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三国精髓在夷陵之战?
三国特色在于乱。
乱世的特点在于战争。
 
01 乱世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天灾人祸不断;强悍的汉帝国风雨飘摇。
经历黄巾起义、董卓进京、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等影响历史走势的时间之后,时间来到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联军击败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的现实版图。
基于赤壁之战的结果:
孙权团队稳固了自己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根基。
刘备团队乘势拿下荆州,在长江中游得到立足据点。
随后刘备团队进入开挂模式:沿着长江向上拿下上游的益州(214年),然后再拿下汉中(219年上半年);终于把“隆中对”时三分天下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魏控制黄河流域
蜀控制长江流域上游
吴控制长江流域中下游
此时蜀汉集团的势力达到巅峰:
1、以四川盆地为根基,控制整个长江上游;
2、拿下汉中之后,可以北伐威胁关中(参考刘邦从汉中取关中的案例)长安(西安);
3、控制荆州相当于有了进攻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夏口(武汉)的跳板。
而且当时的曹操已经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如果孙刘两家继续精诚合作,趁曹魏权力更迭之际向北进攻,肯定会有很大的突破。
但就在那个关键时刻,风云突变:219年下半年,孙权派大将吕蒙率兵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由盟友变成仇敌。这中转变,便是典型的三国乱世风格。
孙权之所以背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赤壁之战后,孙权团队并没有获得多少地盘,刘备团队获利巨大、飞速发展;再加上曹魏权力交接时(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篡汉)比较虚弱;孙权担心刘备北伐成功,一家独大,威胁自己。
二是因为荆州在刘备手上,对东吴是巨大的威胁,睡不着觉。
偷袭荆州,一方面可以削弱刘备的力量,维持三国格局;另一方面可以拔除刘备集团威胁长江的战略据点,维护自身安全。
刘备得知荆州丢失、关于遇害,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出兵伐吴。
221年7月,刚登基不久的刘备亲自率诸军出征,“夷陵之战(三国时代第三次关键战役)”便由此拉开序幕。
那是一场典型的古代协同作战案例。
 
02 用兵与布局
 
221年,孙权39岁,刘备60岁,曹丕34岁,陆逊38岁,诸葛亮40岁。夷陵之战的主要人物中,以刘备年龄最长、咖位最大。
但刘备运气并不好,出征前又损失了几位骨干。220年,堪称刘备贴身棉袄的法正也死了。如果他不死,后面局势会是另一个走势。221年出征前夕,张飞被叛徒杀死。张飞虽然行事鲁莽,却是三国最好的步兵攻坚将领之一。
古代协同作战的第一个关键点是阵地布局。
刘备征伐东吴的战略目的主要有两个:
于私人层面,为二弟关羽复仇;
于国家层面,至少夺回荆州,保持对孙吴的战略威慑。
大战之前,孙刘双方兵力部署大致如下:
孙吴一方:吴军总兵力大约5万人。
孙权坐镇后方;
大都督陆逊在前方全权指挥;
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为将军。
吴军以水军为主,骑兵、步兵为辅,以及特种兵(如解烦兵)若干。
蜀汉一方:蜀军总兵力有争议,但综合分析,总数多于吴军,在5万到8万之间。
刘备御驾亲征;
以冯习、张南为前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人为将。
很多人可能纳闷,刘备阵容里没有五虎上将。当时关、张、黄已经去世,马超重病,赵云反对东征孙吴、没跟随。
蜀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水军为辅助,以及特种兵(如白毦兵)若干。
综上所述,吴蜀夷陵决战,吴的优势在水军,蜀的优势在步兵
虽然五虎上将都是骑马冲锋的高手,但刘备团队一直依靠步兵打天下。因为刘备早期较弱,没有资源养骑兵;进四川之后,也缺乏足够的马匹。
东吴水军堪称三国一霸,也是吴军的看家本钱;但也仅局限于水面。比方说东吴也有北伐,陆战就很不顺。
所以如果夷陵之战在开阔的陆地上决战,步兵较强的蜀军占优势。但夷陵在江边,吴水军可以轻易拿到“制水权”。
那么刘备和陆逊如何协同各自手下的那些兵种与将士呢?
刘备首先进攻。
由于之前吴国夺走了荆州,吴蜀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由此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的进攻路线是沿着长江三峡向下进攻。
刘备让冯习、张南带领大约三万人(加上后期的沙摩柯等五奚蛮夷,总兵力大约在4万以上)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占领秭归
陆逊根据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综合分析后决定:
1、放弃立即决战,暂避蜀军锋芒,且战且退,诱敌深入;
2、发挥自身水军特长,寻找蜀军弱点。
于是吴军战略性后撤到夷道(湖北宜都)、猇亭(也在宜都)一线,开始集中兵力搞战略性防御。
陆逊的策略,以水军为核心,步兵特种兵沿长江协同布防。
东吴水军夷陵-猇亭-夷道的江面机动游走。
 
