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VS刘邦,谈成败,论归因!

项羽VS刘邦

楚汉相争,是每个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刘邦和项羽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和争议,后世的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很多歌咏两人的诗词文章,对于两人的成败得失,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直到今天这两人还各有各的庞大粉丝团!抛却成败,做人如斯,夫复何求!

可是读史,却绕不开成败!成败已成定局,归因就变得有趣和有意义了,毕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从项羽和刘邦各自对自己的评价,来探讨他们的归因模式!

一、刘邦对自己的评价

汉初三杰

刘邦开国后,对于自己为何能取天下有这样一番经典言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对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手下的三杰,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

霸王自刎

项羽陷入绝境留下遗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面对失败,项羽还是充满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所以失败,是时也命也,是天意!

一般说来,人在成功时,都习惯做内归因,把成功的要素都归结为主观原因;失败时,习惯做外归因,把失败的要素归结为客观原因。这样就容易造成下面这种情况:成功了,自以为是,得意洋洋,失败了推卸责任,避重就轻。看刘邦和项羽的归因。刘邦能做到成功时把功劳归到手下三杰,实属不易;而项羽则把失败的责任归结到天意的客观方面,没有思考自己哪里做错。这也许就是两人最终成败的一大因素吧!

而归因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

刘邦出身卑贱,本来就一无所有,得来的都是赚到的,他的格言是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所以他才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过程中,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和不足之处,所以养成了他看待失败的客观心态。回顾往事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自己的所得已经超出了应得,为此感到庆幸之余,愿意把功劳分给别人,这就是刘邦虽然成功却能做到外归因的原因。

而项羽是贵族之后,有天赋异禀,从来自视甚高。尤其巨鹿之战,他的神勇震慑了天下诸侯。他以一己之力造就了时势,给反秦成功做了最大的贡献!从此他更瞧不起天下诸侯了,他眼里没有一个值得尊重的朋友和对手了。他的思维模式就是,我牛逼,你们理所当然就得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打你到服气为止,实在不服就把你打死。当他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征服者时,他会觉得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任何一个成就,当他把所有成就都内归因时,他就会失去外界的支持了。项羽是悲剧的,成也英雄败也英雄!他是英雄,他造就了时势,可他为英雄之名所累,为时势所败!即使失败,他还是归罪于天,不让自己有失英雄之名!

感叹良多,无法一一下笔!小编作为事后诸葛亮,总结一句话聊为共勉,我们在面对成败时,不妨锻炼自己在头脑中长存内外归因两种模式,这样更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大家对今天的议题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仁不当政 自古成败论英雄 谁言铸成千恨书
刘邦一生善于借势,顺势而为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做人要会审时度势,看不清时势的人,很容易沦为时代的炮灰|鬼谷道
楚霸王为何放弃逃生?
《楚汉骄雄》一个将门之后,一个市井之徒,项羽输给了自负!
韩信拜访丞相樊哙,出门时笑着说7字自嘲,成为现在90后的口头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