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宵节赏“红火”

(正月十五元宵节)

*

“红火”

湘晋

2016年2月22日 

“红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义项,形容“旺盛、兴隆、热闹”。见截图:


  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红火”却又有着另外的美妙意涵——那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

全国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尽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晋中习惯是从正月十四闹到正月十六。每逢这个元宵盛节,几乎就成了三晋一年中规模最大、人员最集中、参演团队最多的民间群众性文艺活动。是山西民间艺术群星荟萃群雄竞技的日子。上元之夜,民众携亲带友,摩肩接踵,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龙灯旱船蜿蜒起舞,锣鼓鞭炮震耳欲聋,花车彩戏穿街走巷,秧歌高跷婀娜而行,形成动地喧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高潮。

小时候,只要一听到人们喊:“闹红火的过来了……”立马撒丫子就往街上跑,争先恐后看“红火热闹”去!印象中那时候的“红火”,城里和村里是有区别的。城里的“红火”以彩车居多。各家行政、事业、生产单位,只要有条件(比如有一辆卡车和一群肯折腾的男女),差不多都能弄个彩车出街炫炫。好不好看先不说,大家凑个热闹,图个喜庆,既风光了里外,又增加了年味,皆大欢喜、不亦乐乎!

最负盛名的“彩车红火”要数“晋华纺织厂”和“经纬纺机厂”这两家榆次大型国企,只要他们的“制造”一出动,那简直就是万人空巷的盛大巡演!两家实力雄厚自然有得比拼。只见一辆接一辆的光影灵动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看“红火”的引颈翘首蜂拥而来,凑热闹的望眼欲穿簇拥而去……人群中不时传出啧啧赞叹:“看人家晋华的!……”“看人家经纬的!……”身为这两家企业的员工,想必那时候心中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

小单位也各显神通不甘示弱。有的量力而行就“近”取材;有的卯吃寅粮旧“体”新作。我二哥是榆次农机厂的职工。他们单位有一年出的彩车是解放大卡后面车板上装了一台有导轨可绕圈的小拖拉机。我特想坐进去过一把拖拉机驾驶员的瘾,可惜直到“红火”结束也没让我梦幻成真,原因是小驾驶员一职被厂领导的公子整整垄断到“贯穿始终”啦(呵呵)!

村里可能缺机动车做载体,“红火”就只能多接点地气: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二鬼跌跤(舞者仅限一人,穿戴特制狰狞行头,貌似二'鬼’揪扯打闹——自绊自摔,东倒西歪,前仰后合,状极诙谐搞笑)”、锣鼓秧歌扇舞、大头娃娃跳扭(形象男女老少都有,个个憨态可掬)等等。内容无外乎老汉(公)推车(接送亲)、天仙配、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故事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公社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百姓安居乐业、革命无往不胜等现代题材。

那时候四乡八镇的“红火”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抬棍(亦呼为'铁棍’)”、“背棍”和“挖棍”了!“抬棍”是村民们用铁管或圆木焊制、绑扎的能抬行的轿架。古装打扮的小美女们分别靠立架上(必须扎缚安全稳当),随着抬轿汉子们有意识晃悠的架步翩翩舞动长袖,个个显得娇俏可爱!“背棍”则是一位壮汉肩背立架,架上靠站一或二名(最多的背了三位)小姑娘且行且“颠(这绝对是个力气活,颠行一会儿壮汉就得在队友帮助下卸架休息)”,小姑娘亦配合其载扭载舞。领队者则呼喊:“铁棍背棍过来了,仙女儿扭得好不好?”众人齐声回应:“好!好!实在是好!”场面温馨且壮观。据说小姑娘上架前不能喝水。因扎缚麻烦,上架后直至巡演结束不能下来。累了有专人撑起专用的丁字杆供其俯扶小憩。尽管这样辛苦,小姑娘们仍乐此不疲。没选上的还哭鼻子呢!

而“挖棍”有别于这两种“红火”。须人力或机动(拖拉机也算)拉拽一辆安装了类似于撬杠(俗称'挖棍’)的架子车。“挖棍”末梢安装有小靠椅,椅上端坐一童子(当然也要绑扎稳妥),一身戏装,手持拂尘。随着引领者或收或放牵绳(因为巧妙利用了杠杆原理,这个工作倒不甚苦重),童子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摇甩拂尘作仙风道骨状。身上电珠闪亮、手脚铃铛作响,煞是有趣!是时我对那位小仙童简直羡慕的要死,恨不能飞身跃上取而代之!

