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太效应”折射出中小微企业生存维艰
userphoto

2023.05.06 湖南

关注

疫情极致化管控结束后的A股首个年报季,从庙堂到中小散,都很关注,有的出于是否企稳,有的出于能否赚钱。

看得见的数据结论是——众多行业头部公司(绝大多数都上市了,类似华为这种没上市的,也会公布年度财务核心数据)在去年疫情之下,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营收、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数据齐齐同比上涨。

略举二三例。以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白电行业为例,三巨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披露的数据是:2022年,美的集团营收3439.18亿元,同比增长0.79%,净利润为295.54亿元,同比增长3.43%;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435.14亿元,同比增长7.22%,净利润为147.11亿元,同比增长12.48%;格力电器营收为1889.88亿元,同比增长0.60%,净利润为245.07亿元,同比增长6.26%

再看一下过去十年呈现百花齐放的白酒市场。三巨头“茅五洋”进一步拉开与追赶者的差距。2022年,茅台收入同比增长16.87%1241亿元;五粮液实现营收739.69亿元,同比增长11.72%;洋河实现营收301.05亿元,同比增长18.76%;三家的净利润也都同比两位数增长。而对其他不少地方性酒企来说就没那么顺风顺水了,譬如,主营“二锅头”的顺鑫农业2022年亏损6.73亿。

头部公司逆势增长的背后,是市场整体规模并无大的增长,甚至在萎缩。譬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均在年报中引用了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称,2022年,家电行业国内销售规模为7307.2 亿元,同比下降 9.5%,出口规模为5681.6亿元,同比下滑10.9%。就白酒市场而言,从可查阅的公开数据看,以销售额计,整体规模2022年同比增长在5%左右;以产量计,同比下降在5%左右。

头部公司的营收、利润等在上升,而市场整体规模增长停滞甚至在萎缩,两相对比之下的结果不言而喻,行业内的非头部公司(中小微公司)的市场份额在流失,日子不好过应该是普遍现象。

去年下半年,笔者和A股一家占某细分领域品类50%以上市场份额的公司交流时问到,其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里,公司相关负责人回答,一方面,50%的市场份额并非就是行业天花板,很多中小企业面对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研发能力、渠道能力不足等原因,不断被淘汰,行业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上升;另一方面,头部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优势,使得多品类、生态化的运营能力是中小企业不能比拟的,就好比ATMJB这样的科技巨头要进入某个细分领域,那基本就没什么中小企业的独立生存空间了。

同样的“马太效应”在食品、家具、零售等行业也可见一二。伴随着国内人口增长出现拐点、消费升级缺乏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支撑,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国内进入存量市场竞争将是新常态。在存量市场中如何面对头部公司的攻城略地,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将是非常艰难的。

而且,中小微企业的破产是无声的。相比上市公司退市和明星创业公司破产的喧闹,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破产都是无声无息的。就如同每天告别这个世界的那些普通人,只有身处其旁的极少数人才能感受到疼痛。

当然某个行业的集中度怎样才是合理的,和行业本身的属性有关。譬如,类似能源、金融这样的行业,因为准入门槛而天然的具有垄断属性,行业集中度一定是高的;白电、汽车等大制造业,在市场化机制下也具有明显的行业集中度倾向;而消费类为代表的轻工行业、食品餐饮零售等则往往是中小微企业扎堆的地方。对此,不展开讨论。

单纯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不存在垄断行为,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管是CR5,还是CR10)往往是好事,因为提高了生产率(可以理解为劳动力素质、资本效率、技术创新的单方或综合推动下的生产效率),而生产率的提高是获得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但即使在单纯地经济学角度下,完全地自由化市场经济也会带来意料之中的社会分裂。那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最后是富者为了维持已有优势地位要么采取垄断行为,要么商政一体化,而穷者们如有一天吃不饱饭则会揭竿而起。

所以,构建和维持中小微企业的良性生存空间是全球施政者都给与关注的一个议题。就如同经常宣传的那样,“中小微企业是社会的毛细血管”,不仅解决大量就业,是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当然,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马太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科技创新之下,马太效应也呈现出强化的趋势,就好比智能手机行业、电商行业乃至未来的智能汽车行业。更重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解决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电商和快递解决了大量因时空限制造成的交付难题后,众多传统中小微企业因为时空和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理由接近归零了。也因此,除了依靠施政者构建的大环境、大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要想好、做好自身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没有“一技之长”的中小微企业,未来被淘汰将近乎是必然的。

疫情三年,常看到、听到丘吉尔的那句“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出现在PPT上或大屏幕中,其实,那句话对“丘吉尔们”这样的巨头来说是对的,但对普通人和中小微企业来说,或许应该是“永远祈祷不要碰上一场危机,如果碰到了,请设法将伤害降到最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拥有1.2亿基民的基金行业,面临大变局
51家基金公司营收曝光!
三季报“全家福”:头部券商强势领跑 中信证券成营收净利“双冠王”
底层逻辑——增强回路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知道吗?
立邦的增长是以无数个中小涂料企业下滑为代价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厨电工程渠道的“增长和陷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