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一次,我们尝试让这个会议无障碍

第十二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于12月22-23日在深圳大学举办,我所在的深圳大学残障与公益研究院是这次会议的协办方之一,负责大部分会议执行工作。

10月底,清华大学举办的“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因为实力呈现了各种障碍、将残障朋友拒之门外而被群嘲。有这样的教训在前,我们院的院长周林刚教授就特别郑重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无障碍的问题,确保12月在深大举行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不能是一场“有障碍论坛”。

“无障碍”自此成为会务筹备中单列的一项。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由周林刚教授牵头,在李永华副校长的支持下,联合了包括深大建筑学院在内的多方专业资源,尝试在最大程度上让12月的会议“无障碍”。从结果来看,我们的尝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月23日,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的闭幕式上,我们得到了“无障碍是历次会议中最好的”的肯定。

论坛的“无障碍”从会场背景墙开始体现。爱心慈善体系的词语被权利体系的词语替代

以我作为残障权利研究者的视角来看,采取积极措施保障会议的无障碍应当是我们院——作为会议的协办方的份内事,做好了不值得表扬,做得不好就该好好检讨。以残障权利的标准,我们这次会议的无障碍离“好”仍有一段距离。

作为这次会议筹备团队的一员,我有机会从办会方的角度来看待和反思无障碍这件事情。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新的视角和经验,也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看到实现无障碍所需的条件。

这两个视角的重叠,让我觉得有必要总结和反思我们这次在会议无障碍方面的工作,并且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 会议无障碍的主要工作

在会议的筹备阶段,与无障碍相关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物理环境的无障碍、信息的无障碍、参会者的需求沟通、和会议期间的志愿者服务。

(1)物理环境的无障碍

确保物理环境的无障碍,让每个参会者都能安全、自由地进出、移动和交流,应该是一场会议最基本的无障碍要求,但事实上,这也是实现起来最困难的部分。

12月的会议原定在深圳大学的后海校区(老校区)举行。但老校区用于办会的场地是典型的障碍场地——通路上有多处高差、台阶,且没有斜坡;没有无障碍洗手间,会场内也没有轮椅使用者可以坐的位置。

为了对这个场地进行无障碍改造,周林刚教授联系了深大建筑学院的丁建华教授,丁教授立即带领他的团队对场地进行测绘,并在两天内完成了无障碍改造的方案设计。随后,李永华副校长召集了与无障碍改造相关的各个部门开协调会。但最终,因为改造涉及面太大,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各方没能在无障碍改造上达成共识。

会议地点因此改到深圳大学西丽校区(新校区)。因为是新造的校区,西丽校区的无障碍环境要比老校区好很多——大部分通路为平路,有台阶的地方基本都带有斜坡,有无障碍洗手间。

但我们在西丽校区遇到了新的问题。西丽校区的报告厅是阶梯教室,报告厅原本的结构导致难以在入口和上讲台的地方架设可以合理使用的坡道。场内也没有轮椅使用者可以坐的地方。前排座位离讲台很近,如果轮椅使用者坐在第一排,要么要仰着头才能看到讲台上的主屏幕,要么就要与讲台上的发言人大眼瞪小眼。报告厅的最后一排倒是有轮椅使用者可以做的空位,轮椅使用者也可以经由电梯上到二楼,从报告厅的后门进入,坐在最后一排。但当时一起去检查场地的同事们都觉得,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尊重的考虑,都不能让轮椅使用者“只能”坐在最后一排。

改造前的报告厅前排

经过测绘和讨论,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对报告厅进行改建:拆掉前排座椅、拓宽整个讲台、使讲台与原本的第一层阶梯拉平;在这样改造的基础上,就有空间在入口处搭建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入场;拆掉前排座椅后,轮椅使用者可以选择坐在第一排,但又不再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屏幕。

