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酸甜苦辣咸 “五味”在广州的前世今生

中国传统的“五味”指酸、甘、苦、辛、咸。

甘就是甜,辛就是辣。

在以广州为代表的粤菜体系里,

这五种味道可谓源远流长,

充分体现了粤菜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色。



民间有谚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话也对也不对。中国西部人固然嗜酸,但东部、南部也喜欢。


酸味的一个主要来源是醋。以曲作为发酵剂的“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欧美人也爱醋。醋的英文是Vinegar,其语源出自法语Vinaigre,大意是酸了的葡萄酒,倒是和中国“酒酸败为醋”的说法异曲同工。外国人最爱点的中国菜之一咕噜肉,就是一道地道的粤式“酸”菜。


咕噜肉


广州甜醋是知名土产。本地风俗认为,产妇月子里应当多吃“猪脚姜”。它就是以甜醋为基料, 加入生姜、鸡蛋、猪脚等煮炼而成的一种滋补保健食品。广州出口的甜醋曾特名为“添丁甜醋”。


猪脚姜


咸酸是广州另一种酸味代表,以白醋腌制蔬菜或者水果而成。有些学者认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它是夏日中的一份清爽滋味。


咸酸





甜味是世界各地人们都爱好的味道,据说是因为它能唤起人愉悦的感觉。就日常生活经验而言,甜味主要来源于各种“糖”。“糖”这个字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距今约1500年。至于以麦芽糖为原料制成的甜味食品如饴、饧等,更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比如《诗经》里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麦芽糖


中国是人工栽培甘蔗和制糖最早的国家。2400多年前屈原的《楚辞》中已经写有甘蔗汁。除了饮用,当时还拿来解酒。


至迟在晋代,甘蔗已经在广州广泛种植。到南北朝,甘蔗已分出糖蔗和果蔗,并采用宿根栽培方法生产。番禺县潭州镇的潭州白蔗颇负盛名。


甘蔗林


上世纪30年代,广州还诞生了中国内陆的第一家机制糖厂。


糖是广式点心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更无论各式糖水。


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曾写到,在抗日时西南联大西迁的艰苦岁月里,居然有人在昆明金碧路开了一家广式糖水铺,卖芝麻糊、绿豆沙,“‘番薯糖水’即用番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吃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嘢!’”。


这是故乡的味道。


番薯糖水





作为最受欢迎也是最常见的苦味蔬菜,苦瓜在中国大行其道大约可以追溯到明代。它很可能是中国土产。但也有人认为它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外来物种。


苦瓜在南方尤其受宠。广东、广西、湖南皆好此物,并发展出极为丰富的苦瓜菜肴——凉拌苦瓜、清炒苦瓜、苦瓜肉丝汤、苦瓜炒肉片、苦瓜煎蛋、苦瓜酿肉……


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评价苦瓜为:“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其性属火,以寒为体,以热为用,其皮其籽皆益人,又有君子之功。”有些文人雅士将苦瓜称为“君子瓜”,出处就在此。


广州人讨口彩,喜欢将苦瓜称为凉瓜。从养生角度讲,苦味有清凉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适合本地气候。


凉瓜


吃点苦味蔬菜,有利于人体抵抗多种疾病,并且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促进分泌等功效。当热天人体消化酶功能出现障碍、味觉衰退和减弱时,吃点苦味食物就会使之恢复正常。


食物如果源自天然,生长得当,往往在最初的苦味之后带有淡淡回甘。这一点也体现在与苦接近的涩味上,比如橄榄,或普洱茶。这种神奇的转换,正是“苦味”的迷人所在。


生普





广州人传统不太吃辣。地理学者蓝勇曾划分出中国各地的辣味指数,四川高出广东17倍。


但广州街头小吃如牛杂等,往往也有人选择用辣椒酱调味。近年随着川湘鄂赣菜遍地开花,不少本地人也大吃起辣椒,生猛不逊于以上诸省人。


口味这种东西,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牛杂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新植物的广泛传播。辣椒随即传入中国。其传入的路径,一般来说有陆、海两说。“陆上说”主要认为是经丝绸之路传入,先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海上说”则相对复杂些,有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登陆,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传入,从荷兰传到中国台湾等多种说法。但综合而言,“海上说”的可能性更大。


最迟到康熙年间,辣椒已经作为调味品登上餐桌。创始者大约是湖南或贵州人。“辣椒”这个词,则是乾隆年间的广西人叫响的,其实也是源自岭南。


辣椒





“咸为百味先”。从现代化学的角度分析,食物中的呈鲜味物质主要有氨基酸、核苷酸、琥珀酸等。其中尤以氨基酸和核苷酸与食盐的关系密切。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具有鲜味和酸味,只有将其适度中和,才能使其酸味消失,鲜味突出。核苷酸也是需要食盐来强化鲜味。


另一方面,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一种强电解质,很容易利用渗透压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里渗透到原料内部,与盐溶性蛋白质发生反应,充分地溶解在菜肴的汤汁中,增强食物的鲜美感。


清淡素来被认为是粤菜的特色之一,其实鱼露、菜脯、酸咸菜等“潮州三宝”都是“重口味”,客家菜也以香、咸、肥为主要特点,近来还有专家提出广州人吃菜太多油盐,令不少“老广”大吃一惊。


蟹酱


实际也并不奇怪,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岭南炎热的气候导致大量出汗,补充盐分是很自然的事。本地人喜欢的腌藠头、腌姜早在西汉前已经出现,“酱”的历史更达3000年之久。鱼露、虾油很可能起源于鱼酱和虾酱。汉代称鱼酱为“鮨”,起源或能追到先秦时期。


粤菜中独具一格的“盐焗”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


盐焗鸡


杂陈的五味中,

浸透的全是生活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世界的美食都在你的冰箱里,只有你自己不知道 | 壹读百科
中国菜调味基础知识
世上本没有黑暗料理 怎么现在就有了呢?
中国菜的制作要点之勾芡的制作和调味
阴阳五行理论在调味过程中的运用
味道设计(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