03 猇亭一把火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水军在吴班、陈式的带领下进入夷陵,屯兵长江两岸;与吴军进行战略性对峙。
随后刘备率主力从秭归进抵夷陵,在夷陵重新布防:
1、由镇北将军黄权接管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同时提防临沮(南漳县城关镇)的魏军南下进攻。
2、刘备率军(步兵、骑兵、特种兵)从长江南岸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
 实际上长江南岸,也就是猇亭左右地势狭长,并不利于蜀国步兵施展。
长江北岸的地势更为平坦开阔,有利于步兵排兵布阵。
但是由于当时荆州被东吴掌控,遭遇吴军正面攻击。而且临沮的魏军也可能南下,对江北布局也是一个潜在威胁。
这也是陆逊的厉害之处。一个出色的统帅搞协同作战,不仅要把自己的兵种与将士协同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还要把对方置于不利地位。这一点陆逊在夷陵之战做到了。
陆逊战略性撤退到夷道,就是要把长江南岸夷陵-猇亭-夷道的狭长地势预留给刘备做战场。
从刘备的角度看,他并没太重视陆逊,只想靠进攻解决问题,快速与吴军决战。
但陆逊坚守不出。
为逼迫陆逊出战,刘备让张南带步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
孙桓是孙权的侄儿,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
陆逊坚决拒绝分兵去夷道援助孙桓。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是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二是他知道孙桓深得士卒拥护,且夷道城坚粮足。
刘备果然如陆逊所料,久攻不下夷道坚城,大军便被拖在了夷陵-猇亭-夷道一带,并且在狭长的长江岸边结营。
双方就那么耗着,一直从222年的春天耗到盛夏。
虽然都在耗,但双方心思也不一样。
刘备之所以不惧耗,是认为自己在长江上游,后勤粮草沿长江运来,补给非常方便。再加上背靠四川盆地的千里沃土,不愁补给。相反吴军得从下游往上补给,相对困难。
陆逊一直在等待盛夏的天时。
东吴核心是水军,但水军对陆地进攻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处,水军在长江机动游弋较为方便。
不利之处,水军直接攻击区域有局限性。
要想隐藏水军的局限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陆地上的蜀军步兵阵地乱起来。
三国时代让对手阵地乱起来的经典案例之一,便是赤壁之战中,吴军水军一把火烧了曹军。赤壁之战那把火,也是吴军战争史上最成功的战绩。
现在刘备沿着江岸扎联营,其实和曹军当年铁索横江类似。陆逊也想给刘备的联营放把火。之所以要等到盛夏,是担心放火时下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上的梅雨季节,一般是农历的四月到六月;到了盛夏,降雨大幅度减少,气温大幅升高,是放火的最佳时节。
222年,闰六月,陆逊出手了。
陆逊先让孙恒带步兵出城挑衅刘备,吸引蜀军注意力,其实就是拿领导亲戚当诱饵(比较有分量)。
刘备一看这小子竟然敢出来,立马让人将其围起来;心想收拾了这小子,让孙权感受下失去亲人的滋味。
陆逊自己则依靠水军“制水权”的优势,游弋到猇亭上方刘备联营处去偷营放火。
当然背后偷营这种事类似特种作战,需要特种部队出马。
大家或许纳闷,哪来的特种兵呢?
其实三国有很多特种兵(如魏之虎豹骑、蜀之连弩兵、南蛮象军等),魏蜀吴都有,而且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兵种。
刘备进攻东吴之初,孙权觉得吴军步兵薄弱,为此专门搞了一支直属中央的精锐特种部队,叫解烦兵
所谓“解烦”,大意是“战无不胜,能解困危”。
这种特种部队执行偷袭搞破坏等任务非常拿手。陆逊即命令解烦兵隐藏在水军之中,一起游弋到刘备后方,然后大家各持一捆茅草上岸,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
夏日本就炎热,加上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点就着,一烧就是一片。
还原下吴军作战方式:通过优势水军控制“制水权”,解烦兵打开作战局面,水军上岸当步兵使用(类似水军陆战队)、扩大战果。
准备充分!
找准时机!
点火成功!
这就是战场上的破局,即古代协同作战的第二个关键点。
所有的阵地布局,都是为了战场破局。
营中着火,蜀军惊了,开始四散奔逃,乱得不成体系。
接下来的战场进入白热化的攻伐。
 
