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美博士自缢身亡:“我真后悔,没早点告诉孩子这个字”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前几天,看到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在实验室自缢身亡。

陈慧祥在吉林大学读完本科,哈工大读完硕士,又远赴美国攻读博士......

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才,缘何选择自杀?这让很多人都不解。

而陈慧祥留给同学的一封邮件,透露了其中的端倪:

原来,陈慧祥有一篇学术文章,靠导师的关系,投中了业界顶级会议。

但这篇文章,因为当时投得匆忙,后期却因实验设计、数据存在较大漏洞,无法自圆其说。

陈慧祥想要撤稿,但导师却不同意。

考虑到发表造假论文,可能会影响自己将来在学术界的名誉,陈慧祥便选择了“以死谢罪”。

很多网友都直呼,陈慧祥太草率了。 

而据同学说,导师掌握着研究生的收入以及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可能这也是陈慧祥不敢反抗的原因之一。

陈慧祥追求学术的严谨态度,让人敬佩。

可连反抗都不曾做过,就直接以死明志,从学术界陨落,从自己熟悉的亲友中间消失,从生的世界抽离,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些?

成人的世界,掺杂名利,可能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复杂。

可在陈慧祥看来,拒绝导师,大胆说“不”,可能比“死”要难多了。

在陈慧祥留给同学的遗书中,最后一句这样写道:

希望大家在这个世界,保持一份单纯和善良。

单纯和善良,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人,先要活着!

记得村上春树曾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不敢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敢说“不”,让多少孩子,活成了别人的典范,却委屈了自己?

不敢说“不”的孩子,最压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作家林奕含,根据自己的经历,泣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美丽的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而这个悲惨的故事,是林奕含的亲身经历,也是让她在26岁那年,果断结束自己生命的直接原因。

作家:林奕含

林奕含在小时候上补习班时,因为懵懂无知,被补习班的老师诱奸。

虽然她觉得很屈辱,但顾及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名声,林奕含从不敢说“不”,这段畸形的关系,就一直得以继续。

为了消除自己内心巨大的痛苦和羞耻感,林奕含甚至假装“爱”上已婚的老师。

直到她发现老师同时“爱”着许多补习的女学生,林奕含终于明白:

自己不过是老师玩弄的一朵小花而已。

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患上了抑郁症,多次自杀,直至26岁时,彻底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于老师的诱奸,林奕含,一直都是拒绝的,排斥的。

却因为顾虑父母,她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也从未喊出过内心的拒绝。

不敢说“不”的孩子,她们太在乎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生活中,多少长期被性侵、被校园暴力的孩子,因为不敢开口说“不”,才让隐蔽的伤害一直继续?

可孩子身体里那些最真实的需求和排斥,却从未消失。

那些一直存在,却从未被喊出的“不”,会让孩子不断自我攻击,自我怀疑,陷入创伤和矛盾,直至伤害更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忽而今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坚持来自内心的想法。

记得犯罪心理学,研究过罪犯们的普遍心理:

那些坏人,最怵的,不是孩子的强壮,而是孩子敢于坚持,大胆说“不”。

只有孩子允许被说“不”,身体弱小的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免于和终止伤害的发生。

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

你应该坚持你自己的感受,对于认为错误的事,你可以大胆说“不”,因为错误的,从来不是你。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敢说“不”的孩子,更自信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不够自信,他们认为:

自信的孩子,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敢对世俗的、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可事实上,一个孩子,是先有被允许说“不”的权利,才慢慢变得自信。

在绘本故事《奥莉薇不想当公主》里,奥莉薇身边的女生,都喜欢穿公主装,梦想长大以后要当公主。

可奥莉薇对当公主,一点兴趣都没有。她觉得,那不但不酷,反而还很没意思。

她喜欢水手装、条纹装,甚至在万圣节,别的女生都把自己装扮成公主时,她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头吓人的野猪!

而奥莉薇的父母,对孩子打破“一成不变”的行为,总是持宽容和支持态度。

这让奥莉薇感觉到无比自由,奥莉薇开始梦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

她想到了做护士,要全心全意照顾老人和病人;

她想到了做记者,可以揭发贪污腐败;

她甚至想到了做女王,能治理和统治国家……

精神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里说:

人的自卑根源都来源于三个点:身体缺陷,骄纵,忽略。

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忽略或压抑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父母更民主的孩子,更自信。

其实就是因为,一个被允许说“不”的孩子,他的成长环境,没有强权和压迫。

他们敢于忠实自己的内心,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敢于捍卫自己权利的勇气。

所以,他们显得更自由,自信。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学习说“不”,其实也是在教孩子爱自己

杨绛曾说:“人这一生,自私很容易,爱自己却很难。

当孩子在不是无理取闹,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敢于向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说“不”时,父母应该高兴,因为那是孩子忠于内心感受,更爱自己的表现。

女儿一年级时,常为一件事而苦恼:

她喜欢的一种硬的彩色卡纸,总是在班里被孩子们“借”光。

虽然每次我都按时买给她,可女儿却非常不开心,她跟我说:

“妈妈,其实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纸,他们一个借()就都借(),我本来是不想借给他们的,可又怕他们感觉我小气。”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乖乖女》

6、7岁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很明晰的自我意识,他们已经能精准衡量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

可他们还没有勇气维护自己的感受。

当时,我告诉女儿说:“如果都借(其实没有还)给他们,你什么感受?”

女儿说:“我很不开心。”

我说:“那别人怎么看你更重要?还是你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呢?

女儿想了想,说:“我知道了妈妈。其实我能分辨谁真的需要借,谁是在起哄,我会拒绝那些起哄的同学的。

心理学家周梵曾说:“当你真的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教孩子说“不”,更是教他们,分辨自己的感受,在社交中,不委屈自己,勇敢划清界限的一种能力。

而这种能力,孩子越早学会,他们越安全,越舒心,越自信。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孩子,你有权利,决定你自己

曾看过一个短片,很受启发,它教孩子们,学会分辨什么是“同意”:

只有你,才能决定你的身体可以做什么。没有人,有权利跟你说该怎么做。

你朋友不能,陌生人不能,你认识的大人也不能。

没有人,有权利跟你说你的身体该怎么样,除了你自己,这叫身体的自主权。

当你说“好”时,才是同意。

另外,如果有人给你好处,或是威胁你,逼你说“好”,这不算同意。

有时,大人会教小孩身体怎么样,但小孩还是有决定权。

有些东西,小朋友是不能同意的,比如:签合同、投票、与性有关的事等。

所以,大人对小朋友做出他们无法同意的事情时,是不对的。

这是大人的错,不是小孩的错,只因为:身体,是你自己的。

短片很短,但却清晰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同意。

即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在规则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勉强孩子做他们不愿意的事情。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强大,永保平安。

那么,告诉孩子吧:“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才是伪善。

而你,孩子,有权利决定你的身体,更有权利向你不喜欢的行为大声说“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性羞耻,如何从无法言说中走出来?
孩子何时开始性教育?不同年龄阶段教些什么?
被性侵,我能喊出来吗?
愿世间少一点“可云”式的疯子
5岁女儿遭男孩袭胸:性教育要趁早
一个女人要怎样才算真正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