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笑城:读《道德经》的乐趣之十三——知宠辱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人生如棋,舍得最难!

   在老子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辩证与矛盾。从第一篇开始,“有、无”二字就是老子所要说明的“道”思想中最关键的部分,而且随着他层层推进的阐述到了这一章,再也无法回避的就是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道有无!

   是的,大道面前要问的是“有无”?世道面前要问的是“长短”?人道面前要问的是“得失”?个人面前要问的才是“宠辱”?

   一个人突然面临大喜或者大悲的变故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是真的么”?当确定是真的时候才会想起长短的问题,痛苦的就希望它赶快结束,快乐的就希望它越长越好;然后就是通常所讲的“患得患失”,得到了好处怕失去,失去了好处怕不再来;到最后才会想到个人的荣辱,才会深刻认识得到了眼前的好处未必是好事,失去了眼前的好处未必是坏事……这些不断涌现的思绪变化过程,就是人生完全符合大道规律的证明之一。

   当然,人们想的最多的还是这一问:“有啥用?”这个问题很现实,囊括很广且就包括了如今再读《老子》是否有用?这才符合人的本性,也就说,人道中的每个人最关注的基础问题是个人得失的问题,其它均在其次。

   如今有些人常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其实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经不起讨论,因为这话没有说清楚“拥有什么”,因此就可以反问一句:“拥有死亡你愿意么?”拥有死亡就等于把他拥有的一切都拿走了,他愿意么?这时如果再加上一句:“死了你会复活而且长生不老!”他是否会愿意了,至少会考虑考虑呢?很显然,这个“拥有什么”的问题很关键,不说清楚是不行的。

   这一篇就是这样一个有关于“拥有什么”问题的讨论,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在荣辱面前,得失大;在得失面前,长短大;在长短面前,有无大。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话说:“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不让你担心?”呵呵……三岁孩子的问题!

   宠辱若惊,全在于己身,如果仅有“宠辱”没有加诸于任何人,则无所谓“惊”,便是我很淡定,青春痘没长到我身上!

   宠辱不加身,这一层境界叫做“无失无得”,关键点在于“无”,不是真的没有,而是没有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但是,正因为它其实是存在的,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会变化,由大道的“有”随着世道的“久”而落实到人道的“得”,最后很有可能就会落实到人身上的“宠辱”。故而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医讲究“治病于未”,因此看到别人脸上长有青春痘的人不要笑,小心,很有可能交叉感染的!

   因此第二层境界便是“宠辱加身”,关键点在于“有”,且不一定是真的有,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的,故而就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检验的。就像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难免成为历史笑柄那样,个人的得失在更大范围内去检验的话,他自己的“得”反而是更多人的“失”,则有失于人道不说,更是有失于个人荣辱,愚蠢而不可取!

   故而第三层的境界便是个人的“宠辱”符合人道的“得失”,且经过了世道“长短”的检验,返璞归真。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一句话中老子说“宠为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很显然他认为就连“辱”都比“宠”要高,对此如何解释呢?对此以老子这些话究竟是对谁说的而论,仍然是之前的“圣人”,故而需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老子在此又留下了一个伏笔,只待后面的篇幅去解释了。

   无论如何,在道理上“辱”跟“宠”都是一样的,都伴随人道的“得失”之心而来,请注意,这是人道的“得失之心”而非个人的得失之心,就是全社会的公认,又因此公道自在人心。但是个人就有私心,难免总是首先在“宠辱”面前想到自己,又非得要在“得失”的前面要加上一个“己身”,得之不淡定,失之也不淡定,故而“宠辱若惊”。这个时候如果理智的话,就该先想想人道的“得失之心”,那样一来或许就会好很多了。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按道理没有“己身”则人道无从谈起,世道无从谈起……一切“宠辱”都无从谈起,“贵”则也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大贵还是小贵了。但是,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真实的“有”,是不是由于人们感觉到了它才存在的呢?就像“宠辱”背后的那些有形和无形的存在那样,是因为人们感知到了它就“有”,感知不到就“无”了么?

   老子不是神仙中的神仙,他的确是个辩证主义者,之前老子说过“营魄”二字是指人的肉体和精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离。因此老子这一句中的“身”就是二者皆备的,“能无离乎”?

   事实证明,总是有人不计个人荣辱或者得失地非要做成一件事情。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有人将加诸己身的个人“荣辱”转换了,转换为人道的“得失”;也有人将人道的“荣辱”转换了,转换为个人的“得失”。故而有为抗战英勇不屈奋起抗争而死难的烈士,也有“曲线救国”、恬不知耻的奸贼,这就是“荣辱”在“得失”之下的转换,失去生命的烈士得到了光荣,苟活下去的奸贼收获的却是耻辱!

   这两种选择最终都接受了时间长短的检验,人道所在,国贼就是国贼,人民英雄就是人民英雄!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故“贵”者,以身寄天下;“爱”者,以身托天下。

   个人永远在人道之中,人道又在世道之中,世道又在天道之中,天道反过来又体现在个人身上……顺遂了就一通百通。

   因此,“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大道面前,一切不是没有标准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时间为什么是检验者?就因为通过时间可以还原真相,可以将今日之得变为明日之失,可以将今日之荣变为明日之辱……世道如此,人道就如此,每个人免不了的也是如此!

   虎毒不食子,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母亲。不用讲更多的大道理了,三岁小孩子的答案中还有这样的一个答案:青春痘长在儿女的脸上一样让你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老子的清凉国:得失看淡,荣辱不惊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宠辱若惊”,天下...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
道德经新解:宠辱若惊
《道德经》解析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大患若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