04 取乱局
 
古代协同作战的第三个关键点,便是取乱局。
好不容易制造了战场破局,自然要趁机收割。陆逊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紧时间调兵遣将,对蜀军进行分割围歼:
1、江面分割。
水军充分发挥“制水权”优势,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如此一来,长江北岸的黄权无法对南岸的刘备进行支援。
2、抄后路。
朱然率五千精锐在水军的配合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汇合;把刘备所率领的蜀军主力围困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相当于断了蜀军的退路。
3、攻主力。
吴军在水军(登陆作战)、步兵、特种兵上演了一出联合作战的大戏:
潘璋带领步兵猛攻蜀军前锋冯习部(以步兵为主);
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从水陆两路向刘备发起猛烈的全面攻击;
插到后方的朱然与韩当部,从上游往下进攻刘备;
同时夷道的孙恒也主动出击,从下游向上进攻刘备。
吴军协同合作之下,一举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大获全胜!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今湖北巴东东北),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
由于时间紧迫,刘备也来不及部署稳固阵线,只能简单地以白毦兵为主力的亲兵为核心,协同外围的步兵和少量骑兵布阵。
如果此时蜀军能稳住阵脚,损失会大为减少;起码可以挽回部分军械粮草,且江北的黄权也不用去投降曹魏。
但很明显陆逊不给刘备机会,指挥水军、陆军与特种兵全线乘胜追击,将刘备残部包围,并全线进攻,准备送刘备赶赴他二弟关羽的后尘。
濒临绝境之中的刘备协调各主力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依然不敌。
最后刘备乘夜突围逃遁,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白帝城。
实际从猇亭火攻开始,刘备一直处于险境混战,到马鞍山突围更是险上加险。他能够一直完好无损地退回,白毦兵为主力的亲兵起到非常关键作用。
白毦兵是一只特种部队,力大甲重,适合城邑防御战;也能在必要时候换上轻甲,出城突袭敌军;是刘备的贴身亲兵,由心腹陈道统领。
白毦兵的成员主要是西南羌人,他们不仅英勇善战,且善于在山地行动,对西南地形非常熟悉。这样一支精锐,非常适合在地形复杂的战场上突围。
夷陵之战,白毦兵主任务能除了保卫刘备安全之外,也和蜀军的步兵和水兵有配合。
但由于刘备在猇亭大火之后兵败如山倒,乱局各大兵种之间的配合基本上没有机会施展。白毦兵的主要功能就是护卫刘备。
刘备突围的过程中,陈到率领白毦兵在极端混乱的情况下护卫刘备周全,也算完成了任务。刘备逃往白帝城的路线是一条山路,也是充分利用了白毦兵对那一带地形的熟悉。
刘备逃回白帝城之后,陈到与李严一同增筑、镇守白帝城,防御吴军入侵,可见刘备对其之信任。
 
