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和上海市场恩怨往事 专访上海荣进实业裘晓民】


记者第一次听到关于荣进与欣和即将分手的传闻时,第一反应与其他业内人士一样:震惊。记者在今年年初向裘晓民求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去年年底合同到期之后不再续约。”作为六月鲜酱油的重要缔造者之一,裘晓民与荣进实业的成就足以被写进调味品当代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最终分道扬镳。近日,记者赶赴上海,对裘晓民进行了专访。经过半年的调整,裘晓民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运作新的酱油产品。回顾与欣和的合作,裘晓民认为,失去欣和的确令荣进遭受断臂之痛,但一切都要向前看。

从长远出发主动放弃欣和

《糖烟酒周刊》:欣和真的舍得放弃荣进吗?

裘晓民:其实是我们主动放弃了欣和。就荣进这个体量来说,只运作上海是养不活的,更不要说持续发展。最近两年,渠道扁平化越来越明显,而且一些现代渠道改为大区制运作,包括乐购、大润发、欧尚、易初莲花,如果我们只做上海,可选择的产品很少,很多卖场也不会跟我们合作,只能做大区。比如沃尔玛,不做全国都不行。沃尔玛可以不做,但是大区制的渠道也要放弃,我们只能开新公司了。

起初,欣和要直营大润发,理由是要上市,而荣进的销售额占了欣和十分之一,风险系数比较高,所以要剥离。后来,欣和还要把除了上海之外的整个华东地区都剥离出去,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接受的。按道理来讲,荣进是不会主动去做其他酱油品牌的,因为六月鲜的销售额最高峰能够达到1.7亿元,在华东市场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欣和要剥离华东,对我们伤害很大,所以只能早作打算,为后面发展做准备。一是丰满产品结构,二是形成互补。但是欣和非常不愿意,强调“有其他品牌就不能有欣和”。

我认为,欣和也不是想放弃荣进,只是想利用强势地位,使得荣进不做其他品牌。如果砍掉欣和,相当于拿走了荣进一半的销售额,还是给荣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今天如果不发展未来的产品,欣和还是会一步一步拿走荣进的市场,导致荣进丧失未来的机会。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最低的生存条件。虽然放弃欣和很痛苦,但也不得不走这条路。

《糖烟酒周刊》:欣和从什么时候开始切分荣进的渠道?

裘晓民:2009年就提过。我曾经和欣和一位高管探讨过直营的利弊,他也说不出来“利”在哪里。厂家自己做,第一成本高,第二是荣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再超越很难。荣进已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促销团队,再去组织其他团队无异于资源浪费。欣和在华东还有很多空白区域,为什么不用这些资源去开发呢?

后来欣和还是直营了大润发,用一款小规格产品进场。2013年,欣和想在家乐福直营一款产品的新规格,新开户。结果进场就用了半年时间,由于产品和之前荣进做得差不多,卖场就要加条件,欣和必须提供更多的市场费用。我个人认为,欣和的高层还是跟市场脱节,缺乏和经销商的沟通。其实,厂商合作应该有共同目标,一起把品牌做起来,一起分享成果。中国市场这么大,欣和还有很多空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地盘上争斗呢?

优秀的企业应先让自己员工满意

《糖烟酒周刊》:您有没有想过用一种中和的方式解决荣进与欣和的矛盾?

裘晓民:我与欣和董事长孙先生曾经有过两次会面,分别是2007年和2010年。据欣和的高管说,我是欣和经销商里唯一有这个待遇的,不知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孙先生还是比较好沟通的,他是个非常敬业的企业家,做事情很投入,对我也比较支持。每次见面,他都让我放心大胆做。所以,我和董事长见一面,荣进与欣和的合作就能缓和两年,平安无事,但也只能维持两年。其实,厂商合作出问题,99%都是沟通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孙先生针对华东区域制定的策略没有问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也就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

去年,关于荣进代理新的酱油品牌,我希望能和孙先生再见一面。欣和的人说必须通过他的秘书,或者发邮件沟通。我们按照地址发了邮件,他也没有回复。跟我对接的人仍然是企业代表,也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到欣和时间不长,基本没得谈。

《糖烟酒周刊》:提到职业经理人,您对欣和的相关做法怎么看?

