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持好的读书习惯有多重要?王蒙:浏览代替阅读会出现白痴化现象

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了近代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话。可见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读书都是有着极高的承认的。

然而到了当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原本的'读书崇高'的认识似乎在慢慢地被人们所抛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想要查什么资料,已经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去查找大量的专业书籍,只需要打开浏览器,在搜索引擎上打上一个关键词即可,不管是不是自己需要的,都会查出来。

便利的浏览,使得人们再也不必辛苦读书,慢慢的读书,读纸质书,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大部头名著,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气。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对于这种网络浏览逐渐取代传统阅读的事情,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数次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浏览不是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还有多少人依然保留着好的读书习惯?王蒙先生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内容是'最看不下去的书',最终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红楼梦》。

对于这个结果,虽说理解,可也依旧觉得有一些惭愧与耻辱。《红楼梦》是我国经典的古典名著,位居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无论是文学地位与价值,还是历史地位与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可是…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如今新媒体的发达,造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与复杂。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大部分人不是精于一域,而是全部流于表面,浮于浅层。每天用在网络浏览的时间,去看那些无用的信息的时间远超过了读书的时间。但这种浏览哪怕付出的时间再长也终究只是一种即时性的,是一种'热闹',根本记不住什么,也学不到什么。这样的浏览'热闹',那不是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一旦浏览代替阅读将会出现白痴化现象。

王蒙先生说,现在很多人把读书当成了消费,当成了消遣,当成了解闷。把阅读变成了'悦读',每天就是大量的浏览八卦娱乐信息。先生认为人不仅要读书,还要有苦读、有攻读,要有钻研深奥书籍的勇气。

如果浏览取代了阅读

虽说,浏览无法取代阅读,可是在如今的情形下,读书的人似乎在慢慢变少,人们都开始追求速效的浏览,那么如果有一天浏览真的取代了阅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

读书成了少数人的'特权'

在古代,虽然我国实行了科举制,而且印刷术也让人们读书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可是能够读书,读得懂书的人依然占据社会的少数,那些能够出口成章的读书人,在当时那可不是一般人。古时的秀才在普通人的口中,那可是被尊称为'老爷'的。可以说,在古代读书那就是一种'特权'。这种情况下,虽然人们对于读书非常的敬畏,可是却不利于社会文化的提升。

到了现在,人们虽说可以自由的读书,也基本不会有什么读不懂的情况,可是看看大部分人读的都是什么,娱乐、八卦,猎奇,低级。没人再去读经典,那些能够经世致用的文化书频遭冷落,能够读的进去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最终的情况就是少数人掌握了文化的制高点,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愚民'。说得难听点,这就是一种现代版的'读书特权'。

社会、人心变得浮躁

现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简单,甚至于还出现了一批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万事通'。他们认为在网络上,任何信息都可以找到,自己根本没必要去进行沉淀学习,想要什么不过就是一个搜索的关键词而已。

快节奏的生活加上自大的心里,所带来的就是社会与人心的浮躁。凡事想要速成,不想积累,不想总结。一旦遭遇困境,要么怨天尤人,要么手足无措,要么干脆放弃。完完全全的成了一个'废人'。

王蒙先生说这样的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于保持我们民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气平'的文化传统是一个重大的灾难。

人类出现白痴化现象

如今信息获取变得方便,虽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是也造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扁平化,人们得到的信息不再是系统的,有条理的,而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联系的点。慢慢的这些信息非但不会带来用处,反而还会像身体内脂肪的堆积一样,最终每个人都变成了垃圾信息的'胖子'。

看看身边的人,每天拿出手机看着那么多无用的东西,如果问他们为什么看这些,他们多半回答是不知道。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没有兴趣的浏览,只是在消磨无聊的时间。一切不需要自己思考,想要就去搜索引擎查找。这种网络的依赖症,慢慢的会使人们丧失掉自主思考的能力,记忆力下降。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痴呆化现象。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是现在很多的网民,或者叫网虫更合适一些。他们每天什么都看,看似什么都知道,可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他们就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典型,在他们身上,别说学而不思了,他们连学都没有。和他们交谈,你必须要被迫降低自己的智商,以和他们保持在同一智商线上。如果你的意见与他们不相符,那基本就没得谈了,因为那些没有自主思考的人,是很危险的,白痴化现象,在他们身后已经开始初见端倪了。

在网上,这种人他们有一个外号叫'键盘侠',也有人叫他们'喷子'。

凡此种种,总结来说就是,在如今,书,依然是非读不可。

如何读书

虽然读书非常的重要,可是现在的人似乎对于读书还是有一些'懵',他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读多少书才好。对此,王蒙先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有自己爱读的书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能够读的书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去经历世界所有的热闹,自然也不可能读完世界所有的书,因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有自己喜欢的、爱读的书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这些书之外的其他书可以当做是一种消遣,或是浏览来获取信息。

先读懂母语书,再看外语书

总有些人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比中国好,看点外国书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在装,如果真要比内涵,比深度,全世界最有文化深度的书那就是中国的古籍。

对于读书,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母语的书读好。连自己的母语都没学好,用母语写的书都读不懂,你觉得能够读好外语书吗?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之前,在没有学好自己的母语之前,不要去过早的读外语书。

重视工具书

王蒙先生说,什么都可以省,唯独工具书不能省。特别是一些像自己这样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想要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全靠工具书。

先生还说,自己在想一个问题之前,都要先查一下《辞源》,然后自己的学问就大了。当然了,自己不仅查《辞源》,还查汉英词典,《百科全书》,这会让自己知道的更多,增长更多学问。

掌握读书的平衡点

王蒙先生说,在中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一些人不读书,但他们鬼精鬼精的,非常聪明,还很有能耐。反倒是一些读书很多的人却显得很傻,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对此解释道:

因为中国的现实不按书本办,书本也不一定按现实写。如果你读得太多了绝对傻,但是不读书,你的本事再大,再干练,确实还是低水平。但是每个人的平衡点不一样,钱钟书就以读书为乐,但是这个人绝对聪明,绝对不是傻子,够精,该得道了,成仙了。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读书需要掌握一个平衡点,需要兼顾多与专。读的太多,却没有精通的那就容易傻。这个平衡点没有固定的标准,因人而异。有能力强的,可以读得又多又专,也有能力弱的,能专一就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去掌握它,利用它,最终让自己的读书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点小建议

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离开手机哪怕只有一分钟,都会浑身难受。对此,王蒙先生建议,在平时尽量的克制自己少用手机。在不用或少用手机的时候,去书店买上两本书,读读看,坚持一段时间,看看这与用手机有何不同。也许你会发现新天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蒙:为什么不读书的挺有本事,书读得多了反而显得很傻呢?
王蒙:读书使我感觉良好
鲜果
三十一个工具书
王蒙:不争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王蒙举出例子,美国商品为什么受欢迎?所有的白痴都能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