这是本次会议前进行的最大的一个无障碍改造。西丽校区的相关部门都非常配合。在我们提出改造的需求后,报告厅前排的座椅很快就被拆掉了,报告厅中各种设施设备的摆放、走线等也都根据我们的无障碍改造需求进行了调整。

除了改造报告厅,我们还规划了校门、会议主会场、分会场、洗手间、用餐处之间的通行路线,测量了通路上的每一个高差,并定做了无障碍斜坡;选取了高度合适的桌椅,以确保会议期间的签到、茶歇等服务对所有人可及。相比起报告厅的改建,这些小的改造不涉及很大的工程,但涉及很多细节。我们前后在整个场地里实地走了六七次,才能确定没有遗漏了。

这些不明原因的高度差都在会前被无障碍斜坡填平

因为得到了西丽校区方面的支持,对会议场地的无障碍改造还算顺利。但会议期间为参会者提供的酒店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酒店房间的门很窄,浴室的门就更窄。即便是酒店的套房,入口的门够宽,进入内室和浴室的门也都很窄。

这已经是综合考虑下来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住宿场地了。酒店负责人允许我们在台阶和高差处架设临时的斜坡,但房间的结构毫无改造的可能。我们最后定下的方案是预留多个空间较大的套房,如果有支持需求较高的参会者,就可入住套房;提前与参会者沟通住宿场地的具体情况,询问他们的无障碍或合理便利需求;提前预备一些可能会被用到的辅具,尽可能降低住宿场地的障碍环境对参会者的影响。

(2)信息的无障碍

实现信息无障碍,重要的是提供多元的信息呈现方式。在筹备初期,我们想到的措施包括:屏幕听打、手语翻译、大字材料、电子版材料、盲文材料、和易读(图文)材料。但根据当时的时间和资源,盲文材料和易读材料显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

与残障社群和自倡导的小伙伴聊到这一点,他们都提醒说,最重要的倒不是你提供了多少种,而是你提供的要符合参会者的需求。像盲文材料这种确实不容易制作的,视障朋友都能理解;也不是所有的视障朋友都喜欢用盲文材料,大家的手机和电脑基本都能读屏,电子版的就很方便了呀!

多元的信息无障碍支持也是会议的亮点,不但有手语翻译还有即时听打

除了这个建议,残障社群和自倡导的小伙伴还提醒了很多细节问题。例如:聋人使用的大多是自然手语而不是文法手语(新闻联播里的那种手语翻译),所以应该尽量请自然手语的手语翻译;大字材料到底该多“大”应该根据参会者的需求决定,所以要提前和需要大字材料的参会者沟通;会前如有需要和听障参会者沟通的,应当优先使用简讯,尽量不要只留一个座机号码作为联系方式,等等。这些来自残障社群和自倡导者的专业建议都对实现会议的信息无障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参会者的需求沟通

在无障碍的问题被列入筹备议程之初,周教授就认为需要提前与参会者沟通无障碍和合理便利的需求,因为无障碍和合理便利是否真的实现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真正消除障碍,满足参会者的需求,支持他们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切实地参与到这场会议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方案是给所有的参会者发放无障碍及合理便利的需求沟通问卷,以了解参会者的具体需求。并且,我们决定要把这个沟通问卷做成需求导向的——直接问有什么需求,而不是残障类别导向的——先问你是不是残障者,你有什么障碍。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明白残障不是简单的身体或心理的损伤,而是个人生理或心理的状态与外部环境、结构互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即便是同一残障类别的人,ta所经历的障碍状态和消除障碍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需求,所以沟通的重点也放在需求上。这样做还有两个潜在的好处,一个是防止我们会务组基于对残障的刻板印象而“估计”参会者的需求;另一个是那些并不是长期处在残障状态,但确实需要一定协助的参会者(如暂时受伤的)也有机会提出他们的需求。

