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雪芽

编辑本段 传说故事

绿雪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茶的始祖,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罪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山村里处处闻凄哭,山坡上日日添新坟,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你赶快去采给乡亲们吧!"蓝姑一觉醒来,一骨碌起床,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顶上岩石垒垒,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她急于找到那株茶树,一切都顾不得。突然,她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婷婷玉立的小树,眼睛一亮:"啊!是茶树!是茶树!"遵照仙翁的嘱咐,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的绿叶采下来,装进揽身裙兜。当采满一兜后,她回过头,惊奇地发现,树上又长出了新叶--原来这是仙翁赐的仙树啊!

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太姥山的茶因为品质上乘,很快名播四海。茶商们觉得好茶应该有个好名,便邀请了几个文人共同商议。他们一边品啜着香茗,一边把玩着茶叶--细长尖尾,分明是一条绿色的雀舌;一身雪茸,又分明是一根洁白的银针。那么,就叫雀舌?或叫银针?但雀舌有其形而无其色,而银针突出了白却少了绿。有个文人提议,叫"绿雪芽"。大家细细品味,愈品愈觉得妙极了。于是,一个独特的茶品牌就这样诞生了。清朝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闽东旧称)茶区有太姥绿雪芽。"可见绿雪芽在清之前就已出名了。

编辑本段 形成因素

良好生态环境以及土壤是形成绿雪芽优良品质的基础。

自然条件

绿雪芽茶园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周边森林覆盖率90%,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海拔高度400-800米之间。茶园环境云雾潦绕,早上雾气一般在9点后散去,下午4点多就上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茶园土壤土层深厚,以黄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微酸性,各种微量元素含量高。

茶树品种

茶园种植的品种为国家一号、二号良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这两个品种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适应性强。制出的成茶经久耐泡,茶韵悠长。

栽培管理

在茶园的施肥管理上主要使用各种有机肥,如饼肥,菜仔饼和一些有机肥厂专门生产的有机肥。不使用除草剂除草,全部采取人工除草。茶树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物理诱杀等措施。修剪时间一般每年在深秋初冬时间进行。

采摘标准

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以顶芽肥壮、毫心大为最优。

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编辑本段 冲泡方法

绿雪芽白茶润茶时,水要细,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注水置主泡器1/3处,每根芽头都要浸润到,再正常水流高冲让茶叶翻滚,以便茶叶与水充分融合。选用中投法,先用沸水温润摇香,在用沸水冲泡。香气清纯、毫香显露、滋味清鲜醇爽、毫味足、汤色呈浅杏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壮、柔软、明亮。

编辑本段 评价

绿雪芽茶在国际国内的各种展会中屡获好评,取得了各种金银奖项。"绿雪芽"荣获国际名茶金奖,全国首届"觉农杯"名茶金奖、全国优质茉莉花茶原料质量评比金奖,2003年"绿雪芽"获中国太姥杯品质大赛茶王。绿雪芽茶已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成为人们心中的好茶,福建高级绿茶的代表品牌。2004年宁德茶文化节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绿雪芽",以71万元的天价,被福建省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拍得。

"绿雪芽"是大白毫的始祖("白毫银针"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相传为太姥娘娘手植,实际上她的名声要比武夷山"大红袍"早,唐代的陆羽《茶经》和清周亮工《八闽小记》均有记载。之所以她能堪称茶中极品,是因为她生性寒冷,确有祛火败毒、清脾提神、养精健体之功效;是因为她"祛病救人,恩泽四方"的动人传说而备受一方百姓敬仰,她曾被英伦女皇所独好,海外商贾所偏求。

绿雪芽白茶外形毫芽肥壮、满披白毫、茸毛莹亮银白、疏松柔软。内质毫香显著,滋味鲜爽清甘;汤色成浅杏黄。清澈莹亮,丰富的茸毫融入水中,透过光线可观赏到磷光闪闪。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时光优待,历久弥珍。

编辑本段 加工工艺

鲜叶管理

鲜叶标准与青叶的处理,是绿雪芽白茶进入核心工艺必要的保障,也是好品质白茶的物质基础。选新稍上肥壮的单芽,收青时要求适量小堆摊青或单篓储青 ,时间要短,堆不可太薄,通风。储青目的让采下的鲜叶散热保鲜不红变。早春量少不必做这道工序,鲜叶要及时上架进行萎凋。

