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次违抗毛主席命令,毛主席59岁生日却只请他一人,他是谁?
毛主席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位人物之一,他戎马一生,一手推动了新中国的政权成立。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几乎每年的生日都是草草了事。
早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经常为党内的其他人士庆祝生日。但每当人提起为毛主席过个生日的时候,主席总是摇摇头拒绝,只是在每年的12月26号叫上几个亲近的友人,小小的吃顿饭。
在1952年,毛主席决定在自己59岁生日这天吃一碗清汤面,而保健医生王鹤滨被他邀请到紫云轩共同过生日。王鹤滨自然感到受宠若惊,但主席却对他表示这一切都没什么,自己只是想在生日的这一天,和老朋友一起吃碗面条罢了……
那么这位让毛主席视做朋友的王鹤滨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一生又有着哪些经历呢?

王鹤滨
王鹤滨在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白洋淀,那个年代的中国可谓是动荡不堪,民国的统治摇摇欲坠,军阀之间混乱的割据,使得在这夹缝当中生存的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在王鹤滨很小的时候,白洋淀就因为频繁的水患,而变得不宜居住了。因此,王鹤滨的父母只能带着他背井离乡,前去别的地方讨求生活。
1932年,8岁的王鹤滨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业。在学校的日子里,王鹤滨刻苦认真,收获到了大量的知识。学校的老师们也纷纷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才。
但变故很快来临,1937年,万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对我国进行全面侵略,王鹤滨的生活当然也受到了影响,好在他还是得以从小学顺利毕业。
看到百姓们苦不堪言的生活,年仅14岁的王鹤滨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对民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这种宏图大志的影响之下,王鹤滨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工作

但是王鹤滨的体质一般,而且他的年纪实在太小了。没有能力像其他士兵一样,端起枪炮去往前线与日本鬼子厮杀。因此他所做的工作大都集中于后方,在1939年的时候,王鹤滨的职业是抗日政府秘书室的书记员。
这样的工作并不能让心怀大志的王鹤滨满意,他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一些实事。于是在1941年,他进入了白求恩医校,正式开始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在红色思想的影响之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鹤滨是一位极具有天赋的医生,在白求恩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就经常可以用远超同级生的技能来获得老师的称赞。但他并没有在这一声声称赞当中迷失自我,而是继续刻苦努力的钻研医学方面的知识,最终成为了一大批医学生当中的佼佼者。
两年之后,已经有了一身本领的王鹤滨决定再次赴往中国医科大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王鹤滨被评为模范学生。他的努力被人认可,甚至名声都已经传到了学校之外,人们都知道,中国医科大即将毕业的学生里有一个叫王鹤滨的,医术那是相当了得。
1945年,王鹤滨顺利从学校毕业,并且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眼科医生。随后不久,王鹤滨就凭借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和手上精湛的医术,被调入了军委卫生部当中。
就这样,王鹤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医术,拯救了不少来自于前线的士兵,甚至有很多高级军官生病之后,都会特意找到他来治疗。王鹤滨终于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鹤滨正式被调入中南海,成为了毛主席的保健医生。这对于王鹤滨来说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要知道那时的王鹤滨也只有25岁,可以被称得上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主席能够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他,足以可见王鹤滨在自己工作上的成就。

王鹤滨是一个十分耿直的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职位的上升而学到一些圆滑处事的坏习惯。这也是他受到主席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0年的时候,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先生身患重疾,躺在病床上失去了意识。遇到这样的情况,中央立刻召集了周围的名医,希望对任弼时先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疗。
而王鹤滨自然也是这些医生当中的一员,在对任弼时先生进行了基本的医疗检测之后,大家发现任弼时先生的脑髓液颜色鲜红,就如同身体内的血液一般。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脑大量出血所导致的。
但是这些医生们全都支支吾吾,不敢直言。毕竟任弼时先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如果说错了话,势必会承担一些责任。在这时,只有王鹤滨直白地对周围的人表示:“病情挺严重的,脑内出血量实在太大了,应该是无力回天了。”

