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

大家几乎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他就会不知疲惫,勤学不止。就如有些孩子玩电子游戏,他可以不吃不喝,废寝忘食,连续作战。尽管这样让他们体力、精力消耗很大,但他们仍然着、苦熬着。为什么?兴趣!除了兴趣以外,他们还有一个目标。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为游戏设计了关卡,设计积分,设计奖励。过一关会得到一些相应的奖励,积一定数量的分数,也可以拿到一些奖励。在这些奖励的诱惑下,孩子们才一关一关一打,一分一分地积,然后好得相应的奖励,得到了这一关的奖励,还期待着下一关的奖励,因为每过一关,都会有不同的奖励,过关难度不断加大,得到的奖励也越来越好。失败了,也没人指责、批评他们,只要回过头来,重整旗鼓再战即可。没有任何的时间或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

而由此反观,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就全然不是这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孩子们心里没有目标

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们知道要过关,他们知道过了关以后可以得到奖励,他们就是为了这些目标而狂玩不止。而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有任何目标。学习要学到什么程度,考试打多少分,有什么用,为了什么,他们不知道。因为不管怎么样,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都是想上就能上,没有竞争也没有淘汰。然后初中升高中,虽有重点和一般的区别,抑或是考不上任何一所高中,他们也不怕,因为他们都知道,从小到大,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自己想上学,家长就会出钱让他们上。大学亦是如此,因为本科、专科的大量扩招,现在只要花钱,二百会左右就可以上大学,所以,只要孩子想上,家长就会出钱、出力,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就算是什么高中、大学也上不了,他们也仍然不会有什么顾虑,照样吃,照样玩儿,一切家长都会管的,实在不成,种地、打工、做点小生意,出路很多,总能活得下去,成人已经给他们做出了“榜样”。所以在他们心理,就是“盲人骑瞎马——凭命由天。”

少不更事的时候,就这么推着往前走,到了小学高年级或上了初中以后,孩子越来越成熟了,也渐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躁动,让他们对异性渐渐产生好感,萌生恋爱的念头,并且学着青年人的样子,用花钱、打扮、动粗等各种手段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或“帅”。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透,对家庭、社会的各种“游戏”规则也揣摩得差不多了,吃喝玩混,大人所有的缺点他们都学,可大人的所有优秀点他们都看不到。所以学不学习,守不守纪律,在他们来看都满不在乎,把不受约束,无政府主义看成是“自由”和“快乐”。这种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他们不去研究学习,而转向学习以外其它事情。这其中,可能也会有那么一些学生想改变一下自己,可是因为基础太差,再加上原来的朋友们的冷嘲热讽,他们也就不得不又回到老路上来,想回头也回不来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没有了让他们重头再来的机会。

二、缺少奖励,过多责罚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几乎都是求全责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完成作业,接受考试,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往往要给予他们以各种各样的评价,不管是分数,也不管是等级都一样。而老师和家长几乎是同时依此对孩子提出要求。比如:孩子得了60分,大人们就会说,60分不行啊,应该达到70分;孩子得了70分,大人们仍然说,70分不行啊,应该达到80分、90分;孩子都得了99分了,可大人们还是说不行啊,应该达到满分;就是孩子达到满分了,大人们仍是说不能骄傲啊,要科科都达到满分,而且还要保持住。如果哪一次考试出现一点失误,有某个学科没达到满分,家长、老师就会严厉地批评,大加指责:“怎么搞的……”

如此,孩子们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都不可能像他们在虚拟游戏中获得这样那样的奖励,任何成就感都没有。即使是原来有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也就消失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没上学之前,他们看见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很是羡慕,自己也非常渴望上学,他们会整天地磨着大人给他买书、买笔、买纸、买书包。那时他们会整天煞有介事地拿着书读,而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书的反正;整天拿着笔在纸上涂鸦,尽管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可他们一旦上了小学,便渐渐地不再爱上学,不再爱读书,不再爱写作业了。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大,作业量的增多,他们甚至越来越讨厌学习了。

