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心理咨询师帮不到的人
        心理咨询师帮不到的人
       生命就是关系,我们在关系中感受,在关系中痛苦,在关系中觉醒,在关系中疗愈,在关系中成长。关系是一面镜子,在关系的映照中,我们总会遇到情绪问题、沟通问题、模式化反应、幼儿决断、强迫性重复,最终和我们的命运相遇。这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问题,有时靠我们自己是难以解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向专业助人者求助了。
      专业助人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关系。
 
      心理咨询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心理咨询师会对来访者产生影响,来访者也同样真实地影响着
心理咨询师。他人是镜子,心理咨询师是专业助人者,每天面对那些带着“灵魂的破洞”------绝望、冲突和痛苦来求助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同样也需要面对自己身上受伤、黑暗甚至是不光彩的部分:深入了解另一个生命的时候,会给咨询师本人带来不可避免的自我意识和成长。做一个咨询师的决定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成长的承诺。这一工作既能给人带来精神满足,也最能耗竭咨询师本人的情感和能量。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咨询师会因为这个工作而茁壮成长,愈来愈清明、平静、慈悲、有力量;也有的咨询师会变得愤世嫉俗,或者冷漠,或者疲惫不堪。
 
      心理咨询是一个渐进的深入展开的过程,无论咨询师擅长的是何种流派的手法,咨访关系的建立都是最重要的,Yalom明确地说:心理治疗(咨询)不应该是理论驱动的,而应该是关系驱动的。咨询目标除了症状的移除和痛苦的减轻,咨询师应尽力促进来访者个人的成长和基本人格的转变。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也说,“助人与更深层的成长有关,也就是与‘内在成长’有关。专业助人者的目的在于,促进、协助和支持来访者和自身的命运相会,进而在自身的召唤下进化、成长。而为了让助人安全无虞,我们必须进行自我的深层转化,先是自己,之后才能扩及他人。”美国心理咨询大师罗杰斯说:要促进身边他人的成长,我们自己必须不断成长。
     
      咨访关系(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如此复杂的一个关系,它最初是经济关系,但随着咨询进程的展开,在生命成长与转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会从浅入深,亦师亦友。
      
      目前国内普遍还不接受连续的、长期的心理咨询协助,在国外,Yalom(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大师)曾经持续30年协助一个叫艾丽斯的来访者,魏斯博士(《前世今生》的作者)对凯瑟琳的协助也长达数年。成长是没有止境的,在长程的协助过程中,作为“旅途的伙伴”,咨询师用倾听、接纳、同理和共情的能力,奉献自己诚挚、善良的心灵,支持来访者走出歧途,走出低谷。
      不过,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在面对来访者带来的“自我”、“人格”、“关系”、“原生家庭”、“命运”、“灵魂”甚至“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最好还是承认我们的极限。在帮助他人时,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来访者及其家族系统的命运,带着尊重助人,带着谦卑助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了解、接受以下的事实:生命期待他们面对冲突,期待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处理那些令人痛苦的关系和事情,与自己的生命力和谐一致。
      
      心理咨询以上特点和局限决定了,有些人,我们是帮不到的。
      在数年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各种特点、各种类型、各种需要的很多人,很多时候,我只能带着爱,看着他(她)以及他(她)的子女挣扎、受苦。对他们来说,“承受痛苦比解决问题更容易”,相比需要投资金钱和时间才能达成的蜕变、成长,很多人宁愿沉溺在痛苦中。
      
      心理咨询帮不到这样的一些人。
 
      有些人,寄希望于电话咨询。  
      心理咨询往往需要电话预约,所以心理咨询机构和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都会设有预约电话;国内各地也设有不同种类的“心理咨询热线”。开设电话是为了方便来访者简单介绍情况,以备机构有的放矢地约定不同流派、不同咨询手法的心理咨询师和咨询时间,并不是为了在电话中解决问题。“心理咨询是关系驱动的,而非理论驱动的”,在看不到双方、无法感受对方细腻表情变化的电话中,如何建立起能够驱动成长的关系呢?!那些寄希望于打个电话,就能解决自己、关系或孩子问题的人,并不想真正面对自己、面对问题,或许他(她)已经习惯了以此方式逃避自己的责任,只是想找个陌生人倾诉一下,宣泄下自己的“情绪垃圾”。这类不是真的要打开心门、解决问题的人,再高明的心理咨询师也爱莫能助。
      每次接到外地咨访者打来的电话,我都会建议他(她)求助于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以便建立起长程的协助关系。