任弼时
大家听完之后都很诧异,并不是因为王鹤滨看清了任弼时先生的病情,而是因为王鹤滨敢在看清病情之后,如实地对周围的领导人表示出来。面对日后的问询,王鹤滨表示当医生就必须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否则连病在哪里都不愿意告诉别人,又怎么能好好治疗呢?
虽然任弼时先生最后不治身亡,但是中央没有任何人怪罪于王鹤滨的诊断。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过于落后,任何开颅手术都是天方夜谭。王鹤滨所能做的就是将任弼时先生的病情如实转告给他们。
作为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自然在生活当中可以与主席进行较多的接触。因此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但王鹤滨也并不是一直对毛主席言听计从,而是在许多方面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王鹤滨看到主席在房中低着头来回踱步,紧皱的眉头看上去就像是有心事,于是王鹤滨敲了敲门,就进到了主席的房间。
毛主席在见到王鹤滨到来之后,声音比较大的对他喊道:“王医生,以后你不要听那个傅连暲的!”
傅连暲是我国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也是一位既出色又忠诚的共产党人,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医疗将军”,也是王鹤滨的顶头上司。为什么毛主席对傅连暲突然有了这么大的脾气呢?
王鹤滨从来就不怕问问题,他直接问毛主席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毛主席也没有藏着掖着。原来,毛主席在前不久接受了一次来自苏联医生们的诊断。毛主席在会诊的时候,提出了自己在1942年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无法参加群众大会。见到人头攒动的景象,心里就有些堵得慌。
苏联专家们在经过会诊之后,将这种现象定性为“恐旷症”,具体病情表现为畏惧空旷的场所。这样的诊断实际上是有些武断的,毕竟苏联人并没有对毛主席进行针对性的相关检查,只是凭借主席自己口头的叙述,就提出了这么一个疾病。
所以,傅连暲也就直接把话接过来,没有让苏联人继续说下去。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有些不开心了,毕竟苏联人探讨的是自己可能存在的病症,多说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王鹤滨在听完主席的叙述之后,心里也大概有了底。这件事本来就是个误会,不论是毛主席还是傅连暲,其实都没有做错什么。

毛主席在讲完之后,火气好像更大了。他告诉王鹤滨:“你去告诉傅连暲,我正在骂他呢!”
这下王鹤滨可就里外不是人了,他知道主席这是一时的气上了头,所以他决定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等到主席消了气,一切自然也就好了。不必让傅连暲经受这无妄之灾。
于是,王鹤滨灵机一动,并没有答应主席,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好,我去打电话去。”随后扭头就往门外走去。
但主席立刻把他叫住:“这不就有电话吗?用这个打!”
这下王鹤滨算是跑不掉了,但他依旧没有打电话,因为他认为傅连暲有点冤枉了,那些苏联人所说的所谓“恐旷症”本就是一个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并不会对主席现在的生活产生实质上的影响。
于是王鹤滨就站在电话面前,也不拨通电话,更没有离开屋子。主席见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让这件事情作罢了。

没过多久,傅连暲就听闻了这个消息,他好奇地问王鹤滨:当时主席亲自让你打电话过来骂我,你为什么不执行啊?
王鹤滨坦率地笑了笑:我可不敢打,万一主席一时上头,要撤你的职,这事儿可怎么下台呀?你本来就没做啥错事,就是那帮苏联人事太多。
傅连暲在听闻他的回答之后,心底也是暗暗称赞:在国家主席的命令面前,还能维持自己的基本判断,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不可多得。也难怪王鹤滨可以从一个农村小娃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而主席也没有因为王鹤滨“违抗”自己的命令而生气,反而是有些赞许王鹤滨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他的关系在一次又一次小摩擦当中,反而越来越近了。

