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感|鄱阳湖畔的千年回响

鄱阳湖畔的千年回响

——读陶渊明有感

文/恍若流年

    清晨余暇,喜欢捧一本诗书,读上几句古人情怀,偶尔沉思静坐,幻想联联,意境浓浓,有那么一天,我徜徉在菊花满地,溪水环绕的庭院当中,俯身轻嗅菊花,陶醉芬芳而悠然自得。微微一声鸡啼,惊扰了我,我抬起头,望向深远的南山,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际……这个人就是在1600年前鄱阳湖畔诞生的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29岁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41岁那年再任彭泽县令第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回归田园的决心。

     从此,他就彻底回到田园之中了。但陶渊明并没有从现实中抽身退出,从而成为一个虚无主义的隐士,相反,他更加真实的热爱着具体的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遗忘他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陶渊明只是从仕途中退出,而不是从生活中退出,或者说,他从仕途之中退出,转身回到了自己更加个人化的生活之中。也正如木斋先生说的“出世但不离世”。这样,陶渊明才成为了陶渊明。只有我们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中时,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我们自己。

     陶渊明归隐后在他的诗上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仿佛在告诉世界他的归隐像他的诗一般素雅而义无反顾。 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也许说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他隐中恋仕,仕中恋隐,归依于隐。这也标志着他仕隐观的成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审美的至境,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我醉欲眠卿可去。”“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一代诗人与世长辞。

    再读陶渊明,领悟着他让千百年来人们称颂的情操与文采,自己好像成了林语堂语中“自惭形秽”的人般自嘲。陶渊明在归隐的诗上施上了丰厚的肥料,长出了茂密的意境。他的归隐如诗,诗显归隐让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隐士,也让我们千年传颂。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安贫乐道,自得其乐,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

     这些是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是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现在是21世纪,当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个社会相比较,现在处处需要竞争,而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在当今社会,不竞争是不行的,然而在竞争中却要做到像陶渊明一样的不慕荣利,在竞争中,不仅要为自己想,也要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不过,每天生活在百花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共鸣,观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在我的心中,他,远离尘世,内心是满载的纯洁;他,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陶渊明那样,用一颗真挚、纯真、属于自己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晋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最美的三首诗,至少要背会两首
陶渊明、孟浩然、王维,一样的田园诗不一样的田园情怀
道医学堂丨 陶渊明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陶渊明最为经典的7首古诗,看破名利,归于自然!
【名人故事】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其七)》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