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腺癌化疗,三成患者心脏受影响!大连医科大一院研究

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相关治疗中还需注意心脏毒性。
近日,大连医大一附院丛涛、魏虹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LS2D-STI)可定量分析乳腺癌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灵敏。
研究发现,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多达31.8%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在化疗早期即出现左室心肌损伤,化疗后12个月时左室心肌损伤持续存在。化疗药物对左室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影响最大。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66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6±9)岁,平均随访(322±102)d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力衰竭症状。
应用LS2D-STI评估发现,在化疗前及开始化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均轻度稳定下降(P均<0.05);在化疗后12个月时,22.7%的患者的LVEF降低≥10%,不过仍在正常范围内(>50%)。
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3个月时心内膜下、中层心肌纵向应变,及化疗后12个月时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均明显下降(P均<0.05)。
根据左室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心肌统计,分别有18例(27.3%)、19例(28.8%)、21例(31.8%)患者纵向应变较基线下降>15%,符合亚临床心肌损伤定义。
其中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较基线的下降幅度(ΔLS)最大,但与其他两层心肌Δ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左室各节段各层心肌应变分析显示,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最显著。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基石,其所致的心脏毒性随着药物剂量的累积而加重,心脏不可逆性损伤也随之加重。
作者表示,慢性心脏毒性的发生较为隐匿,初期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但晚期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如果此时才进行心脏治疗,可能无法令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会耽误肿瘤治疗,增加死亡风险。因此早期发现毒性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研究显示,与LVEF相比,整体纵向应变能早期识别心肌损伤,预测心脏毒性的发生。
研究者指出,对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不但要评估整体纵向应变的变化,还应了解受累心肌的部位及范围。节段应变下降可能是心脏毒性的预警,可让临床医师更早了解患者的风险,提早做出决策,尽量避免心脏毒性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展】化疗期间如何保护心脏?
为何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化疗药物会引起轻重不一的心脏损伤
“子宫内膜增厚、肝损伤...” 乳腺癌患者面临的四大副反如何“解”?
中国乳腺癌相关心脏病诊疗共识(2022年版)
“红药水”导致的心脏毒性该如何预防?
化疗是否会影响心脏?肿瘤格外关注心脏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