50年代初,周总理的鼻子出了点小问题,时不时就会冒出鼻血,不仅难以止住,而且还不可预见。要知道,周总理经常出席各种重要的会议,如果在演讲台上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国家形象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大多数医生来治疗周总理的鼻子的时候,全部都表示无可奈何。王鹤滨其实也犯了难,周总理的鼻子难以治疗,不管用什么药都似乎起不到效果。
于是王鹤滨就决定采用一种前人从未尝试过的医疗手段,来治疗周总理的鼻子。他提出使用硝酸银对鼻腔内部的溃疡进行腐蚀,这样的做法从理论上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但是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诸如此类的疗法,周总理听完之后倒也没有说什么,而是放心地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了王鹤滨进行处理。并且还告诉他:“你是医生,医生就是要大胆尝试的。”

永远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周总理
但是王鹤滨的所作所为被傅连暲看在了眼里,傅连暲指出,不应该用国家领导人来做自己医疗技术的创新,一旦有了差池,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王鹤滨这时才缓过神来,他开始懊悔于自己医术上的欠缺,认为自己是医术不够,才导致无法治疗国家领导人们的疾病。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医疗学习了,于是他正式向毛主席提出了辞职,希望自己能够到苏联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
毛主席在得知王鹤滨要走之后,心里比较舍不得。因为他早已经把王鹤滨看作了是自己的朋友。两人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单纯的上下级。
于是,毛主席问道王鹤滨:“你这次出国要多久啊?”王鹤滨思考了一下,自己在目前应该是本科学历,到了苏联之后要攻读研究生和博士,正常情况下最少得6年。他也坦率的回答主席:“我得读博士和研究生,大概得6年才能回来。”
主席在听完之后,神情颇有些落寞:“啊……你这一走要走6年呀。那还的确是挺久的。”
看到这种情况,王鹤滨咬了咬牙。对主席说:“那我干脆就不读博士,读个研究生就回国,到时候要是主席您还用我,我继续做你的医生。
听到这样的回答,毛主席心里很是感动,最终应允了王鹤滨前去苏联的请求。

1952年12月26号,王鹤滨在不久之后就要离开中国,远赴苏联学习医疗技术,而主席也迎来了自己的59岁生日。
这次生日的时候,从来都不愿办生日的主席特意把王鹤滨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准备了两杯葡萄酒和两碗清汤面,桌子上甚至还有几个简谱的炒菜。
在饭桌上,王鹤滨和毛主席聊了很多。每当王鹤滨要祝寿的时候,毛主席总是制止,他笑盈盈的说:“哪有能活一万岁的,那万寿无疆都是假话和好话。”
1953年,王鹤滨正式踏上了去往苏联的火车。但是主席却突然给在车站的他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不要出国了。

王鹤滨想了一想,自己没有犯什么错误,主席应该只是单纯的不想让自己离开罢了。但是与他同行的还有一整个留学团的学生,而且自己这一去,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主席和国家领导人。
于是,王鹤滨果断地让人告诉主席:自己是留学团的队长,如果这时决定不去的话,对大家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还是走了吧!
就这样,王鹤滨再一次“违抗”了主席的命令,好在毛主席也没有追究什么,毕竟这就是王鹤滨的行事风格。
到达苏联之后,王鹤滨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他的学习热情可谓十分高涨,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成为博士之后立刻回国,继续做一个中国的医生。
1958年,毛主席再一次与王鹤滨相遇,两个人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王鹤滨向主席汇报了苏联的各种情况,他告诉主席:苏联人的经济发展很好,但是过度依赖于重工业,底层人民的生活质量其实并不高。

王鹤滨还说:咱们中国人所生产的轻工商品在苏联极为流行,不少人家都用着中国生产的毛衣,暖水瓶,缺货的时候大家都抢着排队呢。
毛主席在听完了王鹤滨的讲述之后,也在心底里稍微有了个底:苏联人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导致他们没有权衡利弊,而是致使整个党和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事情。
王鹤滨还给毛主席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民间的风评不怎么样,老百姓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十分难听的外号。
毛主席问道:“什么外号?
王鹤滨眼中带着不屑的说:“玉米棒子。”
原来,赫鲁晓夫在上任之后决心要大力发展农业,在走访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之后,他挑选了一种极其不适合苏联人种植的农作物——玉米。