三、让所有的人对所有的学科都有兴趣,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他们知道不管学校开多少学科,作为学生都应该学好学会,很多学者专家也论述,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把课上好,上得有艺术性,学生就会有兴趣。其实这根本就不现实。一方面,教师队伍那么庞大,要想要求所有教师都成为教学艺术家,都能把课上得那么有兴趣,就像要求所有的公务员,所有的党员干部都不贪污腐败。就像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不犯错误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开设的课程科目很多,这些学科,有自然科学的,有社会科学的;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记忆型的,有操作型的;有重形象思维的,有重逻辑思维的……如果让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科都产生兴趣,那可能吗?即便是那些高考状元,也不一定做得到。那么为什么哪年的中高考中都有那么一些学生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呢?我觉得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智力因素。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智力因素是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先天的、生与俱来的。尽管他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我们必须认可,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确实是学什么都很轻松。(2)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学习更有动力。前文提到,我们的大多数孩子没什么奋斗目标,但并不是所有。有奋斗目标、有理想的孩子是有的,他们有动力、有定力,受外界的因素影响小,他们就像痴迷游戏的孩子,而勤奋学习,再加上正常的智力水平,他们就可以成功地学好各门功课,且成绩优异。(3)责任与压力,有些孩子因家庭、社会等周围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会产生一种责任,有的是外界的压力,他们或坚守着这份责任,或顶着这些压力,在学习这条坎坷的小路上奋力拼搏,忘我攀登,上下求索,苦苦煎熬,最后,以各门课程都十分优秀的成绩示人。但他们的内心可能是苦不堪言。不过,不管怎样,这都是少数,而更多的人是喜欢这个,厌烦那个。这种喜好也不完全是因为老师教学是不是有艺术性。有的是天性,有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的是亲戚、朋友的作用。这些是不乏先例的。比如傅雷的儿子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天赋,后来经过勤学苦练,终成为顶级的钢琴演奏家,但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成绩优异。还有些体育明星,他们对竞技体育方面有特长,但学科知识并不一定很强;对这种运动项目见长,并不是对所有运动项目都见长。有些艺术大师,往往对其它无关学科一点都不喜欢,甚至成绩很差,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所以说,老师、家长也不可能用什么手段让孩子们对所有学科都保持相同浓厚的兴趣。

四、缺乏吃苦精神,知难而退,见硬就缩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裕,隔辈人的宠爱,所以这些孩子就如温室里的秧苗,大多弘不得风雨,吃不得苦累,知难而退,见硬就回。而学习偏偏又是个苦差事,即便教师都是教学艺术家,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学习兴趣浓厚,可能是听懂了、学会了,可是这并不够,并不能说考试成绩就能很优秀,它还需要课下的巩固,需要做作业,做练习。老师和家长都不可能替代他们。而不少的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就烦了,本来也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做,可就是不肯做、不愿做。这样,久而久之,就是有兴趣也不可能有成绩。特别是现在,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常常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唯一手段,所以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考核分,就以简单的手段来提高学生成绩,多留作业、练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往往选择“逃避”,抄作业,抄答案,为完成任务,毛毛草草,乱写乱画,应付了事,还何谈学习兴趣。

因为“逃避”学习,所以就必然要选择一种别样的活动方式即兴趣转移,那就是玩儿,电子游戏则成了他们的首选。

终上分析,学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只有认真分析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另外,作为教师和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不能对孩子求全责备,而应发现特长,发展特长,促其成才。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认真研究,不要偏离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目标。只有这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寻学习奥秘
物理老师熬夜整理:初中物理重难知识点大汇总,尖子班人手一份!
凌宗伟:为什么总是要家长学生配合老师,而不是老师配合学生与家长呢?
“爱的教育”有四个层次
学生学习偏科家长该怎么帮助他?
遏制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