买来就是为了这个用途。在学校的试验室,我使用的是5加仑缸,因为附近到处都是。据我所知,在有些地方,人们也有使用瓦罐的,里面只有两、三加仑的水。我估他的使用瓦罐,大概是为了建立一个更趋自然的繁殖环境。我觉得值得一试,但我至今仍未试过。但是一般来说,斗鱼在普通鱼缸中均能顺利繁殖,而且便于观察。所以我认为,鱼缸的大小不是问题。

2、怎样辨别雌鱼何时产卵?

一般来说,雌性斗鱼只要发育到一定时候,健康没问题,能正常地同雄性来往,卵巢中有一定数量的鱼卵,都会正常地进行繁殖。斗鱼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雌鱼大部早熟。有的到了第七周就开始产卵,一般的则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不过有一些也许要晚些,到了八、九个月才发育成熟。我怀疑这些晚熟的能不能正常繁殖。但要是三几个月就成熟的,一般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

它们的健康以及对雄鱼的反应都有较明显的表现。健康的品种体色明亮,鱼鳍展开,进食也正常,活动也比较活跃。当然不应有伤口、肿块、褪色等。深色的雌鱼在进行交配、繁殖时,颜色变得更深更亮,甚至会显现一些竖纹。第一次接触雄性时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甚至会逃跑,不过当时机成熟时,它们会主动接近雄鱼。但要是颜色变得苍白,而且似乎总是在逃避雄鱼,甚至恨不能跳出鱼缸,这种现象就不太正常了,除非它们已经完成了产卵。一旦交配过程结束,雄性就变得翻脸不认人,坚强地守卫自己的巢穴,甚至连其他雄性也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这个时候,要是雌性没处藏身,没处躲避,就可能惨遭不幸,有甚至连性命也不保。

健康的雌鱼,卵巢一般部很饱满,能产出足够的鱼卵,但为了确信,我仍要检查一下鱼的两侧。斗鱼的器官比较靠前,大都在鱼鳃和上腹鳍之间。卵巢是三角形的,其中较扁平的一面向前一直延伸到其他器官的附近,但其大部分仍位于气门的后部,生「端」则直指鱼尾。其形状也可以这样描述,就比如一个横卧在那的圆锥,锥顶指向鱼头。丰满的卵巢在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侧面有黄白色的一片。有时则显得更为清晰,好似稍颗颗鱼卵都依稀可辨。要是找不到卵巢的痕迹,也看不到侧面出现黄白色的一片,那麽这鱼就很可能不大健康,不会产卵。

3、能否将多条雌鱼一齐喂养?

在雌鱼产卵时,我大都会将另外的一些雌鱼分开,一会儿就行。在个别观察一会之后,我会将它们重新放回一个缸中。虽说这些鱼来源不同,但我发现它们在产卵时行为差不多一样。所以我觉得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担心。当然,把所有的雌鱼放在一起自然也就方便得多了。

4、令斗鱼交配的最佳途径是怎样的?

很简单,只要将健康雄鱼和雌鱼一直养在一起,它们自然就会进行交配、繁殖。对于斗鱼来说,有规律地换水(至少是部份换水)十分重要。虽说它们基本上属肉食性动物,但也要有所变化,食物要丰富多变,盐水虾、小蚊子、血虫、蚯蚓以及其他肉类等等,不论是活食还是冻食,它们都十分喜爱。有人认为使用小毛虫以及牛心可以增强效果,但依我的经验,只要有冻盐水虾和片状干粮就已经足够了。

斗鱼在自然环境中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它们并非如人们所想像一般暴露在高纬度地区的四季更替之中,但它们可以适应雨季性气候。所以可以认为,它们的繁殖同季节的变化关系不大。事实上,在鱼缸中,它们一年四季都可繁殖的。目前,人们在这方面仍未进行严谨的研究,不过也有人认为,天气同气候也会对斗鱼的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但我对此则不以为然。

5、雄鱼在交配之前应在另外的缸中调里吗?

