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逼10岁女儿每天写4篇作文:多少孩子毁在父母的蛮力上!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刷微博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浙大学霸逼10岁女儿每天写4篇有质量的作文,写不完别睡!当妈的凌晨崩溃报警......”



杭州的一位妈妈凌晨1点多打110报警,说丈夫这么晚还不让孩子睡觉,她实在没有办法,才想求助警方。


民警到家中发现,她家10岁的女儿萌萌一个人躲在房间不敢出来,警官想安抚孩子,却发现孩子眼神充满困意和无助。


原来萌萌的爸爸毕业于浙大,上学时成绩优秀。为了把女儿萌萌也培养成学霸,就给女儿布置了一个作业:


要求女儿每天写四篇有质量的作文。


但是萌萌毕竟才只有10岁,本身课业就不少,加上爸爸的作业任务,经常写到凌晨1、2点钟。


如果完不成,爸爸还会陪在边上不许她睡觉,甚至会打骂萌萌。


每天如此,妈妈心疼女儿又说服不了丈夫,才有了报警的事情。


看完这个新闻,实在是特别心疼这个10岁的小姑娘。


对孩子有一些稍高一点的要求,希望孩子成绩更好,并没有什么可被争议的。


但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用违背科学远离与孩子成长的规律的方式来逼迫孩子,那就叫做用蛮力,结果也只能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1


高质量的刻意练习

远胜于低效率的重复



一个人怎样对待他的时间,间接的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还不是完全有能力安排好学习规划的时候,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管理和任务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的安排的时候,一定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不是跟孩子一起拼数量、耗时间,而是要引导孩子,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更正确、更值得做的事情上,帮助孩子去提高效率。


就像新闻中,萌萌父亲的初衷是希望女儿在作文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所以逼女儿每天写4篇作文。


但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睡觉而逼出来的作文,即使短期内能拿到高分,也注定不是长久之计。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民国学者刘文典曾说,写文章只要记住“观世音菩萨”五字诀窍即可。


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这个诀窍到现在也是一样通用的,不让孩子通过大量的丰富的阅读积累、和长时间对生活的观察,就让孩子高强度的写作文,跟不给孩子任何材料,就让孩子去建楼房是一个道理。


我们希望孩子在任何一项技能上有提升,前提一定是让孩子做更多有技巧、有规律的练习。


成功不仅需要练习时间,更重要的是练习的方法,以及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一味的用蛮力,只会让父母心累,让孩子崩溃。



2


建立与学习的快乐连接

远胜于让孩子失去兴趣



中央音乐博士生导师周海宏教授,曾在讲座中提过这样一件事:


周教授有个学生是小提琴专业,有一次有一次周教授收到几张小提琴音乐会的门票,就想要送给这个学生。


不料学生立刻就拒绝了,学生说:


“周老师,我什么音乐会都听,就是不听小提琴。一听小提琴的声音,小时候学琴的痛苦记忆就都回想起来了。”


周教授说这是“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图片来源:电视剧《律政英雄》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不少见,有些孩子提起学习或者某个学科,就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能拖就拖,能磨就磨,不愿意投入到学习里面去,甚至带着一点厌恶和恨意。


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了。


虽然学习一定是伴随着辛苦和努力才能有所进益,但是如果孩子有兴趣,很好奇,他就会格外的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在学习上,哪怕是很辛苦,他也是“痛,并快乐着”,而不会想起学习就条件反射般的,只觉得痛苦和想逃跑。


新闻中的萌萌父亲的做法,就把适当的推孩子一把变成了对孩子的控制和胁迫。孩子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写作要求,还经常要熬夜、被打骂。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熄灭孩子兴趣最快的方式。


如果父亲能够在孩子写完一篇习作后,精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文章,从标题到句子,从逻辑到结构,把孩子的优点一一指出,再跟孩子一起探讨如何能够修改,效果就不一样了。


让孩子能从写作中得到表扬、肯定,并且对写作产生快乐的连接,有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胜利感。那么可能就会事半功倍。



3


用心主抓习惯与方法

远胜于抓暂时的成绩



父母看重孩子的成绩,想通过短时间的练习,让孩子拿高分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


但是小学阶段的成绩,有时候很有欺骗性。


并不是孩子成绩好,就说明孩子身上没有问题,也不是孩子成绩差,就都是因为孩子不努力。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和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就用萌萌的例子来说,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是萌萌作文写得不够好,但实际上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抓孩子一时一刻的作文成绩的效果,就远远不如把精力放到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因为'抢跑'或者聪明,成绩看起来不错,可是习惯没有被抓到位,所以越到到高年级、学习深层次东西,就越吃力。


就像是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加速修建的大楼,地基没有打好,砖瓦没有垒平,层层加高得越多,也就越危险。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趁着孩子还小,把习惯这件事狠狠的抓起来。


比如在孩子幼儿园这个阶段,最值得用心狠抓的是孩子的生活习惯。


朋友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都上很多课,孩子们玩的时间很少。


幼儿园不仅教孩子古诗、字词,还要求孩子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光是背诵10以内的加法口诀,就已经哭了好几天。


教孩子知识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幼儿园阶段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活习惯。


幼儿园孩子最该掌握的东西,是如何适应校园生活的礼仪规范,见到老师如何问好,怎样跟同学们相处,如何爱惜食物,怎么样照顾自己等等。


在幼儿园阶段,把这些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是让孩子走得更远的财富。


在孩子小学这个阶段,最值得用心狠抓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有句话说“习惯是人类的第二个上帝,习惯对人的影响仅次于上帝对人类的塑造”,这句话并不夸张。


我身边就有一个孩子,每天写作业时,总是忍不住想离开书桌去吃东西,有时候是到客厅蹭电视看,还有时候是以休息的名义摆弄玩具,一玩就很久;写完作业也不认真收拾书本文具,等着妈妈来收拾。


孩子父母会觉得,只要孩子成绩不下降,这些都是小问题,然而就是小毛病暴露出的问题是孩子时间规划能力不强,自律能力不足、专注力不够以及做事缺少条理性。


这些小的坏习惯不重视,就犹如小树苗随着时间推移,被养成了参天大树,就再难拔出一样,对孩子危害无穷。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培养孩子的“眼力见”和“心眼”?
为什么高学历夫妻也会养学渣孩子?教育,真的不是使蛮力
送女儿上哈佛,妈妈只做三件事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清华学霸妈妈总结:带娃走过小学六年,这6件事儿最重要
告诫父母:行动的感染力远胜于语言,给孩子树立榜样更有说服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