05 协同作战思维
 
夷陵之战中,蜀国损失惨重。
首先那几万士兵是当时蜀国的骨干精锐,全部折损在夷陵战场。蜀国元气大伤。
其次是军械与粮草全部折损,刘备入成都之后的几年积蓄全部被掏空。
最关键的是,新生代的精英人才出现断层。
夷陵之战时,昔日五虎上将中关、张、黄已去世,马超已经没了战力,只有赵云一人。攻伐吴国的那些将领,才是代表蜀国未来的骨干。
然而夷陵一战,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其中有位将军叫马良,他是马谡的哥哥,为人严谨。如果他不死,诸葛亮北伐时,守街亭就轮不到马谡,结局肯定不同。
最可惜的是黄权,在夺取汉中的过程中立下过大功。刘备从江南进攻的过程中,把黄权留在江北夷陵正面抵御吴军、间接防备曹魏,可见对其看重。可惜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黄权只能选择投降曹魏。后来司马懿跟诸葛亮通信时赞叹黄权大才。
回顾夷陵之战,刘备表面上被猇亭火攻打迷糊了,再也没能稳住阵脚,实际上是协同作战出了问题。
刘备离开夷陵向猇亭和夷道方向挺进时,原本可以水陆并进,那样不至于把“制水权”全部让给吴军。
在步兵沿江进攻的情况下,失去“制水权”相当于把自己的侧翼暴露出来。
虽然蜀国水军并不是吴国水军,但从上游向下游进攻占据地利优势,加上与岸上步兵协同向前,还是能给吴军制造巨大压力的。
决战之前,陆逊给孙权写的信中,就担心刘备采取水陆并进的进攻方式。因为那样的话,吴军水军就无法在江面自由游弋,没那么容易找到蜀军步兵的弱点。
简而言之,那场决定长江流域格局的夷陵之战中,陆逊充分利用协同作战思维取得胜利,刘备没能充分利用协同作战思维,遭遇失败。
实际上协同作战思维在古代战争中,是左右战局走向和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且能体现出乱世精髓、魅力无穷。
作为一个现代人,无法体验古代协同作战是一种遗憾。
但这个遗憾现在可以通过三国战略游戏游戏《率土之滨》弥补。
《率土之滨》本次的古代协同战版本,在“总体战争”的基础上扩充了内容,主要讲“特殊兵种+兵种克制+攻城器械=协同战”
“古代协同战”是指在统一指挥下,协调调动多势力、多兵种、多形态的作战力量,实现特定作战目标,获得 1+1 大于 2 的作战效果。
在这种游戏框架中,玩家既可以体验陆逊那种通过完善的协同作战方式、收获关键战役胜利的喜悦,也会遇到刘备那种没能有效协同作战而遭遇的遗憾。感受协同作战的灵活运用。
不仅如此,《率土之滨》新内容对古代特种兵的运用方面做了有趣的功能设置。

例如魏国的精锐特种兵之虎豹骑,作为历史上曹丞相的亲军,可以有效的克制步兵;在作战中会让被攻击的目标进入混乱状态,只能挨打不能反击。

例如蜀国的精锐特种兵之白毦兵,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白毦兵也与策略伤害有关,战斗开始兵力多时,策略伤害能力提升,而倘若受到打击,兵力降低,则收缩防御,降低受到的伤害,增强持续作战能力

可以说游戏中涉及到每一个特色兵种都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和体验特种兵一样,玩家还可以体验相关攻守城器械的魅力。
如果玩家需要远程打击,可以通过器械“霹雷”对敌人阵地进行有效破坏。
在进军途中,如果玩家遇到河流峡谷等地形障碍,可以使用器械“飞桥”跨越障碍。
如果对方防守比较顽强,就能使用器械“武冲”突破。
通过《率土之滨》之古代协同战,玩家可以通过协同作战的战术意识,把不同的兵种与器械在各个场景下灵活运用,甚至可以拓展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地缘等维度,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历史分享四十四: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的美梦变成噩梦,蜀汉争霸天下的希望就此断绝
英雄陌路,刘备一生的滑铁卢
夷陵之战刘备输掉的根本原因竟然是没理解一句话?
决定蜀汉命运的一战——夷陵之战,此战后蜀汉再无回天之力
夷陵之战背后的真相:蜀军比吴军少 兵种单一致惨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