玉米棒子——赫鲁晓夫
寒冷的苏联气候使得不少带头种植玉米的人民颗粒无收,百姓们也就给他起了一个玉米棒子的外号。
毛主席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表示这赫鲁晓夫的确是个门外汉,就会瞎指挥。
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王鹤滨敢于向国家领导人去如此直白的表示自己在国外的见闻,这无疑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正直内心的。
遗憾的是,王鹤滨在回国之后不久就被组织安排到了别的工作,与毛主席的交往也就少了起来。但是王鹤滨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依旧十分出色。
在1964年,王鹤滨就随着我国的核试验团队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他在团队内部担任的职责是生物效应观察组,实验成功之后,王鹤滨来到了周总理的家里,汇报具体的工作。
一般来说,这种大型工作的汇报是要开展一个专项研讨会议的,周总理之所以把王鹤滨单独叫到家中,先听一遍汇报工作。完全就是看中了王鹤滨敢于直言的个性,他希望了解到真实的实验信息。

在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时期里,王鹤滨被打成了走资派,遭受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在被下放的农场里继续行医,被当地的百姓称之为“神医”。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王鹤滨也没有在意那段黑暗的历史。哪怕反动势力的摧残,让他的腰腿都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王鹤滨也没有丝毫怨言。
有一次王鹤滨的家人发现他正侧身躺在床上,用针摸索着自己后腰上的穴位,眼看就是要准备扎下去。
王鹤滨的家人都吓了一跳,这是要干嘛呀?原来王鹤滨是把自己当成了试验品,想要治疗自己在文革时期留下的腰伤。他的家人都认为王鹤滨这是在胡来,但王鹤滨却说:我总不能拿别人去试吧?自己的身体自己负责!
让人惊喜的是,在前前后后鼓捣几次之后,王鹤滨的腰伤居然好了。随后,王鹤滨也用类似的方法治疗了不少腰腿疼痛的病人。

在王鹤滨的晚年时期,他也没有退出医疗界,在90多岁的时候还是坚持出诊,给人看病。哪怕自己也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积水和心脏病,王鹤滨也还是坚持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
除了医生,王鹤滨还有着画家和书法家的身份。据王鹤滨回忆,他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只不过家里没有笔,只能在泥土上用树枝涂涂抹抹。
在参加革命时,第一次被人问以后想做什么,他的回答也是做一个画家,就像是神笔马良一样。但是由于当时的时局紧迫,王鹤滨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中国真正解放之后,王鹤滨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去画出那些自己小时候的遗憾了。在他的书房里,几乎随处都堆满了宣纸和毛笔。
在接近30年的刻苦努力之下,王鹤滨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跨界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不少作品都发表在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著名的期刊上。

王鹤滨的书法作品
王鹤滨于2018年9月11日去世,直接原因是心脏的骤停,老人在睡梦当中并没有体会到过多的痛苦。几乎无声无息的离开了世界。
在他94年的人生中,王鹤滨一直把正直忠诚和直来直去贯彻到自己的生活里,他不会阿谀奉承,更不会偷奸耍滑,而是以一颗善良又正直的医者之心,赢得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探秘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3年,王鹤滨到菊香书屋汇报工作,没想到却成了别人的替罪羊
毛主席向警卫人员诚恳认错:别怪人家,是我的问题,发生了什么?
1958年,毛主席听王鹤滨讲国外趣闻,越听越奇,不断追问:还有吗
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生性耿直敢说真话,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1952年的秋天,正是新稻进仓的时候,毛...
毛主席过60岁大寿,请身边卫士吃了碗清汤面,直言自己活不过84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