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情绪和解:当抑郁、焦虑、拖延、羞耻感来袭时,我们如何重建生活的秩序?

Editor's Note

焦虑症、拖延症、手机依赖症、社交恐惧症等各种“病症”频上热搜,相关新闻、甚至洗脑段子一次次掀起讨论狂欢,而它们引发全民共鸣的原因或许值得更深的思考: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自我怀疑,却又寻觅不到可靠的“药方”。

然而,良药难寻或许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个体困境的源头不一定在自己身上,亦常常源于外界压力。本期情绪书单不仅剖析个体情绪困境,还联系网络谣言、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超负荷工作等常见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回应三个重要的问题:

  • 被繁忙的日程追赶时,如何消化疲倦引发的羞耻感,建构生活的秩序?

  • 怎样表达情绪,才能避免“传播负能量”?

  • 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时,如何跳出怪圈,厘清是否是社会环境塑造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本期书单全品均属于 PUP 2021年学术福袋计划(点击此处),享受超值满减,详情请见文末。

 建构生活的秩序
'When I dance, I dance.' Montaigne writes, 'when I sleep, I sleep': he finds his happiness by disdaining no aspect of the human condition but partaking joyfully of all of it.
—— Why We Are Restless

'想放松,但就是不甘心'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Why We Are Restless: On the Modern Quest for Contentment
人们现在陷于一个不知满足的时代——为了追求改变而改变,即使改变意味着破坏当下的幸福。在本书中,Benjamin 和 Jenna Storey 通过对蒙田、帕斯卡尔、罗素和托克维尔的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出了现代人对于“幸福”的定义,继而从根本上对当代人的不满足心理进行了反思,最终为当代人如何自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然后感觉自己没救了'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On Task: How Our Brain Gets Things Done

从泡一杯咖啡到买房买车,再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有着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付诸现实的神奇能力。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呢?换而言之,我们的大脑是怎样指挥我们把想法落实的呢?

本书作者、布朗大学认知学教授 David Badre 就在书中向大家介绍了认知控制的神经学原理。认知控制反映了我们常说的“执行力”,指的是大脑设计复杂行动来实现目标的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以生动的临床案例研究为读者们揭开了多任务处理、意志力和习惯性错误等生活实例背后的奥秘。

'带着愧疚刷手机,停不下来'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Experiments of the Mind: From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Lab to the World of Facebook and Twitter

为什么社交媒体令人上瘾?本书揭示了实验认知心理学研究在我们的网络生活中发挥的隐秘力量,当我们下载应用、完成问卷或给商品评分时,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与认知心理学实验进行互动。作者展示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是如何被运用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凭借统计数据和算法,用户的行为可以被轻易预测、影响和操纵。

作者走进认知心理学实验室,通过采访实验室中的科学家、研究生助手和被试,还原了被运用于社交媒体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模式,揭示了认知心理学——一门研究信任、学习和记忆的科学——的现实社会影响。

'重来会好过现在吗?'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你如何调解理想的幻灭、被所爱排斥的伤痛和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你如何接受过去的累累败绩,和如今的碌碌无为?本书作者 Setiya 希望将受害者从中年危机中拯救出来,并通过传授现代哲学的智慧帮助读者直面中年时期的挑战,重新活跃起来
读者将了解活在当下意味着什么,又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选择的后果可能并不那么严重,从而舒缓忧虑;犯错仍然是值得庆幸的,从而重建希望。Midlife 以富于想象力的妙想、令人惊讶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将哲学融入生活。

 与情绪和解

Grief offers us a unique and powerful opportunity to grow in self-knowledge by fashioning a new identity.
—— Michael Cholbi, Grief

'亲人去世后,怎么走出这段日子?'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Grief: A Philosophical Guide

