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氏理论看时间周期涨跌因素

麦氏理论看时间周期涨跌因素。

陈少川 2013-12-15 22:35

 时间周期的应用在麦氏理论里头是非常重要的推演依据,尤其依据阶段中不同的时间周期结合使用,不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不同时间周期结合,找寻市场在不同时间周期参与者的不同习惯中的相同心理因素,将这个概念称之为“共振”,即每一个参与者内心最终的底线与高度,以此找寻共同的变化原理,与不同的变化原来,将之应用到量与价的关系上,推演可能发生的一些量价的演绎,及可能状况,如此可以更贴近市场心理模型与原理。

量有量的时间周期,价也有其自身的时间周期,虽然两者会有不同的演绎状况,但也有相同的运行模式,如何在量与价交汇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它们形成的较大周期的共振,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可以依据过去不同周期产生的变化进行比较参考,大致上可以找到其中一些相同与不同的变化模式,如此可以对比验证推演,找寻对我们有利的操作模式。其中有两次重要的变化因素最值得追踪跟进,如下:

1、2012年11月8日跌破60日均价线后形成的再下跌,这一段的跌势与跌幅可以作为在“四级跌势”的下跌趋势演绎中的例证,说明跌势为明确改变之前,中长周期的突破与演变还是有失败的倾向,其中最重要在于量潮运行的时间周期不足。最有量的周期先满足才可以用到价格周期;

2、其次是6月6日后的再下跌,即使出现长周期量价结构形成有利因素,在没有中短周期的配合下,尤其在进入120天周期中进入“扣低而助涨”阶段,一旦出现明显的“断层量”,也可以阻断多方有利的反击。

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尤其科学性依据,即所有应用必须“出自有因”,推演的结果必须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必须是“标准化”的模式,不能“这次如此,下一次不行”,或是“这次如此解读,下一次有做其他解读”,因为所有分析与解读不能随性,更不可能受到盘面涨跌影响而造成“依照需要解读”。

多数的分析会陷入“依照盘面状况需要加以解读”,缺乏“推演模式”,当然就少了演绎变化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会“被市场牵着走”,会试图找寻压力最小的方式,以免受到市场的责难,这样就失去了以自我理论基础未中心的推演,也会陷入不知所以的说明,最后很难正中下怀,贴近市场事实。即使与市场符合,也只是一时半刻的状况,很难做到长久以往的案例或是范例的应用。

就因为案例与范例,所以会形成“复制效应”,因此才有可效仿、模仿、比照应用的结果。虽然不能认定每一次都必然如此,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结果都会与事实相符,这样才可以形成有力的理论验证,所以也可以将理论认定为俱有“有效性”的应用,因为有效所以非常“实用”;因为事先的推演,所以也属于非常明显的“开创性”使用,这就是理论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如果熟悉理论的推演模式,就可以知道过程中的范例,等于同理可证,也是同理心的应用,事实上这些状况说明的只是过去案例的回溯论证,因为这个条件所以俱有那一种倾向性,说明的就是市场量与价形成的倾向性结果,不代表必然,但可以资以应用,也形成了案例与范例,当然最后就有其或然率与概率的形成及产生,大致上也就如此,所以说,所有分析也只是找一个倾向性的概率条件而已,即使99.99%倾向性也不能据此认为一定非如此不可,当然也没有所谓“绝对”、“保证”的状况发生。

这一次的状况是否跟去年11月8日及今年6月6日相同呢?必须要注意的是长周期的演变,其中120天的时间周期比较急变化非常重要,举例去年12月4日120日均量线最低水平在515亿元,推升到945亿元共用了122天,然后开始下跌,到10月14日时,120日均量线已经来到946亿元,创下新高水平,说明其后可以依循这个基础再上一个台阶。

到上周五已经达到1001亿元的水平,未来扣减8月12日这一天之前,指数有37个交易日都是属于扣低量的推演,如果找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日在2天后进入6月24日的扣减,其后在15个交易日发生在7月11日的大量拉升,再到37个交易日进入8月12日的突破,最重要关注莫过于到8月26日这一天推演的120天周期。