      有些人,把成长和改变的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能改变的人是我们自己。有些来访者在咨询求助的时候,常因难以忍受的关系和痛苦而流下眼泪,却把自己的痛苦归结为“都是他(她)害的”!他们会坚持“需要改变的是他(她)而不是我”!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生命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剧,我们是编剧、导演和主角。如果不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责,没有人能为我们负责。
      心理咨询是为生命服务的工作-----依其如是的样子。而生命的真相是:命由己造。 
     
      有些人,嫌咨询费用高,会和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讨价还价,希望能享有受“免费的午餐”。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个要求很高、也很危险的职业,咨询师需要发展出足够的自我省察和内在力量来应对职业危险。真正成为一个成长型(能以成长为导向支持来访者不断向前进的,同时自身也不断成长的)的心理咨询师,所费不赀。而对来访者来说,要彻底解决生命中的障碍和痛苦,也需要透过持续一生的自我探索、蜕变和成长。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全面而纵深地探索自己。在成长的旅途上,咨询师会根据自身的资历、能力、学习投资成本、市场需求及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咨询收费标准。心理咨询师在协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医生、老师、朋友”等多重角色。心理咨询不是买卖白菜,来访者讨价还价的行为对自己和咨询师都是不尊重的表现:到底是求助者的问题没有价值呢,还是咨询师的能力或劳动没有价值呢?!
       
       有些人,寻求即时的咨询(治疗)效果。  
       身体上的疾病和伤痛,需要长短不等的“疗程”才能疗愈和恢复。心理问题,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心理治疗流派都发现,一个人成年后出现的心理、精神问题的根源都是在幼年时期。“3岁看大,7岁看老”所言不虚。家庭塑造人,家庭就是命运。要看到自我形成的历程并修复和疗愈心理伤痛,需要假以时日。有些人预约心理咨询时却要求即时的和明显的咨询效果,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希望。
        心理咨询的效果取决于咨访双方。当来访者在咨询师的支持和协助下,愿意打开心扉,去探索自己人格、自我的地下室,看到家族系统动力对自己的影响;愿意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为自己负起全责,带着恐惧勇敢地踏出新的一步、一步、又一步,改变自己的模式化反应、重塑自己的限制性信念,真正走在一条不同的道路上,咨询效果才能逐步显现出来。“我们做我们的部分,来访者必须做他的部分”,而心理治疗的疗效最终取决于来访者自己的、主动的改变。
     没有人能帮到那些希望透过一次短时咨询就解决已入膏肓的心理问题的人,除非乔达摩重来。

     有些人,和心理咨询师预约了时间却临时退却,不想、不敢、不愿面对自己和问题。爽约又不告知的人,不尊重自己和他人,不重视自己和他人,又有谁能帮到他(她)呢?!  
      Yalom说:治疗师有许多病人(来访者),病人(来访者)只有一个治疗师。
      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服务,一天中只能安排有限的几个个案。来访者如果预约了咨询,咨询师会在预约的时间里虚位以待。来访者临时爽约又不提前告知,不仅浪费了心理咨询师的时间成本,也会影响其他来访者的咨询安排。如果确因不可控原因不能赴约,来访者可以提前电话告知心理咨询师不必空等或另外安排其他来访者。这才是对人对己、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艾瑞 于青岛半山
                                                                                                              2012、6、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来访者去世了”|一位咨询师的真实感受与思考
心理咨询的过程(肖雪萍)
心理治疗都做些什么?
谨防心理医生变“心灵杀手” 心理医生的温暖比专业更重要 《消极思考的艺术》中的爱与尊重
日志
为什么说没有一次见效的心理咨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