会前调查截图

在我们设计的第一稿问卷中,列出了非常具体详细的需求选项,在每一个需求后面,参会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在看过了会议和酒店的场地后,我们发现有一些障碍是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无法消除的,如酒店的房间的门太窄,浴室里没有扶手,分会场离无障碍洗手间较远等等。即便在问卷中列出了详细的需求选项,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满足其中的一些需求,这就会导致那个看似考虑周到的问卷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我们最终决定在问卷中说明会议和酒店场地的具体情况——如所有入口的宽度、是否需要走斜坡、无障碍洗手间的远近、我们能够提供的信息种类,等等;只列出我们能够提供的支持选项。 对于那些有特定需求的参会者,我们在问卷的基础上再逐一联系,一起商量出合适且可行的支持方案。

(4)会议期间的志愿者服务

这次会议共设置了40个志愿者岗位,为整个会议提供支持。虽然没有专门服务残障者的岗位,但因为所有的志愿者都有可能在会议期间接触到残障参会者,所以我们在会前对志愿者进行了残障平等意识的培训。

除开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怎么导引盲人,与轮椅使用者交谈时应当注意什么之类的,志愿者培训的重点在于平等地和残障朋友相处,不要将他们特殊化:不要觉得残障朋友一定需要他人的帮助;要细心留意参会者是否需要协助,但不要自己冲上去想当然地提供协助,要先询问是否需要协助,需要怎样的协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参会者的意愿,不要违背他人意愿地为他人提供协助,也不要想当然地基于“为了你好”或“我是好心”提供协助。

从结果上看,这样简单的培训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志愿者们基本做到了上述要求。也正因为避免了过度协助,志愿者们在会议期间有机会看到非常硬核地把电动轮椅开得飞快地参会者,两位视障参会者如何结伴同行,等等。这些打破残障刻板印象的场景对于志愿者们而言也是非常不一样的经验。


2. 会议结束后的反思、经验和建议

根据残障权利视角下无障碍的基本标准和参会者的具体需求,我们在这次会议中总共对近20处物理环境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改造;提供了电动轮椅、轻便轮椅、助行器、洗澡凳等辅助器具;以及自然手语翻译、屏幕听打、大字材料和电子材料等信息无障碍的协助。

总结下来,除了那些我们在客观上无力消除的障碍,这次会议的无障碍仍存在三方面不足和遗憾。

第一,主会场报告厅的结构布局仍不合理。在对主会场进行全面改造后,我们原以为那将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会场。直到会议前两天,会议用的LED屏进场,我们才发现LED屏幕搭好之后有近80厘米的厚度,这是我们在测绘改造时没有考虑到的。因为LED屏幕厚度的问题,选择坐在前排的轮椅使用者将会离屏幕比较近。如果在改造之初考虑到这个问题,并多拆掉一排座椅,报告厅的结构布局就会更友好一些。

第二,因为沟通上的失误,这次会议的无障碍巴士的调度出现疏漏,导致了部分轮椅参会者没有车从酒店前往会场的情况。

第三,也是最为遗憾的一点,来参加这次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的残障人士相较于参会总人数而言并不是很多。我们认为通过提供无障碍和合理便利,支持残障人士充分得参与这类与残障人士切身相关的会议,有助于扩大残障人士的发声机会并增强这类会议的代表性。但是从这次会议的结果来看,因为参会的残障人数非常有限,我们提供的一些无障碍措施仍然只有形式化的效果。

例如,我们这次会议提供了屏幕听打和自然手语翻译两种信息形式,但其实所有参会者中只有一位听障人士,在前期的需求沟通中,他的需求是屏幕听打。在会议筹备期间,我们讨论过是否仍需要同时提供屏幕听打和手语翻译,一方面是需要考虑会议预算,另一方面也担忧手语翻译会否一种形式主义。最终,我们仍决定同时提供屏幕听打和自然手语翻译。最主要的理由是,在这个会议上呈现自然手语——不仅作为一种信息形式,也作为一种语言——是有意义的,体现了我们所肯认的残障理念:多元、平等、包容。

