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神》导演乌尔善大谈汉族起源为哪般?

人红是非多,随着封神第一部票房突破22亿,观影人次突破5000万,主创人员的一些言行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个争议是导演乌尔善在一次直播访谈中说汉族的称谓是元朝以后才有的。还有一个争议是饰演妲己的女主角娜然转发了一则宣称“花木兰是蒙古人,赶走汉人夺回汉人占领的领土”的网文。

先说乌尔善吧,他在讲这段话之前,先批判了网友们说的影片西化、倭化问题,还讲了和服实际上是三国时期的吴服演化而来。然后在回应网友“《封神》为什么不用汉族演员”这个问题时,乌尔善说“汉族这个称谓实际上是元朝以后才有的,此前都是以地域相称,我是商人周人秦人汉人唐人……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就不会问电影里为什么老用其他的民族,因为民族的形成是时间形成的”。

此话一出,立刻被一堆人抓住了把柄,纷纷驳斥他说汉族在元朝之前就有了,痛斥乌尔善在搞历史虚无主义。还有人引经据典,把一些研究汉族起源的文献搬了出来,质疑乌尔善居心叵测。

乌尔善的话如果断章取义来看,肯定有毛病,而且他的回答明显答非所问。网友问的是现在选主角为什么用少数民族而不用汉族演员,乌尔善的回答则是想说明在商朝没有汉族与少数民族之分,他可能想用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来解释现在选用哪个民族的演员来演当时的人物都一样。

网友的提问很刁钻,为什么一定要选汉族演员当主角?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大汉族主义的味道。所以,乌尔善稍不留神就容易授人以柄。本来,他完全可以用一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来完美解答。他还可以举例男主角费翔的妈妈毕丽娜就是哈尔滨人来进行反驳。不过,导演毕竟不是外交家,也不是民族问题专家,出现纰漏也很正常。

单纯就汉族称谓的起源来看,实际上乌尔善说的也不算太离谱。“汉族”这个称谓清末才有,汉朝时的“汉人”只是个政治概念,而不是指汉民族。

中国历史研究院有一篇论文,是这么说的:

汉族族称与统一强盛的汉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汉朝之后,“汉”作为族称的意义消失,长期只是朝代称呼,不代表人们的族群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一直是当时各族人等的心理归依,以政权名号称治下百姓,也是惯常行为。具有族称意义的“晋人”,在十六国时期有着强大影响力。北魏初年出于政治需要,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中州”地域的人们称作“汉人”,目的是否定“晋人”的存在。受北朝政治文化影响,“汉”的具体内涵或有变化,但长期只是对上述特定地域人们的蔑称,被称者未见欣然接受,指称地域也没有扩展。据之判断汉族族称确定于南北朝,或将其视作当时人自我认同进行解读,都有违事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拥有“中国”、“华夏”心理认同,以及户口籍贯、姓族谱牒等身份辨识系统的“中国人”,并没有将“汉”作为族群认同标识的必要性。“汉”确定为族称,并非汉代之后华夏社会内生演进的直接成果,而是在北魏以来“中州名汉”、佛典中“汉地”及“汉语”频繁使用、西域称内陆为“汉”、唐初统治者强烈的尊汉为治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唐贞观二年礼部主客司采用“汉”、“蕃”界定内陆与边疆关系;高、武以后,因应现实政治需要,“蕃汉”一词被纳入刑律,诏令越来越多地加以采用,最高行政机构严格规定边远地区“汉官”员额。在唐朝日益广阔的边疆,“汉”被广泛用来识别内陆州县民身份,具有切实政治经济利益,人们乐以自称,“汉”作为民族族称最终得以确定。“他称”是“汉”成为族称的重要因素,政治力量的参与和促动,在“汉”确定为民族族称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也就是说,从唐朝开始,“汉人”才渐渐有了民族的意味,但这里是“汉人”而不是“汉族”。汉族这个称谓第一次出现是在清末,1903年的《驳革命书》中写到:“倡类族者,不愿汉族,鲜卑族,蒙古族之杂居共治,转不免受治于条顿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

即使抛开这些文绉绉的考据,从历史现象来看,古代中国的华夷、胡汉之分,并不是指民族,而是指地域政权文化。自古以来,汉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范围。

商朝长期与东夷打仗,按说东夷应该是外族,但实际上东夷是炎帝的后代,正宗的炎黄子孙。

汉朝长期与匈奴征战,按理说匈奴应该是外族。但匈奴有许多部落投降汉朝,迁居汉地,与当地人逐步融合。汉武帝的宠臣金日磾就是匈奴王子,后来还成为托孤重臣,相当于敌国之人成为副国级领导,这在如今是不可思议的。霍去病手下有大量的匈奴人帮着他打匈奴,不然怎么会只有他每次都能直捣匈奴老巢,屡建奇功。

