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录]走秋收起义之路.四(追梦)

走秋收起义之路

 

 

 

  看惯了一路上青翠葱茏的景色,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安源后面的坡顶上让我们看到了一派雄浑壮阔的山峦!

  细想起来,那幅油画《毛主席到安源》不就是走在如是的山上吗?

  几个人兴致顿时高昂起来: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接着,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腔唱起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那份豪迈,那份激情,只有脚下的大山知道,只有脚下的大山才有幸与我们分享。

  眼前,天、山一色。天,无云,瓦蓝;山,苍茫,含黛。美!只能说美了。几个大小伙子站在山坡顶上,久久地注视着眼前的天,眼前的山。真有一种感觉:一览众山小!清风徐徐吹过,满身的汗水立刻风干了,爽快极了。

  真舍不得下山,可路总是要赶的,走吧!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战罗霄山上,继承着先烈的殊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一路伴我们前行的新四军军歌回荡在山间。

  “看!”

  “哇!”右边的山坡上,一辆运煤的小斗车飞一样地顺坡而下,划出一道黑色的剪影。太刺激、太壮观啦!索性不走了,等!一会儿,又一辆顺坡飞下。再次惋惜没有照相机。

  有个同学似乎明白,他说:这是在出煤,回去的车肯定会从另外一条轨道拖上去。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对。反正这辈子就看见了这么一次。

 

  下到山沟里,刚才的那种景象没了,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派葱绿。

  早就应该说明了。现在是走在江西的土地上,但是和湖南的景象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土更红、更粘了。山沟里也是唾手可及的绿树野花,树叶绿得似乎是汪着水,野花不知道名字,却也开得茂盛鲜艳。山路一般都是傍坡,下面常常是潺潺溪水冲刷着谷里的石头,溅起水花。走上一程,便会在路边的坡上发现泉眼:有的没有任何修饰,有的凿出了石槽、龙头,有的还加上了极小的亭子。或简陋或精美的泉眼都是那么清冽甘甜。喝着泉水,想起了老乡家的凉茶,嘴里甜孜孜的。不由得想起过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分水岭——似乎是桐木岭——时的另一番景象。

  那一路都是上山,脚下穿着从老乡那里几分钱一双买来的草鞋,走惯了,早就忘了累。路两边,大树挺拔参天,郁郁葱葱。说是衫树,再有的就是毛竹。山风徐来,那毛竹,那衫树便发出“沙沙”的声音。想起读过的《井冈翠竹》,没想到,这里已经是竹的世界。

  快到分水岭了,已经看见了坡顶上的小凉亭。前边传来婉转浑厚的号子声,先是一头大约二尺粗的圆木露了出来,接着是对称在两边的人,又两个,整个出来了。一根两丈长的原木,六个汉子,每人一支“丫”字型的树杈磨得油光光的。来到宽敞些的地方,随着号子原木被支在山坡边,抹着汗水他们又回到凉亭。

  好奇心驱使我们凑近去看那木头,看那支杈。“躲远些!”老乡是怕我们把架子弄倒吧?

  凑到凉亭里坐下,和老乡们聊起来。说起号子,他们说,喊起号子来才有精神,才能力气用在一起;还说,他们要每天走这么一趟,水不好,如果有水,放排下去就方便了。

  歇够了,水喝足了,看着那些老乡把原木上肩我们才走。一路感慨着:山里的老乡真苦,老区的老乡真实在。不过,有个心病却留在心里——看放排!

  下边的路山路多大路少了,有机会吧?

  好不容易又遇见了一片平地,应该说是丘陵吧,路是从稻田中间穿过的。田里灌着水,一层红色的植物布满了田。这是什么?怎么没种水稻?

  正琢磨,孩子的说笑声传来。后边一群放学的小学生赶来。一问,正是要到他们那里住宿。说说笑笑着,知道了田里是“红花”,是在歇田;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爸爸是干部,晚上好安排了;知道了这里的土地下雨就粘脚,晴天就干裂;......他们都说得很好的普通话。

  晚饭的气氛并不热烈,之后那“爸爸”为我们派了房东——没有留我们住他家。我们心里都留了个疑团。这好象是第一次吗!

  清晨,特意等来了上学的孩子们,这回明白啦:他爸爸是怕我们把红卫兵那套带到他的家乡,那可就乱啦!多好,多朴实的人啊!

  

  现在是走在通往莲花的路上,山又多起来。又可以在一派生机蓬勃的山路上行走啦,又可以在七个人的世界里放声歌唱啦。只要有个起头的,新的歌声就会回荡在青山翠竹之间。走路成了享受,走路成了唯一,走在路上享受革命老区的秀丽景色就成了我们的整个世界。

  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钻出大山,眼前一片开阔,一座小城就会出现在大家眼前。

  在这里应该说明一下的是,我们是常常躲开公路爬大山走小路的,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当年的起义队伍不可能不走小路;当年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公路。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多走冤枉路,一天走了一百四十里的故事。这是后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别红枫叶
朱家迅:再走茶叶坑
梧桐山游记--向所有坚持不懈的人致敬
竹林深处(解放日报)(张滢莹)
梧桐山,惊现大片花海!
元诗纪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