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迫在眉睫—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国对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格外重视,中考中体育很重要,这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同时也令几乎85%的学生头疼。原因很简单,项目不达标。1500米坚持不下来,体重超标的学生越来越多,不愿运动,我认为这说明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更缺少吃苦精神。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怀越来越多,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这就是可怕的惰性。长期生活中,学生很少遇到挫折,几乎没吃过苦头,这样的学生怎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呢?现在的社会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是意志和毅力的大比拼。缺少吃苦精神就等于士兵上战场没有武器,拿什么和别人比拼?如何获胜、立足?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懒,遇到点难题就退缩,缺少克服困难和竞争意识,也就是说缺少吃苦精神,它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我利用品德课和班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到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打算或做法。另外,我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和多媒体,搜集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让他们写观后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加之我在评价学生时,总是有意识的表扬那些在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再刺激与激励的双重作用下,很多同学已经能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劳动,而且表现突出。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许多同学在学校表现优秀,但在家中却很少劳动,原因是家长太爱孩子了,舍不得用孩子。为了巩固我的教育效果,我专门进行了一次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在谈话中告诉其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的道理,鼓励他们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亲自带领孩子下田地,学习农民伯伯勤劳、俭朴、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些品质是课堂中、书本上、网络上学不到的,但都是自身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家长接受了我的观点,并按我的建议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到现在,多数同学已经做到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还学会了做饭、拖地,真真正正成为了父母干家务的小帮手,促进他们自强、自立。尤其心理上要独立,(一)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日本的孩子从小家长就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裹,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别人来帮忙,那是别人看不起的。

(二)家长主动与孩子吃苦。由于现在的家长忙,与孩子的沟通少,造成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越来越大,如何去弥补这个缺陷,那只有靠家长多与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怕苦,就不会成功,就不会搞好学习,遇到困难就后退,悲观的对待生活,这样很难适应社会的竞争。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从劳动中结出的硕果才是最甜美的果实。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社会,持之以恒的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你的世界才会是最美最幸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点 I 家长不过问孩子的作业了,该过问些什么?
全社会都应关注孩子吃苦精神的教育
分层实施让劳动教育丰富多彩
《新教师》|构建富有诗意与灵魂的精神家园——“海阳新时代品质教育”解码(一)
劳动教育还须回归日常生活
劳动教育要与家庭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