重要的人离世带来的悲恸是人类生存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哲学家们很少深入研究这个主题。这本书具有开辟性意义,提供了对悲恸的全新理解。人的悲恸往往是哀悼某个与个人身份认知有紧密联结的人的逝去。这份身份认同不仅寄托于熟识的人,也可能是并不认知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譬如偶像。本书作者认为悲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机会:促进个体认知的成长,以及激发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别人总是说我太悲观了'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Dark Matters:Pessimism and the Problem of Suffering
在 17 和 18 世纪,哲学家们就“上帝为何允许邪恶和苦难存在于他创造的美好世界上”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本书追溯了相互竞争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传统是如何从现代早期关于邪恶问题的辩论中产生的,进而证明重新悲观主义可以成为同情、安慰甚至希望的来源。

作者聚焦于17-18世纪——哲学史上最具活力的时代之一,讨论了莱布尼茨、休谟、伏尔泰、卢梭、康德和叔本华等传奇人物,描述了在这群最早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眼中,人生中的苦难有何价值。本书揭示了悲观主义的关键道德目标:找到一种谈论苦难的方式,以提供对待生命之脆弱性的勇气。


'情感需求不能被接受时,我感到羞耻'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How to Do Things with Emotions: The Morality of Anger and Shame across Cultures

美国哲学家对特朗普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分裂的道德反思,尝试以情感的道德哲学发明重新粘合社会的手段。本书作者认为,情绪是人们所塑造的,愤怒和羞耻与社会文化规范密切相关;人们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在情感或道德的平衡——但我们仍然可以控制和改变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

作者观察比较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愤怒与羞耻情绪的表达方式,进而提倡抑制愤怒和培育耻感:某些形式的羞耻感可以保护积极的价值观,包括勇气、善良和诚实。他建议美国人应该将羞耻视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社会化效应的情绪,一种可以促进道德进步的情绪,而无节制的愤怒则无法做到。

 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行为

Something is seriously wrong. An alarming number of citizens, in America and around the world, are embracing crazy, even dangerous ideas.
——When Bad Thinking Happens to Good People

'活在同辈压力下,一直在比较'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Under the Influence: Putting Peer Pressure to Work

正如心理学家长期以来所理解的那样,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有时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往往是向坏的方面发展。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是,社会影响是双向的:我们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所做出的选择的产物。

例如,大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不会长大后成为吸烟者、恶霸、骗税者、性侵犯者或酗酒者。但当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上述每一个希望都不太可能实现。作者承认,这样的伤害很难衡量,但政策制定者没有理由忽视它们。

好消息是,作者在这本书中说明,只需要一系列简单的政策措施便可造就更具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既不会导致个人无法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会要求任何人做出痛苦的牺牲。

  '一直在996,感觉已经被工作掏空了'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Overload: How Good Jobs Went Bad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本书荣获美国社会学会组织、职业和工作分会马克斯·韦伯图书奖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员工施压,以期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在本书中,作者指出了这种新型高强度工作模式造成的长期压力如何导致了职业倦怠、雇员流失以及业绩水平下滑。为探索这种不健康工作环境的改变之策,作者花费5年时间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实验,以证明对工作模式的反思与重塑可以有效改善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私人生活与事业,从而提升工作满意度,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我有一些不能告诉别人的阴暗想法”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When Bad Thinking Happens to Good People
现在这个时代,不良思维像瘟疫一般传染迅猛,甚至生发恶行。这本书用哲学的智慧、洞察力和实用技能解决坏思维,帮助读者成为更理智而负责任的公民。

本书介绍了各种帮助解决坏思想的方法:如何能够更容易地发现和避免有缺陷的论点和不可靠的信息;如何确定一个证据是否可靠;如何认知自己对事件是真的了解还是盲目相信,以及哲学如何让人过上美好、理性、审慎的生活。

*本文对话框中内容灵感来自网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哲学 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
社交困难:人们之间仿佛有一种我从未学会的暗语|社恐实用生存指南(内含测试)
什么样的人能在社会上混很好?
别让自己的情绪伤害别人!教你控制愤怒的黄金法则
提升领导力的高效行动指南
【转】重建人生七大负面情绪认知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