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氏宗谱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被尊为陶氏的一世祖。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
书    名濡湏陶氏续修宗谱
又    名五柳堂无为陶氏续修宗谱
作    者陶明雅 陶大春 陶瑶
原版名称濡湏陶氏续修宗谱
出版社芜湖宏宇宗谱印刷厂
出版时间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1远 祖
2近 祖
3五柳堂濡须陶氏源流记
4郡望堂号
5派 行
6新家规家训
7楹 联
8历次修谱
9执谱引
1远 祖
五柳堂濡须(无为县)陶氏先祖像(11张)
陶舍   汉王五年初,陶舍以中尉追随汉高祖刘邦,带领将士,讨伐燕地,驰骋疆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汉高祖封侯拜将时,陶舍以军功受封为开封侯,食邑二千户。陶氏一世祖。
陶青   西汉丞相开封夷侯。汉高祖功臣陶舍之子。陶氏二世祖。
陶谦  (132~194)  字恭祖,东汉丹阳(今安徽省当涂)人。陶谦少时好学,初举才,授卢令,迁幽州刺史,随后召任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他为徐州刺史时,参加了征讨黄巾、董卓之乱。他响应袁绍,随关东州郡起兵,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初平四年(193年)受曹操攻击,兵败,次年病逝。陶氏九世祖(旁系)。
陶丹    东晋浔阳人,吴扬武将军,以功封柴桑侯。由丹阳迁至鄱阳。子陶侃,东晋大臣,见于《晋书 陶侃传》。陶氏十三世祖。
陶侃   (259~334) 字士行(或作士衡),东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率军讨杜景。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三年讨平杜景,为王敦所忌,调任广州刺史,朝夕远甓以习劳。敦败,仍还荆州。太宁三年(325年),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庾亮、温峤赖侃兵力,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常勉人惜分阴,为人所称颂。陶氏十四世祖。
陶渊明   (365~427) 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的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情况,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陶氏十七世祖。
陶安   (1315~1371) 字主敬,太平(今安徽当涂姑孰)人。明初官吏,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经》。元至正初,举浙江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元末避乱家居。朱元璋攻取太平,陶安率父老出迎。元璋问:“我准备攻打南京,你认为怎么样?”对曰:“金陵乃是古代帝王之都,取之有道,扼守如此地形险要、兵家必争的好地方,威震四方,还有什么地方不能攻克呢?”于是,朱元璋将陶安留于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从攻克集庆,历知黄州、桐城、饶州,宽租省徭,有政声。吴元年(1367)始置翰林院,召为学士。明太祖赐翰林学士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随后为总裁官,参与议定礼制。又与李善长、刘基等制定律令。洪武元年(1368),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又为江西行省参政,政绩益著。卒于官,追封姑孰郡公。有《陶学士集》。陶氏四十三世祖。
2近 祖
陶季善     陶氏四十五世季善公,明经进士,岐黄为业,隐居不仕,由江西乐平迁至濡南(安徽省无为县城南),被后世奉为濡须陶氏鼻祖(无为县陶氏一世祖)。
陶金堂     无为陶氏五世祖,字金宗,号荆元。守份安贫,农桑为业;继往开来,宅居村北。此后世北分所由来也。
陶银堂     无为陶氏五世祖,字银宗。勤俭为本,不吝不贪;光前裕后,世守村南。此后世南分所由来也。
陶明雅     无为陶氏十四世祖,由太学生晋增修职郎。字儒林,号兰若。文习孔孟,德合寿星;祠宇重理,谱稿两经;董公秉正,古之典型。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卒失考。无为县襄安镇翟圩村人。无为县第三次和第四次《濡须陶氏续修宗谱》的编纂者。
3五柳堂濡须陶氏源流记
我陶氏是出自帝尧陶唐氏,郡属济阳。传到周朝的虞惠做了陶正的官。殷的余民有七大家族都封给了康叔,陶氏则名列其中之一。继而任命陶叔为司徒,后世子孙以“陶”相沿为姓氏。传到西汉初年的陶舍,官居右司马,因为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开封侯,居平阳。陶舍是我陶氏的始祖。到了陶舍的五世孙仲才公因避王莽作乱,舍去平阳而迁至丹阳。再从丹阳迁居鄱阳的是陶丹,丹公出仕晋朝,扬武将军,被封为柴桑侯。丹公生陶侃,侃公出仕晋朝,封长沙公。侃公长子茂公的孙子是十七世的陶渊明,渊明公居浔阳柴桑,出仕晋朝,官居彭泽令,自号“五柳先生”。先生而下,传到四十三世为陶安,安公官拜江西行省参政。生子乾兴公,乾兴公生季善公,季善公是明经进士,开始从江西乐平迁居无为城南,以行医为业。季善公是迁到无为的始祖。到了季善公的曾孙景安公再迁到无为州南乡三十里墩,在此鼎新创业。至今堂号仍称“五柳”,郡望仍属“浔阳”。然而无为之派,是季善公的玄孙景安公之子金堂公、银堂公,开其基业。金堂公居村北,银堂公居村南。从金堂公、银堂公二公以下,支系分为南北两分。北分以金堂公之孙廷高公、廷魁公分为二房;南分以银堂公之子从义公、从礼公、从德公分为三房。枝繁叶茂,子孙兴旺,源远流长。今世我族人才辈出,莘莘学子、经商巨子、从政执教者亦不乏其人。
有诗赞曰:
悠悠我祖,源自陶唐。攀龙有汉,袭爵朝邦。
长沙卓绩,彭泽归乡。堂称五柳,郡曰浔阳。
濡南卅里,南北两堂。枝繁叶茂,本固流长。
人才辈出,尤在学商。福景恒锡,其族永昌。
渊明公第四十六世孙  陶瑶敬撰 岁在公元二零一零年八月十二日之吉
4郡望堂号
郡望是“浔阳郡”;堂号是“五柳堂”。
5派 行
也就是辈分,实为定一族世系之次第。若辈分不定,则昭穆不分,次序不明,数代之后必混淆人伦且视宗亲如途人矣。今接原订字派三十三世“昌”字之后新增八字至四十一世。望我族后世子孙命名务必谨遵之,代代相传,不得更改。
原定派行:
国德嘉奇,明兴正泰;
大承前绪,克绍先传;
俊才恒发,万祀永昌。
再增派行:
润泽锦贤,启富弘邦...