晋朝开始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迁,最后演变成“五胡乱华”,但不是“乱汉”,此时虽然汉朝灭亡不太久,但却没有汉人之说。

鲜卑族的北魏南迁后,甚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全盘汉化,连姓都改了,但他们仰慕的是中华文明,而不是某个民族。

到了隋唐,杨李两家都是鲜卑后裔,弑父杀兄的人伦惨剧连番上演,甚至娶庶母儿媳之类伤风败俗之事也毫不避讳。现在的汉族再开放,恐怕也无法认同其行为。

唐朝对外开放程度很高,长安城里外族外国人多如牛毛。军队将领中胡人占比很高。安禄山是粟特人,父辈生活在中亚一带。安史之乱时叛军与唐军的将领很多都不是汉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仆固怀恩是铁勒人……两军对垒,却没有人质疑“为什么不用汉人将领”?可见当时就没有这个概念。还有很多大诗人,民族成分都说不清,但没有人觉得他们不是汉人,因为他们用汉字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光辉诗篇。

唐朝之后的五代,有三个不是汉人建立的。后晋皇帝石敬瑭,向辽国借兵,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导致北宋无险可守最终亡国,被后人骂做“汉奸”。但人家本来就是沙陀人,根本就不是汉人,何来“汉奸”之说?

蒙古能征服金与南宋,和大量汉军充当前锋密不可分。蒙古人不习水战,到南方水土不服,全凭汉军和投降的宋军扫平长江以南。但这里的汉军,也不同于现在的汉族。元朝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四级,其中位于第三级的汉人,是指北方金国故地的各族人民,而在原南宋地盘的各族人民统一划分为第四级南人。占领中华大地的蒙古人与当地汉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此处省略不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压根儿就没有提汉人,因为遍地都有蒙古人色目人,有很多蒙古人色目人还为明朝效力。比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色目人,也就是回族。蒙古朵颜三卫帮助朱棣赢下靖难之役。朱元璋还明令让大量归顺的蒙古人与汉人通婚,改汉名,说汉语。明朝皇族有大量蒙古朝鲜嫔妃,也并没有哪个皇帝王爷担心串种。

到了清朝,帮助满蒙八旗横扫中华的还是汉军,包括明朝投降的军队和关外的汉人。满蒙之外的各族兵将统一编入汉八旗和绿营,成为后来清军南征北战的主力部队。到了清后期,满人甚至连满语都抛弃了,与汉人已毫无二致。

解放后搞民族识别,还专门让一部分汉族归化为少数民族。其实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都与汉族毫无差别。没有办法划分为单独少数民族的,统一都归入汉族。所以,毫不夸张的说,汉族是个筐,啥民族都能装。

现在若问汉族有什么特征,恐怕也很难讲得清。论肤色,白的比白人还白,黑的比南非西非可能差点,但与东非完全不相上下。论外貌,有浓眉大眼的,也有小眼细眉的;眼睛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有高鼻梁的,也有塌鼻子的;有黑发的,也有棕发金发的;有高颧骨棱角分明的,也有面部轮廓圆润的。论体态,有高大魁梧的,也有短小精悍的。至于语言,同为汉语,不论南北,可能跨个县甚至乡就根本无法交流,有些方言跟外语更像。

所以,乌尔善的言论,即使有问题,也仅仅是学术范围内的问题。更何况“汉族这个称谓是元以后才有”这句话,本来就没有错。 某些人急着扣帽子拖走活埋,当然也不会多讲什么道理。

实话实说,作为一名蒙古族导演,乌尔善在拍摄电影时,做了许多详细的历史考据,运用了无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封神》对中国文化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问青红皂白就上纲上线,实在有失公允。

至于娜然2018年转发的那篇文章,是来自蒙古国的一篇网文,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可能是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刺激了蒙古国某些人的神经,胡言乱语了一通。娜然是出生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俄蒙混血儿,对于中国历史知之甚少也很正常,不能苛求。更何况她后来的表现,非常亲近中国,所以没必要翻旧账。看人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看过去,更要向前看。

1990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才是解决民族问题真正的法宝。相比世界上各种民族纷争,中华大地现在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局面来之不易。希望那些揪住民族问题喋喋不休的人,能提高一下自己的格局,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著名少数民族的下落与民族血统
为什么古代自三国后一直被外族吊打?
《封神》导演乌尔善:汉族是元朝之后形成的?不,宋朝就有了!
你知道“汉族”是怎么来的吗?
56个民族并非全部,看历史上消失的古老民族-凤凰新闻
汉人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