我倒是会这么做,先将它们在别的缸中养著,然后在交配以前将它转移到繁殖缸中。在换水以後,鱼缸中会产生许多气泡巢,这就好似在自然环境中雨季到来时的情景一样,可以令雄鱼兴奋。换水以后,鱼儿不会受到水中污染物比如残留的食物、细菌以及鱼的排泄物等的影响,在新鲜水中更为活跃、兴奋。

6、为何有些雄鱼似乎建气泡巢很艰难?

这个问题倒是十分有趣。我不认为它们有什么困难,只是不是时候罢了。只要条件合适、健康的斗鱼就会建筑气泡巢的。可能是因为在清洗以後,由于没有充分清洗,留下了一些洗涤剂,因而令水表膜破裂,于是鱼儿要建立气泡巢便更为困难。但这种情况不会经常发生。如果如以上所说,只要鱼儿健康,情绪不错,它们是会,也能建立起气泡巢的!

不过要注意,绝大多数水质的变化斗鱼都可以忍受。有规律的,频繁地换水(一周至少两次)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令鱼儿生活在平稳的环境中。温度对斗鱼十分重要,对于普通的斗鱼来说,最理想的温度大概是华氏八十度,上下四至五度的变化可令它们建巢更加困难,也就意味著产卵更困难。

7、怎样辨别雄鱼已被雌鱼接受?

这不成为问题,雄性被同一种类的雌性接受是十分自然的事。有人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虽说雄鱼在选择对象时会有所偏爱,但是实际上,它们没去选择。比如,你可能确信,某条雄鱼喜欢红色的异性,但你却给它提供了一条蓝色的,它也没法不接受了。

不论如何,在建立交配缸时,标准的步骤就是先将雄鱼放人,然后把雌鱼放人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雄鱼可以看到她,但可望不可及,所以只能在附近转悠,没法伤害它。雄鱼见到雌鱼时,立即就会表现出来。它的鳍会竖起,在雌鱼的周围游来游去,同时展现它的颜色,并开始跳舞。要是它的巢仍没建好,它便会着手兴建,于是便来回游动,尽情地表现自己,以吸引异性的注意。同样,雌鱼也会有所表示,比如颜色发亮,显露出竖纹。

依我的判断,一旦雄鱼开始有所反应,例如开始建巢,就说明它已接受了它的对象。这种现象有时只要几分钟,但也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要是还见不到这样的现象,就说明有问题了,就得检查检查鱼的情况以及繁殖缸的环境。一般来讲,雌鱼在当天就可以释放出来,而且当天就产卵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8、为何有些野生的品种更易繁殖?

而有些品种的雄性斗鱼似乎对异性不理不眯,也不去修建自己的气泡巢。为什么?

一般来说,这类「野生」的斗鱼根木不是野生的(所以要用引号),只是在当初分类时的漏网分子。当时它们的发育仍未完全成熟,雄性特征仍十分明显,所以没被认出来。它们同真正的野生品种相比更具侵略性,而且身体相当好,所以可以断言,它们可以成为很有潜力的种子,但也是很凶狠的敌人,这两老往往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普通的雄性品种则较为温和。我认为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它们的身体状态不大好;其之,温度太低。新引进的鱼似乎更易繁殖,大概是因为它们的状态不错,而且还没完全受到低温的影响。另外仍有一个可能,就是它们的天性经过世代的演变,已变成如此。这种现象在Reds以及Cambodians两个品种上都有些痕迹。但即使有这种可能,我也觉得不大可能在同一家水族店里遇到一批这样的品种。

只要不发生什么差错,普通的斗鱼都可以建成很大的泡巢,大概会有一寸多厚,至六寸左右宽。开始时大小不一,依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要是出现了泡巢,大概就表明进展比较顺利。在产卵结束以后,特别是当幼鱼苗开始出现时,气泡巢才开始长大。雄鱼会将鱼卵和幼鱼放进巢中。每次放入一颗,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气泡。幼鱼会逐渐变得活跃起来,越活跃,雄性就越忙於应千,以防它们离开鱼巢。雄鱼越忙乎,气泡巢就越分散,弄得满缸都是。所以在孵化以后的两、一二天之内,往往鱼缸(10加仑)的表面有一半被气泡巢覆盖。再接下来,幼鱼就可以自由游动了,鱼巢开始土崩瓦解。雄鱼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该转移了。

9、斗鱼由幼苗长到可以出售大概要多久?