6新家规家训
岁月变迁,时代发展。道德文明须建设,优良传统要发扬。特立新家规,诚训族中人。
热爱祖国,克振家声。遵守法纪,重视人伦。
孝敬父母,教育子孙。夫妻互敬,家和乃兴。
崇尚科学,勇敢创新。学勤志立,名就功成。
爱岗敬业,克俭能勤。相处和睦,切莫纷争。
远离赌盗,端正品行。知错必改,博采众能。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扶弱济贫。
生财有道,处世求真。诚实守信,廉洁自清。
与时俱进,大道光明。
襄安镇闻思村 陶瑶(陶大瑶) 敬撰
7楹 联
续谱建祠启动仪式彩门联:
五柳堂代代兴传承华夏八面
濡须陶辈辈旺纵横寰宇四方
横额:扬先祖美德展后世风采
(襄安镇松院 陶承宏 作)
祠堂奠基联:
五柳堂再造万代基业
濡须陶又谱千秋史册
(襄安镇 陶大春 作)
祠堂上梁联:
喜炮长鸣四海族人贺佳日
彩门含笑五柳宗祠庆良辰
雄奇宏伟陶氏宗祠迎贵客
气势壮观濡须子弟接嘉宾
竖柱喜逢黄道日子孙兴旺
架梁恰遇紫微星世代荣光
新祠落成陶氏世代官场显赫
合族和睦濡须子孙财运亨通
( 襄安松院 陶承宏 作)
正遇良辰四海精英江北一堂修族谱
喜逢吉日九州盛世濡南五柳构陶祠
遥想陶公栽五柳堂前种金菊东篱世外桃源寄平生志
当嘉赤子拥一心腑内怀满腔热血族中家谱延骨肉情
春联:
五柳堂前春自秀
陶潜后世福而康
冬雪献祥潇洒濡陶谱新韵
春风送暖多情五柳展雄姿
濡须陶氏子兴孙旺福财永锡
五柳堂前桃灼柳依春意盎然
成谱联:
濡陶溯本百年血脉欣重续
五柳求源永世家乘庆又成
( 襄安文思 陶瑶 作)
8历次修谱
一修于乾隆癸未年(1763年)。
二修于道光戊申年(1848年)。
三修于同治乙丑年(1865年)。
四修于光绪癸卯年(1903年)。第三次和第四次为陶明雅主编。
五修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前后,稿成于战乱,但未付印。
六修于公元二〇一〇年八月,陶大春和陶瑶主编。
9执谱引
自光绪癸卯年(公元一九零三年)刊刻宗谱以来,已百年之有余矣。其间,惜乎宗谱大量散佚。今国逢和谐盛世,族臻重修宗谱。由于时间跨度大、人口流动广、资料收集难等因素,给续修宗谱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然则,族人万众一心,知难且迎难而上,则不难矣。越四年,谱稿资料初成,整理细致,核对严谨。付诸梓工刊印,越数月以成,举族欢欣鼓舞,此乃我族之大幸事也。百年血脉今重续,五柳传人庆谱成。盖亦弥补百年来之缺憾矣,上可慰先祖,下能启子孙云耳。
然而修谱虽难,执谱亦弗易哉!凡领谱者,务必慎重其事,责任重大,故务必妥善收藏谱牒。平时,要防虫蛀、鼠咬、水渍等。每年要定期翻晒宗谱。会对宗谱时,倘有私自涂改、换页、损坏、遗失者予以重罚。
本次续修宗谱刊印共计玖拾陆套,仍以《千字文》为序编定字号。从“天”字起至“唐”字止,按各分拟次收执。分赠执、收执两类:凡捐赠伍仟元以上者赠执,原执老谱房下或有偿自购者收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72)31 陶姓起源
逛黟县守拙园
北大教授、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解析陶氏起源与宗族特征
陶姓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竟然是黟县
陶氏祠堂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