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了,黔桂老铁路

  拔贡桥 (2004年摄)

  2009年元月,随着黔桂线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建成开通,有70年历史的黔桂线老线寿终正寝,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区间多处设置危石掉落报警装置,以便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列车安全。(1995年摄)

  黔桂老线全长607公里,东起广西柳州,西至贵州省省会贵阳,它穿山过水,蜿蜒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当年经济和技术条件极差,建设施工之艰难,筑路工人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黔桂老线,是国家序列的等外线路,曲线多且半径小,坡道多且坡度大,最小曲线半径171.4米,最大坡度千分之29,西线人流传的顺口溜描述的情景:“一里四个坡,弯道隧道多,铁路穿山走,火车云中过”,正是黔桂铁路的状况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线路,蒸汽机车难以胜任牵引任务,因此黔桂线成为柳州铁路局最早投入内燃机车应用的区段。尽管内燃机车动力更加强劲,1500吨的列车还须两台内燃机车牵引,在上坡道上运行的列车时速有时只有十多二十公里,最慢的时候可以爬上跳下。


  为适应机车司机的瞭望,瑶寨车站设置桥式信号机。(1997年摄)

  线路途经的延绵不绝的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群众贫困,沿线职工生活艰苦、工作艰辛,早年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解放初期匪患猖獗,潜入铁路地区杀人越货的恶行令人发指。曾发生过六甲工务段段长和几位职工坐摇摇车(用人工摇动手柄产生动力在铁路上行走的小车)前往沿线给职工送工资,遭遇土匪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杀害的事件,正因为如此,那些年站段领导都配枪。原六甲工务段党委书记张三元对我说,他从柳州调到六甲工作,上级就给他配发了一把防身的手枪。由于弯道和坡道多,线路质量先天不足,加之落石、塌方频繁,增加了铁路运营管理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为了保障这条西南通向沿海的唯一大通道安全畅通,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职工,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献了青春献子孙,一代一代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用自己的双手筑牢钢铁运输线,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南宁铁路局即原柳州铁路局管辖的黔桂线从柳州至鼓里310公里线路,被称为西线、“神奇的西线”,199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以《神奇的西线》为题,播出了几十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褒扬了西线工人艰苦创业、安全运输的精神和事迹。


  从八圩赶集的养路工区职工,买了两头小猪回去喂养,以改善家庭生活。(1993年摄)

  1970年代,我曾经在原柳州铁路局六甲的第三线路大修段工作。六甲所在的地区为河池地区,是有名的贫困山区,当时每月粮食定量中要搭配玉米,交通非常闭塞,鲜有公路,出行除了铁路,就没有别的选择。我小时候就听家里长辈用白话讲:“河池、南丹,有钱难返”,南丹县在没有发现、开发矿产之前,更是河池地区一个典型的贫困县份。从六甲车站到段办公室和单身宿舍的道路是一公多里农村土路,下雨全是烂泥巴,连路灯都没有,板车都推不进去,进出极为不便。单位四周是村庄、田地,星期天只能在村里和十分钟可以转几圈的六甲街走走、看看。然而比六甲更小、更偏的沿线小站、工区,甚至是区间的半路工区比比皆是,吃不了苦、耐不得寂寞者,不适合在黔桂铁路待下去。我们承担线路大中修任务的施工队伍,长年流动在沿线区间、小站,比固定的小站、工区更困难、更艰苦。西线人与条件好的其它地方的工作岗位待遇一样,但吃苦和付出却多得多。西线人生活不便,住房矮小,就医,孩子上学条件较差,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不讲条件,不求索取。西线人任劳任怨,勤俭、朴实、厚道、热情的风尚,与“神奇的西线”,畅通无阻、安全运行的客货列车,构成美丽的风景。


  黔桂线沿线小站交通极不方便,外出只能坐火车,因为每天只有一趟旅客列车停站,职工出去只能搭便车乘货运列车。(1995年摄)

  黔桂线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改造,时速提高到160公里,从柳州到贵阳的运行速度缩短到5小时,比老线减少9小时,体现了当下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可喜可贺。当黔桂老线要退役的时候,铁路员工和许多群众非常留念和难以割舍。我作为曾经在西线挥洒过青春汗水的铁路人,在告老退休之后,把自己多年拍摄的西线铁路、西线人的影像整理出来,留下记忆,寄托情思,以飨朋友。(2017.7.16 )


  著名的拉易回龙道(1993年摄)


  青年工人成了生产骨干,两位年轻的线路工用道尺量轨距。(1993年摄)


  拔贡车站,工务工区送饭上工地。(1993年摄)


  六甲至加皮屯区间作业的工人午休。(1993年摄)


  列车穿山而过。(1995年摄)


  长山至侧岭区间线路的s弯。(1995年摄)


  群山环抱的拔贡站区,除车站外还有线路、桥梁两个领工区。(1995年摄)


  瑶寨车站站场。(1995年摄)


  工务职工整修道口信号设备。(1995年摄)


  瑶寨车站扳道员刘国安养护道岔。(1995年摄)


  八圩车站站长武文明给车辆放置铁鞋,防止溜逸。(1995年摄)


  拔贡站货场,待运的造纸原料芭芒(芦苇)。(1995年摄)


  杀鸡杀鸭准备办喜事的职工。(1995年摄)


  沿线职工因工作调动搬家。(1995年摄)


  黔桂线拔贡车站的纪念碑,纪念给工人送工资被土匪杀害的工务段段长等同志。(1996年摄)


  淘汰了的黔桂线老线信号设备。(1997年摄)


  拔贡工务工区职工进行线路捣固作业。(1997年摄)


  金城江车站,电务段职工分析处理轨道转折器故障。(1997年摄)


  金城江车站。(1997年摄)


  金城江车站,装载水泥。(1997年摄)


  退乘的金城江乘务室女运转车长,全局只有这个乘务室有女职工担任运转车长。(1997年摄)


  南丹,线路段对线路进行大修。(1998年摄)


  新线开通后,宜州(刘三姐的故乡)老站废弃了。(2009年摄)


  黔桂线电气化铁路新线的六甲车站。(2009年摄)

  蒋建雄简介:

  广西岑溪市人,1951年7月1日生于广西柳州;2011年8月在柳州铁道职业学院退休

  1985年学习摄影,1994年起专注黑白专题纪实摄影。拍摄完成了摩托车、铁路民工、蒸汽机车厂修、百味生活、白裤瑶、融水苗族民居吊脚楼及尧告村等专题。

  摄影作品《不夜的调车场》、《铁路清道夫》和《摩托情结》、《清水河大桥》、《摩托故事》、《融水苗族民居吊脚楼》、《摩托上的柳州人》、《生活还在继续》、《摩托的忧患》、《最后的厂修》、《摩托忧思录》、《摩托印象》等先后斩获国家级奖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路“清道夫”
寻迹黔桂线
马上开工!投资444亿,设计时速160公里!这条铁路经过黔东南五个县市!
南宁铁路局(“二手局”)最新最详细的基本情况,了解一下
10年内柳州将成为广西发展的领头羊
涪陵又一条铁路即将建设!可以直达看凯里美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