除了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我们也有以下四点经验和建议值得分享。

第一,我们这一次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其实是现有建筑物和物理环境的障碍。消除这种障碍可能意味着工程浩大的改动,需要大量的资源、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有障碍的物理环境不仅对残障人士造成障碍,对其他不在残障状态的人也不友好——例如建筑物中不明原因的高差,不仅会让轮椅使用者不便,也容易让其他人在经过时摔一跤。

因此,从比较宏观的无障碍建设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无障碍的问题,尽量使用合理的通用设计,避免“制造障碍”。鉴于我国很早就有了无障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无障碍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一个人即便没有很好的残障理念或平等意识,只要ta能做到知法守法,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制造障碍”了。

第二,当现有的环境和条件有障碍的时候,无障碍改造和提供相应的无障碍支持是一项需要多方统筹和配合的工作。就这次会议的经验而言,所有的无障碍工作得以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教授本人有很好的残障理念,肯认无障碍的重要性,又争取到了副校长的支持,得以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获得各个部门的配合。如果没有来自校方的支持,如果我们想拆的座椅拆不掉,想搭得斜坡搭不了,或是没有足够的经费,那无论有多么好的无障碍设想,最终都无法实现。

因此,从无障碍推动和倡导的角度而言,应当要看见并重视实现无障碍所需的客观物质和资源条件。如何将无障碍的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残障理念传达给分配和管理资源的人,并且有策略地建立互信合作关系,是倡导者需要认真考虑的。

第三,在落实具体的无障碍措施的时候,提前进行需求沟通,并向残障社群征求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就这次会议的经验而言,如果说校领导的支持是让无障碍工作得以展开,那么来自残障社群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会前与参会者的沟通是让无障碍工作做得实用、灵活、准确和周到。

残障社群在残障经验和相关的无障碍需求上的专业性是应当被肯定的。如果没有来自残障社群的建议,这一次会议的无障碍工作将会错失很多具体细节。与参会者的提前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沟通是双向的,办会方需要坦承现有的会务条件,积极了解参会者在无障碍和合理便利方面的需求;参会者也需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并且积极与办会方沟通,寻求对于双方而言都合适且可行的支持方案。

第四,有些东西,在没有的时候,可能人们也不会觉得不合理,自然也就想不出那个“更合理”的图景;但一旦有了,一旦“更合理”被看见了,就会带来改变。 这是这次会议中一个令人欣慰的经验。

会议前期,我们提出无障碍改造的时候,西丽校区各部门的配合主要是来自校领导层自上而下的要求。在会议前一天,当我们所有的无障碍改造都完成的时候,西丽校区的相关负责老师就来询问我们放置的那些无障碍斜坡能不能在会议结束后仍然留在学校里,不要撤走。在会议结束的那天,相关的负责老师又专门找到我们,问我们要定做无障碍斜坡的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他们希望在学校其他的教学楼里也进行相应的无障碍改造。

这样的无障碍改造将会被永久留下

学校建筑物和路面上的那些高差原本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没有人会觉得不合理。但当残障朋友进入校园,当无障碍斜坡被放置在高差处,这些障碍,和一个更合理的无障碍环境就都被看见了。即便一个人尚没有很好的残障理念,当他看见这些障碍和无障碍的时候,可能都会思考,如何让一切变得更合理。

以上,是我们这次在无障碍方面的工作,以及对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我们深知这次会议的无障碍离“好”还有很远,不敢也不希望认领“无障碍是历次会议中最好的”这一表扬。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我们希望这次会议的无障碍工作是一个起点,以后每一年的会议都能比我们今年做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30701《新闻周刊》文字稿.docx
全省建行系统首家无障碍网点
苹果设计了一批可能你用不上但很重要的 Emoji
存旧文档--有爱的人和无爱的环境
一座暖心的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展厅导览和无障碍观展策略
一份残障组织与媒体清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