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日报》中的静宁县


 

晋西事变以后,晋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达到一个兴盛时期,出版过不少新的油印报和石印报,逐渐在各地行政区形成了几个主要新闻支点。当时出版的主要报纸有:《五日时事》、《新西北报》、《战斗报》、《文化报道》、《民革快稿》、《黄河日报》、《洪涛报》、《绥蒙抗战》、《战垒报》等,这些报纸,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其他方面的质量都挺高,唯一的遗憾,就是分散在各地出版,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日趋巩固和扩大的客观需求。急需全区能出版一张统一的报纸,反映整个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意愿主张,交流各项实际工作的经验,以便正确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发令,及时发布一些工作方针和具体办法,分析各地战争状况,弘扬正能量,宣传各地英雄事迹。为此,中共晋西区党委决定,停办各地小型刊物报纸,创办《抗战日报》,反映整个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意志和主张,宣传贯彻党中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残酷、频繁、艰险的战斗中交流抗战、工农业生产、支前等各方面的经验,宣传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

《抗战日报》的任务,在“创刊词”中,根据党中央的基本政治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提出了报纸的三大任务:“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到底,坚持晋西北的建设”。内容主要是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地方的工作。创刊日期“九.一八”事变九周年纪念日——1940年9月18日,在兴县石椤子村正式创刊。它是中共晋西区党委的机关报,也是晋西北有史以来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头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每三日出版一期。1942年元旦由三日刊改出二日刊。 1944年9月18日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由二日刊改为日刊,该报为四开四版,每版宽约25.6厘米,高(长)约38.3厘米。定价每份五角,每月六元五角。

1942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作出《关于<抗战日报>工作的决定》指出:《抗战日报》是晋绥边区六百万人民的报纸,是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喉舌,是体现党和政府一切政策的有力工具,是反映人民人民生活和要求的镜子,是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凡我晋绥边区每个党员都有爱护它、研究它、为它写稿、为它传播的责任。

《抗战日报》创刊后,在中共晋西区党委及之后成立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成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宣传阵地。从晋绥边区开展的“四大动员”、“减租减息”、开荒种地、发展纺纱织布运动、组织反“扫荡”、反“蚕食”、开展“坚壁清野”、组织武工队、“挤”敌人,到开展变工互助、组织劳力和武力相结合以及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南下北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晋绥边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4年4月报纸的记者、通讯员已有1000多人,这是办好报纸的坚实基础。

1944年12月20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与晋绥分局代理书记林枫同志谈话时对《抗战日报》作了重要指示:“本地消息、至少占两版到三版……”。静宁县县委县政府党员干部非常重视报纸的订阅和静宁本地通讯的报道,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撰稿人,能及时把静宁县发生的人物事迹以通讯、读者来信等不同方式发布到《抗战日报》,使得静宁县这个偏僻的根据地在晋绥边区成为名震一时的名县。                  

典型静宁通讯有:刘天湘、安平伯、黄河等合报的《静宁各村组织变工贯澈劳武结合保卫春耕展开破击运动解决了生产困难》;李秀山丶杨华失丶宋殿英报道的《静宁县警卫队与群众互助生产》;段晋炤和王斌供稿的《杜贵贵村变工组四种计工折工办法》; 李丕塘报道的《静宁边区某村贯彻劳武结合  建立联防指挥部后群众情绪稳定庄稼按时下种》;国珍报道的《静宁丶八分区边山煤窑工人合作增产武装自卫》;秦德报道的《静宁杜二喜变工组民主决定耕作先后   王明滩等村种地开荒分工进行》;高占峰、张玉柱、袁 成报道的《静宁各村妇女儿童开荒》;王斌报道的《静宁县区干部下乡参加群众生产》; 孙宏绪、秦德报道的《静三区某村贫苦群众生产困难彻底解决》; 任大衡、任文宽报道的《宁五区合作社帮助了群众生产本身也获了大利》;辛保龙、李振芳报道的《静宁任家村男女开荒    百亩林地将变成良田》;郭宪书 、田晋繁报道的《静宁上庄子妇女   一月内编草衣四百件  石寨则十五个妇女开荒四十亩》;王斌报道的 《宁五区跑泉沟变工有好转》;丁耿林、周化南报道的《静宁炒铁厂技术不断改进质量提高成本减低》。

抗战时期八路军建立根据地的前提,正是发动农民向地主要求实行二五减租,这样便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加上实行合理负担,公粮主要由占有多数土地的地主来交,减息后又免除了众多农民的阎王债,正如有的边区领导人所说,减租减息实际是变相的土改。抗战时的社会调查证明,实行减租减息后的各根据地,绝大多数农民生活比战前有了改善(日军“扫荡”期除外),群众自然拥护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及包括民兵游击队等武装就此有了最重要的基础。张世一、郝锦堂、秦德报道的《静宁新解放区农民组织农会减租清债》,邵萍报道的《静宁减租不澈底的村庄扩大会后深入查租》;张企贤报道《孙宽村成立军火合作社》;高俊礼、秦德报道的《静宁军火合作社   春耕中提高犁铧产量》等反映静宁县劳武结合搞变工,建立合作社等振奋人心的报道,及时地向群众发出了党中央的声音。