萎凋

萎凋是绿雪芽白茶加工中的关键工艺,萎凋不是鲜叶单纯的失水,而是在一定的温湿度下,随着水分的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活性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绿雪芽白茶特有的品质。

萎凋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生物化学变化,两者要求达到适度。萎凋过程的温度、不单鲜叶湿度、风速和时间的控制决定着白茶的品质。萎凋过程不等同于生晒或晒青,单纯生晒而成的仅可称为古白茶。

萎凋方法:萎凋工序有手工操作和全自动机械化操作,但要达到萎凋适度的效果是一样的,萎凋过程生化原理是相同的。机械化程度高,品质的稳定性也高。但品质的好坏,就看生产者对茶青老嫩度、摊青的厚度、室内温湿度、循环的风量及风速、萎凋时间等步骤的把控,同时对萎凋叶如何是适度的理解和掌握。

自然萎凋(全室内萎凋)、复式萎凋、室内加温萎凋

自然萎凋:

传统白茶加工中比较代表性的初制工艺。在春秋两季晴天的情况使用。

工具:通常有圆水筛、长竹薕。鲜叶上筛开青后静置室内通风的凉青架上进行自然萎凋。动作:开青撒青动作要快、均匀,萎凋适度前不可翻动。

投叶量:水筛0.5-0.8斤,长薕1.5-2公斤。

萎凋程度:历经35-45小时,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绿转向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呈"翘尾"叶缘垂卷,嗅之无臭青气,也就是萎凋程度达七、八成干(萎凋叶水分达20%)时进行合薕并筛,合薕并筛后继续进行萎凋,约12小时后达九五干,即萎凋叶水分达(13-15%)时,萎凋达适度可下架进入另一个工序。

复式萎凋:

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交替进行的萎凋方法。

加速水份的蒸发提高茶汤醇度,适度的复式萎凋对提高品质有很大帮助。

春秋两季的晴天,选择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不强的情况下进行,日照时间长短依温度高低而定。一般不能超过半小时,待叶面温度感到微热时需要移到室内通风处静置萎凋,待叶温下降后再进行日光萎凋。根据萎凋程度可重复2-4次,全过程历时1-2小时。测定日照程度的方法:a、感热反应法,用手触摸薕筛边缘感到微热即为适度,即将其移入室内。b、水筛或长薕计数法,即以100个薕筛为一组,从第一个长薕或筛子架在室外晒青架开始,第100个薕、筛放完,则第一个薕、筛为适度,应即刻移到室内。

室内加温萎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春茶多阴雨天南风天等恶劣气候对白茶萎凋难达到好品质的方法。历史上,在全萎凋的基础上进行分次烘焙的方法进行补救,但大多会造成品质不佳。1962年室内加温萎凋首先在福鼎白琳茶厂应用,1984年做了改进。对提高白茶产量,对抗恶劣天气提高品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a萎凋槽加温萎凋方法:萎凋槽萎凋温度相对要低,控制在30度左右,摊叶厚度控制在25-30cm,全程历史20-26小时。

b管道加温萎凋 在专门的加温萎凋室里进行。加温萎凋室基本设置加温炉灶、热风发生炉、调速进风设备、排气设备、萎凋薕、萎凋解架等

干燥

文火足干,钝化酶的活性,固定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香气。根据萎凋程度不同来调控烘干的温度好喝时间。

焙笼烘焙:

有初焙和复焙。萎凋叶达九成干,一次烘干,每笼烘1-15kg萎凋叶,火温控制70-80度,焙15-20分钟。萎凋叶七成干时,分两次烘干,初焙用明火,90-100度,摊叶量0.8-1kg,快烘10分钟,至八九成干时,摊凉半小时,在用暗火低温70-80度烘15分钟至足干。烘焙过程需要翻拌,动作一次形成,手法要轻要利索。

烘干机烘焙:

萎凋叶九成干时,烘干机进风口温度80度,摊叶5cm,烘20分钟左右至足干。萎凋叶七八成干时,分两次烘焙,初烘使用快盘,温度90-100度,摊叶5cm烘10分钟,复烘慢盘,温度80度,烘20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茶典故
太姥山不仅是一座白茶山,而且还是一座白茶始祖的山。
【喫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白茶20问,村姑陈教你读懂白茶,基础知识盲区全面疏通
白茶好不好关键看原料,什么样的茶青才能做出高品质的白茶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