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画家:南宋牧溪(法常)的禅画
南宋牧溪 《六柿图》 纸本 日本京都龙光院藏  这是一件无缘者无缘,有缘者缘渐的不可思议的作品,既朴素又扑朔迷离,是一张小的不能最小的画了,又是一张大的不能最大的画。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四川人,生卒年月不祥。南宋画家,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画继补遗卷上》载:“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远浦归帆图》真迹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其《松猿图》对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代表作《潇湘八景图》。
宋牧溪 潇湘八景图 日本足利义满(1358—1408)旧藏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在中国绘画史上,牧溪是对日本影响最大、最受喜爱与重视的中国画家,日本及欧美的学者在出版的有关中国绘画史的记载,或画家评论中,一致予以极高的评价,他们推崇牧谿为最伟大的画家,牧溪的观音、猿、鹤、渔村夕照等图,是我国自中唐以来所发展的水墨画中,艺术境界最高的结晶品,也是东方艺术史上罕见的杰作。研究禅画的学者,推崇牧谿是禅画大师,他的画室禅画中的极品。牧谿的绘画风格是简逸豪放,自然清净,空灵淡泊,不论是造型、用色、用笔、运墨,都能摆脱形似的束缚,以率真的笔意,单纯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创作,表现了简洁凝鍊的风格。牧谿绘画,从淡彩到淡墨到一片空白,所表现的另一种风格是淡泊。同时他也是位具有文学气质的画家,他的绘画创作,是善于诗与禅的手法,把故事意象的感染力量同水墨画的表现结合为一。
七百多年来,牧溪在中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创作之后即东渡日本,国内遗留不多,所见者少,因而忽略了他。在一些新史料陆续被发掘出来后,我们对这位富有创意画家,应该正视他的绘画价值,重新认识并肯定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地位。
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画家:南宋牧溪(法常)的禅画
编辑2015-03-20 21:03:56
标签:中国画宋代画家花鸟画馆藏精品
阴山工作室(微信公众号yinshanStu)
南宋 牧溪 《六柿图》 纸本 日本京都龙光院藏   这是一件无缘者无缘,有缘者缘渐的不可思议的作品,既朴素又扑朔迷离,是一张小的不能最小的画了,又是一张大的不能最大的画。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四川人,生卒年月不祥。南宋画家,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画继补遗卷上》载:“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远浦归帆图》真迹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其《松猿图》对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代表作《潇湘八景图》。
宋 牧溪 潇湘八景图 日本足利义满(1358—1408)旧藏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在我国绘画史上,牧谿是我国对日本影响最大,最受喜爱与重视的一位画家,日本及欧美的学者在出版的有关中国绘画史的记载,或画家评论中,一致予以极高的评价,他们推崇牧谿为最伟大的画家,牧谿的观音、猿、鹤、渔村夕照等图,是我国自中唐以来所发展的水墨画中,艺术境界最高的结晶品,也是东方艺术史上罕见的杰作。研究禅画的学者,推崇牧谿是禅画大师,他的画室禅画中的极品。牧谿的绘画风格是简逸豪放,自然清净,空灵淡泊,不论是造型、用色、用笔、运墨,都能摆脱形似的束缚,以率真的笔意,单纯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创作,表现了简洁凝鍊的风格。牧谿绘画,从淡彩到淡墨到一片空白,所表现的另一种风格是淡泊。同时他也是位具有文学气质的画家,他的绘画创作,是善于诗与禅的手法,把故事意象的感染力量同水墨画的表现结合为一。
七百多年来,牧谿在我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创作之后即东渡日本,国内遗留不多,所见者少,因而忽略了他。在一些新史料陆续被发掘出来后,我们对这位富有创意画家,应该正视他的绘画价值,重新认识并肯定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地位。
宋法常 莲燕图轴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擅长画山水、蔬果、和大写意破墨僧道人物,从这张《六柿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六个柿子随机的摆设,用在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作品呈现出静物作品的“随处皆真”的境界。
史籍关于牧溪的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
宋牧溪 观音图 绢本 墨笔淡彩 172.2x97.6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牧溪的画被归为禅画的范畴,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潘示番语)。
但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对牧溪的评价很低,比如元人汤垕着《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宋牧溪 松猿图 绢本水墨 173.3x99.4cm 日本东京大德寺藏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体会出牧溪作品的妙处,比如晚明高僧雪峤圆信的对牧溪作品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径山千指庵圆信。”
但对牧溪最大的赏识却来自日本,当时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带到了日本,现在,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牧溪传世之作《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蚬子和尚图》、《潇湘八景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等目前都在日本收藏。当时日本幕府将收藏的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上上品。
日本著名作品川端康成曾经这还有谈到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宋牧溪 叭叭鸟图 立轴 水墨 纸本 78.5x39cm 日本国立美术馆藏
牧溪是南宋的画僧,无准禅师的弟子。
牧溪的生平,史籍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所述稍多。此书在中国已亡佚,日本保存有手抄本,也不载生卒年月,语云:“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为之绝品,后世变事释,圆寂于至元间。江南士大夫家今存遗迹,竹差少,芦雁木多赝本。今存遗像在武林长相寺中,有云:爱于此山。”