这个问题也不错。斗鱼同篮球运动员有些相似……它们「长高」的速度不一样,而且有些可能永远不高。同样,斗鱼生长的速度也各异,取决于很多因素。要是将它们养在一起,这种差别可能因适当的喂食,经常换水等措施而缩小。所谓「经常」,则是指每两、三天就换三分之一。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个体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侵略性,生长的速度也绝没一致之说。有些很快已是同伴的五倍(或者不啻於此)。有些专供观赏的斗鱼是在单独的容器(鱼缸)中培育出来。当然,这样做就更麻烦,倒是可以培育出相同年龄、相同大小的样品。

罗嗦了半天,仍未有言归正传。我以前曾经说过,它们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成熟。至于那些用于观赏的品种,则要在三至四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到足够的大小。有的爱好者甚至花了十个月,甚至更多,也没法令它们的斗鱼长成气候。平均说来,大约五六个月吧。养斗鱼是一份十分高密度的劳动,不少人都是因为出自内心的热情,而不是为了把它们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虽说有些养鱼高手可以卖到相当高的价钱,但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仍不得逃脱被批发的命运。很难想像水族店老板只要花几元、十几元就可以买到一条雄性斗鱼。别忘了,他们也得赚钱,也得花许多许多的功夫。再说,这些鱼在水族店里遭遇很惨,不少雄鱼因店员没有经验而迅速走向死亡。

10、我的斗鱼长得很慢,为什么?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幼鱼死於饥饿,或者一种叫做「天鹅绒」的细菌感染。幼鱼在消耗完了鱼卵上的卵黄以後,就需要外来的食物。一个鱼缸中有成百成千的小鱼苗都需要营养,但鱼缸中却没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我开始一段时间使用纤毛虫,一旦幼鱼可以自由游动,我就改用活的盐水幼虾。最好是少食多餐,可能的话,一天可以喂几次。

换水时可以使用虹吸管,但注意不要把小鱼苗吸进去了。于是我选用了一小段直的塑料气管,把它用一根三、四尺长的气管相结。直管作为人水端,可以控制虹吸的方向,可以用来对准残渣,也可以躲避幼鱼。而长软管则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在加水时,我使用的是一根长气管,将水从桶中虹吸到鱼缸中。总之,换水是十分关键,必要的一环。

我向来不大相信所谓的“ten day,cool air”的繁琐理论。但在这方面似乎也不无其道理。那些小鱼苗是很难穿破水面的桎梏去吸收空气的。水越乾净,其表面的残渣也就越少。我们大多可以使用一根很慢的气管(或者一个低功率的过滤器)。这有助于打破水表可能形成的污垢层。由于斗鱼是依靠鳃来呼吸的,气泡也可有助于改善水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含量水平。

但是「天鹅绒」的诊断和治疗则更为困难。细菌吸附於鱼的表面,就跟虱子的大小差不多,但不如鱼虱的,所以更难发现。而斗鱼却对此细菌极为敏感。要是它们感染了幼鱼,就几乎无法挽救。我一直使用一种名叫Organicure的药剂,每加仑一滴,虽说是为咸水缸设计的,但多少年来效果都相当不错。要是采用铜疗法,就有一个缺点,因为铜对鱼本身也有影响,到一定程度,鱼也没法忍受。要是真的得了「天鹅绒」病,鱼缸就得消毒,用Clovox仔细清洗,并检查成鱼。有些可能感染得相当严重。这样的鱼在繁殖以前一定要进行处理。至今我仍不大清楚它们是怎么受到传染的,大概是盐水虾的问题吧。

其实,万变不离其中。所有问题都无外乎于水质、温度以及鱼的状态等等有关。所有的问题都是可治的。只要适当地处理好以上各种因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要彻底地解决是不可能的,只要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就行了。在100%的失败和偶然的失败之间有着质的分别。前者令我困扰,而後者则是可以接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斗鱼有趣的求爱与繁殖过程
讨论:鱼缸中繁殖金鱼的小技巧
魔镜魔镜谁最美?我美得都想打自己
黄鳝鱼的野外捕捉、生活习性与人工养殖
热带鱼养殖法
孔雀新手系列文章之一——孔雀鱼的基础饲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