裘晓民:欣和希望为企业引进国际化思路,他们认为,只依靠元老速度太慢,所以引进了很多职业经理人。对于职业经理人,马云也曾经非常信任,但最后还是靠一起创业的兄弟们担当重任,因为这些人对企业忠诚度更高。我和欣和之前的区域经理相处都比较融洽,否则荣进也不可能做到今天的销量。但是和后来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沟通,相互之间没有合作基础。我感觉一些职业经理人既不懂、也不研究调味品市场,谈到具体实操性东西,他们的思路很不清晰,不专业。

据我了解,欣和内部人才流失也很严重。世界五百强惠普的企业理念是先让内部员工满意,再让顾客满意。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如果公司的元老都走了,也就是说连企业最初的顾客都走了,怎么能让其他消费者满意呢?欧洲、日本的一些家族制企业为什么能够长远发展,因为他们不会做出短期行为,而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做出短期行为,他们首先考虑三年内的事情,而不想后三年的发展。

出发点不同,欣和难有大商

《糖烟酒周刊》:您认为欣和在与经销商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裘晓民:欣和的产品力的确领先其他企业,但是欣和总想拥有对经销商的话语权。这个出发点没问题,但是必须符合商业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利益的平等交换,你的要求和你的付出是成正比的;第二,合作伙伴可以实施优胜劣汰;第三,契约精神。优秀的企业,应该团结更加优秀的人,而不是把他们推向你的对立面,这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欣和觉得荣进在合作中做得不够好,可以提要求,但也不能漫天提要求,就像学生参加考试一样,试卷、答案一样,分数就是衡量优胜劣汰的标准。但是如果不出考题,只看谁顺眼谁就留下,无疑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

《糖烟酒周刊》:东古、老干妈等企业都有销售额很大的经销商,而欣和的经销商销售额较大的很少,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裘晓民:企业战略问题。早期我和欣和有协议,只让荣进做华东,估计欣和也没想到荣进能迅速做大。毕竟上海距离山东很远。但是到了后来,欣和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开,但是分开之后,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运营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关键看是否合适。如果企业沟通能力比较弱,可以学习老干妈,这样管理成本比较低。当商贸公司做好一个区域市场,不仅对厂商都是很大的鼓舞,还能吸引更优秀的经销商加入进来。市场做得越好,单位产量提升,厂家应该继续帮助经销商精耕细作,而不是渠道扁平化。因此,欣和与老干妈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文化、战略减分,欣和优势缩小

《糖烟酒周刊》:您觉得欣和这几年发展情况如何?

裘晓民:很可惜,欣和在产品品质、生产技术方面都是领先同行的,但是错过了中国调味品的发展黄金时期,也就是从2008年之后的五年。导致这一现状,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不信任。不仅仅是对经销商,内部同样如此。欣和招了很多康师傅、统一、富士康的人,把之前的骨干边缘化。隔行如隔山,后来的人并不熟悉调味品行业,在不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发号施令肯定要犯错误。他们拿着高薪,也带着压力,要快速见效就只能切分市场,切分经销商。不仅如此,政策在执行中不断出现偏差,服务又跟不上了。

以前,欣和依靠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设备的稀缺性,以及优质产品为自己加分,只是企业文化和战略思路给欣和不断减分。现在,越来越多的酱油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新项目、新产能不断上马。以上海市场为例,近期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的《酱油·2014年(中)畅销金品榜》显示,欣和六月鲜虽然仍位居第二位,但是份额已经下降,李锦记、淘大、千禾增长迅速,欣和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

来源:《糖烟酒周刊》 作者:张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半年的第一波商机,就在青岛!
爆品制造者:600+导购,十几个非一线调味品牌,年销超3亿,他是如何做到的?
糖烟酒会的毒药
《烟酒糖茶》
“轻盐”成新风向,调味品减盐要跟风吗?
酱油企业鏖战华东市场,千禾味业何以杀出重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