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茶怡情养心的文士茶道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吃喝的事看得很淡,他看重的是与饮食相关的礼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这一精神在后世的茶人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一批儒家弟子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清醒、理智、平和。虽然茶能给人以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品茗最终能使人沉静,冷静地面对现实,这与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相吻合。饮茶时的互敬互让,与儒家倡导的礼也相契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汉武帝时又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所以儒家思想对茶的影响是先天的。

茶与文人结缘要追溯到汉代。汉人王褒所写《僮约》就提到了“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茶不但与药、与文学相关,也与儒道释的思想相交融,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领域密切相关。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汉代文人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扯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文思的手段。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相关。茶圣陆羽童年虽在寺院中度过,却自归为儒家子弟,他也确是由李齐物、邹夫子、崔国辅等几个儒派学者教育出来的。他的《茶经》中儒家思想的痕迹随处可见。被称为茶中亚圣的卢仝更是不折不扣的儒家学者,至于颜真卿、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人对茶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必多说的。

宋朝茶文化达到鼎盛。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书画家,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与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

1269年审安老人撰《茶具图赞》,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仝的号命名,叫作大玉川先生。茶具名称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如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礼仪,茶笼以此为名,礼仪的含义便在其中了,儒家思想自是十分清楚。

儒家认为茶可以使人清醒、理智、平和。茶虽然能给人以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总的它对人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茗最终能使人沉静,使人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这与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相吻合。饮茶时的互敬互让,与儒家倡导的礼也相契合。总之,儒家提倡以茶励志,以茶品味人生,作用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对茶的理解
饮食唐人(三)
中国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正统文化
厉害了,我的壶!
茶与儒家
走向伦常日用的清末明初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