令我垂涎欲滴的角色还有村乡“红火”表演队负责“打场子”的“火流星”!身形矫健的社员手持一条绳链,链子前端是一个铅丝编就的小球笼,笼内塞进点燃的木炭。要从人群中开辟一块表演场地时便由打场汉子挥舞起来,瞬间虎虎生风,风助火势,势如流星,星光璀灿,灿烂了现场所有的人们!大伙儿情不自禁吆呼喝彩,自觉不自觉往后挪开,让出“流星”炫示的地界,看“闹红火”的团队闪亮登场……

记得那时在榆次体育场东墙近处还垒有“锅子火(一说为'霸王火’)”。火上架起坩埚,埚中化有铁水。操作的壮士用长柄勺子舀出铁水奋力甩向(或由另一壮士配合用板子拍向)墙面,霎时火星四溅、景象炫亮壮观!可惜这个“红火”在晋中渐趋式微,迹近湮灭。倒是央视新闻播报有别的省市把这一在我晋中已然少见的传统“红火”项目发扬光大并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一年我兴乎乎且牛逼哄哄提着父亲给我绑扎的灯笼满院里窜逛显摆,忽听老爸呜叫(榆次方言'呼叫’)回去。进门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听“嗤啦”一声火柴划响,一条细细的火流应声自下而上开始坠落火星,然后自中而旁又一条条引燃了其它的火流。不一会儿整面墙壁几乎都被帘瀑般的星火流布满……然后又是一面墙壁……那种酷炫惊艳,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父亲说这叫“叠叠金”。是他老人家买来成捆的约有尺把长含有火药的纸捻子,乘我在外疯耍时一个人挪开碍事的家什,悄悄粘贴了两面墙壁,从而让我的童年期有了一个大大的却又是永生难忘的惊喜!但我至今不明白父亲一生中这唯一的一次在家里闹的“红火”是传统的承袭还是他老人家的创意?早年身为“八路军战士”的他曾很娴熟地将一枚哥哥带回的步枪子弹拆下弹头,把里边的火药呈线状倒在地上,然后用烟头点着。随着嗤嗤的燃响,一条蜿蜒的小火龙绽放出短暂却是炫目的光彩!这是否算得上“叠叠金”的原始雏形?我已无从得知!

孩提如我,每逢佳节估计就和全国的小朋友们一样兴奋莫名!人堆里钻、人群里窜。那时没有拐卖儿童一说,疯到很晚回家也没人担心(反正榆次城也不算大,到最热闹的北门走个来回也不过个把钟头)。当然如果你还太小,怕你被挤着踩着,家长们总是会牵着拉着或“驾马(跨坐在大人脖颈)”上“看红火”去。老父亲就曾“驾马”着我到当时的“南郭(南关村、小东关村,现都已成了市区)”去看“红火”的另一表现形式“架火”。

架火兴于明代的晋中。层级有常年与闰年之分,逐月分层。平常年为十二层,闰年时十三层。层层飞檐高挑,铃铎垂吊。从底到顶高约一二十米。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此一“红火”形式已成为这方水土人们庆丰贺春的传统民俗。士农工商各地游客届时往往慕名而来,一睹为快。

那年的南郭“架火”是由“小东关”村搭起。描龙绘凤、金匾高悬的十数层顶架如“殿宇”如“楼阁”如“塔刹”,气势恢弘,令人赞叹。这些殿字楼阁塔刹,顶部旌旗飘扬,架体花炮成串,基座彩绘映衬,人物山水牌坊亭台主次分明,恰似特色别具的古代建筑群落。架火上悬挂着无数个彩衣炮仗,均以五颜六色的精致图案为饰,有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二龙戏珠、三才贺岁、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等等。彩气氤氲,观者如堵。

一二十米高的架火,居然不须栽立“通天柱”居中加以固定,只用四条绳索拉紧四角,从底端向上,一层一层顶架,最后将绳拴牢,稳如磐石。后人称之为“无根架火”!架火惯例顶三天,日间供人们观赏架型。最后一天(一般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晚上燃放。届时由主架对面或四角的“引火(又称'起火’,点燃后如火箭一般飞窜)”装置互相对打引爆。人们称这种装置为“码儿”。对打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等造型。

时辰一到,号令发出!只见“码儿”飞窜对擂,簇簇火花争奇斗艳,尊尊火炮电闪雷鸣,阁台塔刹在烟火弥漫的月夜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一般。惜乎老父亲只带我欣赏了白天的景象。晚上再去时已难以近前,只好随着因挤不过去而满怀遗憾的人们站在当时尚未拆除的城墙北边(须知城墙顶上也都涌满了看南面“放火”的人群),隔空兴叹了好一阵儿那扮靓夜景响彻云霄的灿烂烟花……多少年过去了,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依旧未尽释怀……

正月初二依本乡民俗上坟祭奠先人。归途走了一条新修的城东外环路,无意间看到今天的“南郭”——榆次母亲河“潇河”南岸的“西郝村”为十五元宵节准备的“应景文章”。大红灯笼悬挂如军阵,间有村社花灯布展其中。虽有“架火(见附图)”耸立,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制、规模、观赏性均不复当年。有感而发此文,纪念我敬爱的父亲张金喜先生一百一十四周年冥诞(老人家生于公元1902年2月2日<农历辛丑年腊月廿四>!

*

 *
 *
(形单影只的'架火’)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中榆次:男友小我16岁 一年半借走我400多万元
【走遍中国】山西晋中榆次老城
李玉刚-女装南飞燕、雨花石(晋中榆次)
晋中榆次:一套房却出现俩人 啥情况?(二)
晋中榆次常家大院
山西晋中古塔总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