针对日军疯狂地蚕食侵略行径,报刊通过宣传事实经验和防范措施方式告诫民众和社会。辛步雲报道的《敌寇岀援我崞五区  伪装我军杀人放火  我政府派员到被焚村庄赈济》,陈必武、刘荣亮报道的《原平等地敌组侦缉队宪兵队屠杀我沦陷区同胞》,《敌寇春季“扫荡”静宁的特点》。宁武、静宁等县敌,在政治上的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翻新,如对据点附近居民不征粮、不征款、不征税,在治安区内征粮、征款征税不能超过游击区的二分之一,对我根据地采取掠夺搜刮。在扫荡中,对我民众埋藏的东西尽量毁坏,没有埋藏的的东西一点不动,有时还用望远镜欺骗老百姓说:任管怎样埋藏也没用,用镜一照就可出来的。(现在该地已有一些老百姓怀疑空室清野,说空室清野不顶事,这是极应注意的。)此外又实行民选村长,每百户一村长,静宁县已开始。现在更以优待抗日军人家属为名,调查抗战军人家属,准备进行更大的阴谋和屠杀,宁武城内敌还将两个伪军处死,说是进犯这个规定,其实是挑拨伪军更仇恨抗属,敌寇这种毒辣阴谋,我们应该警惕。六行政针对以上事实报道《敌阴谋诡计花样翻新!宁武静宁等地敌以“优待抗属”骗人》,唤醒民众,积极提防敌人的政治阴谋得逞。

1943年2月23日报道的《静宁县府两次被袭的经验教训  两次被包围经过 》,秦德报道的《静宁张家山遭敌劫掠  军政民一致帮助抢耕  六十头牛三天种完全村耕地》,安平伯报道的《人间地狱宁化堡  男服苦役女遭蹂躏  土地荒芜盗窃横行》,有秦德、郝锦堂、安平伯、周化南等报道的《誓为死难同胞报仇!敌血洗泥河岭罪恶滔天  赵尚高村群众检讨备战工作》等揭露日军在静宁地区暴行的新闻作品。

六行政区陆平报道的《六行政区东学开展静宁向宁武挑战五寨冬学工作做得不错》;田毅报道的《静宁县上官庄小学   生产节约很有成绩》;张乐仁报道的《静宁新解放区相继创立民办小学》等关于静宁县抗日救国活动中教育文化工作情况。

张先报道的《静宁崔家沟春瘟严重政府特派医生诊治》;赵汾报道的《宁五区圪廖村研究防治羊生疥办法》;孙谦、陈岳峰、亚欣报道的《赵雍周和静宁民众医院》等反应抗战时期静宁县卫生防疫方面的真实情况。

丁耿林报道的《忻静路上周有福爆炸小组四十天中毁敌汽车五辆死伤敌伪三十七名》;趙汾、辛步云、张汉魁、阎龙璋报道的《羊圈领新解放区恢复工作迅速进行》;张先报道的《静七区武工队、民兵摸进利润俘伪三名》;辛步雲报道的《静宁挤掉姬家山据点》;王丁新报道的《忻静路上地雷多  三日毙敌十三人》;赵渝、王振国、陈志怀、贾正夫报道的《某部周有福爆炸小组  团结民兵开展爆仗》;贾正夫报道的《配合内线挤敌人  忻静路上开展爆炸  离东交西反“扫荡”中民兵埋雷毙伤四十九敌》;张先报道《忻静路一爆炸小组纠正埋雷缺点》等把敌人困起来以及挤出去等大背景下军民奋战围困日军的具体事例。

秦德报道的《舍科村英勇反包围  民英赵尚高同志殉国  联防区民兵积极围困宁化》;安平伯、杜甫报道《汾河两岸的民兵  统一指挥围困宁化》;安平伯报道的《赵尚高民兵连创出扰敌伪》,秦德 王斌报道《赵尚高同志最后一战》等关于赵尚高英勇抗击日军以及其光荣牺牲的事迹。

也有最贴近民生的比如任文宽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反映的宁五区各村民放牧牛羊破坏春苗的事实,并告诫各村群众应该如何注意等。

报纸在整个晋绥边区甚至整个全国根据地广为流传,它既是中共晋西区党委的机关报,也是晋绥根据地600万人民自己的报纸,常常被作为静宁县各村冬学的临时教材,在鼓励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斗志和信心,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方面卓有成效,严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阻碍了日军进攻根据地的步伐,敌人对此恨之入骨,经常逐门挨户搜查,并高价收买,规定每张《抗战日报》10元或两斗小米。报纸成了抗战强有力的武器。在创刊二周年时贺龙同志以《强有力武器》为题写道:“抗战日报犹如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广布新民主主义光华,团结着晋西北的群众奋斗前进”。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三年,一位农民发明一个模式,后推广到全国,时至今日仍然适用
《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 1941年2月
甘肃平凉特产--静宁苹果
仝云 | 晋西事变后孝义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回忆(下)
东北博物馆东北图书馆建馆70周年忆父亲王修(一)
新绛 王凯平//孙定国和二一二旅(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