从《松斋梅谱》记述,可以理出一下几点:一,牧溪是蜀人,法常是法名,牧溪是号。二,擅画,画水墨画。山水、花鸟、人物、动物都画。三,曾经得罪过宋理宗的宰相、宋度宗的太师贾似道,逃往于越地。四,宋元异代之际出家,元代至元(1264年 —1294年)年间去世。在现存日本的《佛祖正传宗派图》无准师范法脉中有“牧溪 法常”的记载,是以知他出于无准禅师的门下。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纸本 水墨 47.3x814.1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局部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局部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局部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局部
牧溪在文人画一脉中评价并不高,或者说很受忽视。元人汤垕著《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其实“雅玩”二字评价牧溪不对光景,甚至媚俗。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藏有牧溪水墨画花卉翎毛一卷,后来入于清宫。项元汴的题跋开始为牧溪翻案:“宋僧法常,别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假妆饰。余仅得墨戏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京爱不忍置,因述其本末,以备参考。墨林项元汴书于天籁阁。”他保留了朱谋垔的评价,删去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的恶评,献上了他的“爱不忍置”的赞美。此卷还有晚明高僧雪峤圆信的题跋:“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径山千指庵圆信。”圆信禅师赞美牧溪的画具有为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不可思议之德行,“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是径山法门,无准家风。尽管有人褒扬牧溪,但是牧溪还是被后世的画人逐渐遗忘了。牧溪的缘分在东瀛。
宋 牧溪《老子图》 纸本水墨 纵88.9x33.5厘米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牧溪的大部分作品被当时的日本僧人陆续携往日本。日本室町幕府时代,幕府的艺术监督“阿弥众”人,将收藏的中国画按时代归类,并评定上、中、下三等,记载在《君台观左右帐记》里。其中牧溪的名字上方记录着“上上”二字,被视为上上品。牧溪传世作品有《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现均藏日本京都大德寺;“蚬子和尚图”藏东京日野原家;“六柿图”藏京都龙光院;柳燕图(藏东京德川黎明会)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并对日本美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仅存四幅真迹。《烟寺晚钟图》,被列为“国宝”,藏于东京白金台的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渔村夕照图》,也是“国宝”,藏于东京青山的根津美术馆;《远浦归帆图》,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院;《平沙落雁图》,也是“重要文化财”,藏于出光美术馆。等等。
宋猿戏图  纸本 嘉德2010 成交价258万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于1970年6月16日在台北市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源氏物语与芭蕉》的演讲,满怀深情地谈到了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南宋牧溪 三牛图 日本私人美术馆藏 匡时国际2011拍卖会
日本人把牧溪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牧溪的画作中,我最喜欢的是《六柿图》。这是一件无缘者无缘,有缘者缘渐的不可思议的作品,朴素而又扑朔迷离。这件作品废了多少人的笔墨和心思,有人居然花一本书的篇幅来研究这张小画。但愿别人能说得明白,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我只牢记圆信禅师的提醒:“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南宋末年与牧溪认识的诗僧道璨有诗曰:“好诗无音律,至文难言说。学之无他术,先要心路絶。兀坐送清昼,万事付一拙。”我先绝了弄懂这张画的心思,不谈画,只谈谈柿子吧。
于我而言,没有柿子,秋天是没有意思的。我有中秋怀人诗句:“丹柿照满眼,菊花欲上头”为证。
宋牧溪 观瀑图 立轴 绢本 瀚海2013 成交价69万元
文献中有关柿子的诗文很多,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柿,俗谓柿树。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柿树叶子可以练习书法,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载:“郑虔任广文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
僧人喜爱柿子,因此唐代长安寺庙多种柿树。宋马永卿《懒真子》曰:
葭灰秋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直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頳虬卵。
魂翻眼晕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龙照烛乾坤旱。
宋牧溪 水月观音 立轴 纸本水墨 日本回流 成交价55万元
此韩愈《游青龙寺》诗,仆旧读此诗,以为此言乃喻画壁之状,后见长安志云:青龙寺有柿万株,此盖言柿熟之状,火伞、虬卵、赤气冲融、九龙照烛,皆其似也。青龙寺在长安城中。仆仕于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连数里,欲作一诗竟不能奇。每嗟火伞等语诚为善喻。”
一万株火伞般的柿子树,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全唐诗》里收有诗僧子兰《与道侣同于水陆寺会宿》诗曰:
论道穷心少有朋,此时清话昔年曾。
柿凋红叶铺寒井,鹄坠霜毛着定僧。
深秋寺院里铺满了凋落的柿叶,枝头挂着红晶晶的柿子,树下是禅定的僧人。这幅图景在道友的娓娓清话中如梦幻泡影。牧溪是在这样的况味下,画下《六柿图》的吗?
不知道。
宋牧溪达摩大师图 立轴 水墨绢本 黄宾虹题跋 保利2010秋拍 成交价31万元
我去年写了一首《咏牧溪六柿图》:
六柿只一柿,一柿曾六只。
一只何尝柿,只只辞空枝。
夏日绿荫去,霜来红熟迟。
看柿满眼泪,已不是当时。
献上我对牧溪的思念。牧溪归来。
戊子清秋祥子于篆烟楼
(本文转自博客网作者xiangziw,图片为阴山工作室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画道的大恩人”:牧谿如何影响禅画700年
12幅绝世画作揭秘他为何被日本尊为画道大恩人?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
南宋画僧法常的画看似离经叛道,但日本人发现他的画价值非凡
你知道日本有多受宋朝文化影响吗?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名画全集(0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