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老同事(十)
生命,本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路过着沿途的风景。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石过处,惊涛骇浪;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梦,回首处,梦过嫣然。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石,曾经的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它们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中等师范教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肇始于清末。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它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突出的全科小学师资,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一线最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至今占据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78年至2002年,这20多年间培养的中等师范学生,经常被称作“中师生”或“老中师”,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都非常高,目前他们仍在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90年代初,我读小学初中时在校的许多老师,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中等师范毕业出来的,要么是瑞金师范,要么就是宁都师范,他们身上充满教育的热情,工作的胜任度很高,很多刚上岗就表现得非常优秀,他们既能教语数英,也能教政化物,更能教史地生,他们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而且他们的板书和教案写的非常规范,学生们那时都特别羡慕也崇拜这些老师,经常模仿他们写字。自03年以后,随着我国中小学的师资质量和数量困乏现状得到极大缓解,中等师范教育逐渐向高等师范教育转型,中等师范学校相继被撤销,便永远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再往后,便是好多中小学的校长经常叹息,说现在的大专、本科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远远不如这批“老中师”啊!

2006年,在庄口华明希望小学,我迎来了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之前所遇到的许多同事都是如我一样中师毕业,不过,在这一年我认识了几个新的同事。他们是毛德恒、马金龙、罗明亮、袁根生、李秋华、龙包海、王宝才等老师。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是从高等师范院毕业的,他们都是从县外或省外招聘过来的,其中有两男两女四位老师是从东北黑龙江不远千里而来南方的,起初分配在庄口初中,三年后他们因缘分所致由同事而各自修成了两对夫妻,也各自在会昌这个小县城里落户安了家。他们的第一学历都是本科,这可能也是中等师范消亡转型后的第一批本科师范生,因此他们深厚的学识、精致的爱好与高层次的修养,基本功也扎实,也是我们中师生无法比拟的!尊重人才,引进人才,高学历,高学识,那时我们对他们打心里面只有一种仰慕的份。

“让袁博士来教小学生,那简直是大材小用,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呀?”正值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转变之际,学生数的锐减导致初中老师分流到小学任教,吉安籍的袁生根老师这时便与我成为了一对亲密无间、常交常往的小学同事。他是井冈山师院的高材生,不单单文凭摆在那里,从言谈举止间就能感受到他丰富的文化素养与扎实的学业知识,一时间来教小学生我们都感到是屈才,都为他报以不平,对上级教育部门表示不理解,因为按他的水平去教高中、教大学也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他的心态放得很好,小学就小学,乡下就乡下,哪里都一样。我原来以为他会在这里像黑龙江过来的毛德恒老师一样,落地生根,生根发芽,结果他在华明希望小学也仅仅是呆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他吃住在校,极很少回家,周末往往几包方面便、几个面包就对生活很知足了!平日里,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之余,他哪儿也不去,深居简出,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就是看书,就是潜心复习准备考研读博。他说,对比当下年轻人,酒桌牌桌麻将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攀关系往上爬,不如好好考研好好深造或考公务员来得踏实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同样对知识有着强烈追求的我,与他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经常漫步山野乡间,或纵横古令,或交流心得,或分享体会,那些深邃的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等问题是我们主要谈论的内容,有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会驳得哑口无言,有时候会聊得开怀畅笑,更多的时候是我向他请教、向他咨询。经贸外语专业的我,与他相比,我就是半桶水,而他就是满六级的一桶水。热衷历史文学的我,与他相比,我就是半盏酒,而他却是博古通今的一壶酒。

夜深人静,蛐蛐骚动,彼此促膝长谈,文化涵养书香芬芳四溢,在屋里头久久不肯退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寻得一良师益友,这仿佛就是如此吧!记得那年中秋节,我邀请生根和他的老乡李秋华一起来我家过,父亲很热情也很喜欢和他俩聊天。过后对我说:“这两个老师一看就是大学生,真正的知识分子,谈吐温文尔雅,学识丰富蕴藏,性格善良真诚,与他们为伍更能增长文化知识,更能提升自我,叫我下一次过节时还要邀他来家吃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年秋十月,在他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下,老袁一鸣惊人地考上了双语研究生,他便毅然辞职离开会昌去读研了。再往后,听说回到他的家乡在吉水中学任教,专注高中语文的教学与研究,这或许真正圆了他的考研提升之梦,这或许又因为妻儿一直在家里守候着他,也就真正圆了他的归家幸福之梦。我知道,我一个中师生,没有经历高考,无缘大学梦,更不可能考研,但是和他相处一年半,却感受到他在大学校园里那种对学术研究与交流的浓厚氛围,他的勤奋与再自我提升也鼓舞着我,让我对参加自考、提升学历更加有了信心和决心,感谢生根,感谢生根的引导和指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些年,虽然我与他常有QQ联系,偶尔互道问候,但是远不如近距离接触,来一次长谈更实在啊!我想,他的爱好还应该只是读书,看书,不断丰盈充实自我吧!余生漫漫,静待有缘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月刊封面】一个群体的时代尴尬——20世纪80年代中师生命运独白
一代中师——第32个教师节特别策划,敬请期待!
教师培养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使命
【视点】聚力办好地方师范院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师教育发展启示录
天师百年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9月13日 · 九江师范与九江中师教育史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