眼下的120日均量线俱有明显的“扣低而助涨”架势,所以120日均价线形成的助涨优势会非常明显,这也是支持上涨的最根本关键,这个条件没有改变之前,即使出现20天周期产生较大的震荡,或是陷入60天周期的震荡迷思,对长多来说都不会受到影响,简单的比较发现,这一次的状况有别于上两次,最重要因素在于量潮扣低的关系。

对比120日均价线,在去年12月27日从2097点翻扬,这一次在2117点翻扬,这两个点是价格“成本垫高”最好的证明,也是本栏屡次提到“垫高成本”的论证,这个概念的应用在全国所有技术分析中很少如此,所以证明“麦氏理论”有理有据的推演。

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他人学习模仿应用,即使加以推广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将技术分析总结后进行演绎概念化的说明,其中有步骤、有过程、有规律的应用才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最需要的技术基础,绝对不是依据那个最高或是最低点进行切线,也不是依据那一种形态就认定是第几波第几浪,真的只有这几波演变而已吗?其实不然,只要使用波段推演者都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由此可以证明所谓波段的推演没有必然性,出现的概率不高,也跟一般的指标设定状况类似,这个才是关键。

比较沪深300指数120日均量线最低量317亿元,到高量713亿元,到现在已经越过高量水平观察,一样形成垫高成本的现象,现在就等何时再启动“再”加码拉抬而已。

比较其120日均价线在12月26日的2294点,及这次的2345点,与上证指数的情况是一样,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关系系数很接近,谈股指也等于跟沪深300一样。

如果还有差异,关键应该在50ETF,比较去年12月4日的低点1.514,及6月26日的1.510,差距不远,但期指三次大量分别出现在6月13日、6月25日及8月16日,撇开8月16日的乌龙指事件不谈,6月25日那一次正好说明为何会上涨的原因。

近期这个指数本身的量潮增减不明显,同时它还在120日均价线之下,上一次在12月13日的1.573元,这一次到周五在1.635元还没有翻扬,说明这一刻属于50ETF的样本股本身还没有走出下跌阴霾,也是这一次为何还没有上涨的原因。

应该要关注的是9月9日以后连续四天的拉高上涨,当时它的最高点1.84元已经越过5月29日的收盘1.838元,距离最高1.848元已经不远,但还是功亏一篑。

何时它可以开始翻扬?上周五跌破120日均价线1.635元,收在1.627元,假设这个点不变,需要到周四才有自然“越过”的产生,因为进入“扣低而助涨”。倘若它提早拉高,也会提早改变,万一再压低,自然也会延后演变,这个应该可以更好解读为何这个阶段的大盘权重股暂时纹风不动?关键还在于时间的等候,等待时机成熟。

时机在什么时候呢?周二是关键,过了周二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了,到这个时候50ETF可以放胆的发动,只要稍微用多一点点量就可以克服一切反压。如果出现放大量直接拉高,那么时间周期会因为拉高而加速,反击的动作也会加快。

从50ETF的运行比较,它每一次出现的大量都有一些脉络可寻,例如7月11日,7月23日,8月12日,这三天是关键中的关键,而8月12日点位1.642元不应该如此脆弱,随时会翻过这个点后走强,时间应该在周二,敬请拭目以待。

如果再看180ETF,只要比对120天周期的量与价,就可以简单的看出没有理由不涨。其中120日均价线垫高的程度超乎想像,最大的两次成交量竟然发生在6月27、28日两天,为何如此?显然又是跟“石化双雄”有密切关系,所以这一波演变绝对少不了石化双雄,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势中缩量第3天买进
量与价时间共振——7月18日。
掌握《麦氏理论》 可以领先市场
量价循环环环相扣 指标应用节节相连
标题:修复完成后再起涨 高开高走再度走高
2011年11月3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