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银坤:毛泽东的窑湾情

- 全文3307 阅读约5分钟 -

窑湾老街。(资料图)


毛泽东的窑湾情

文 | 何银坤

千里湘江,自南而北迤逦奔涌而来,在湘潭划出了一道温柔的弧线,江流在这里拐弯歇脚。这一弯,弯出了得天独厚的千年古镇窑湾,成就了因水而盛的湘潭城。一代伟人毛泽东走出乡关第一站,在窑湾“宽裕枯粮行”学徒。他还在窑湾地区出资倡建新群学校,在燕窝里组织党的地下活动,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宽裕枯粮行

窑湾俊采,自古为旅游胜地,人文荟萃,百业兴盛。窑湾不仅历史厚重,更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韶山人毛槐林在窑湾金鸡桥畔开了个“宽裕枯粮行”。

明代吉王修的金鸡桥风景美不美?清代刘光临有《竹枝词》:“笙歌越女曲吴娘,红折桃花绿折杨。十里金鸡桥畔路,风流空忆吉藩王。”邑人何元樽的《昭潭书院赋》也从侧面印证了窑湾的秀丽:“此(指昭潭书院,作者注)固一邑之特佳,与碧泉、锦湾而竞秀。”此处锦湾即窑湾。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的谷米多送到毛槐林那里销售。两人同宗同族又同辈,关系密切。1910年,毛顺生送毛泽东到“宽裕枯粮行”当学徒。毛泽东来湘潭城里后,与毛槐林的儿子毛岳乔同吃同住同学徒。他没有被县城的花花世界吸引住,每日除招待客商外,偶尔到附近唐兴寺走一走、到何腾蛟墓凭吊,大多数时间住在楼上读书习字,孜孜不倦。毛槐林发觉族侄泽东不安心学生意,耐心询问其原因。于是毛泽东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认为学生意不如去读书深造。他的想法得到开明的族伯毛槐林的支持。毛泽东离开“宽裕枯粮行”,写下一首诗:“沙水对沙洲,源源不断流。人住人脚下,何日待出头?”

这首诗是写窑湾的实景。湘水沙湾,吊脚楼沿江一字排开,当年热闹非凡的源源码头。自明清起,窑湾连接上海、汉口、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使湘潭成为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因而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

几个月后,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给父亲毛顺生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心事当拿云!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阅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少年时的远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毛槐林在1912年去世,毛岳乔继承家业。但他不善经营,不久“宽裕枯粮行”倒闭。

1924年春,毛泽东参加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广州回湘潭,住在毛岳乔家。1927年初,毛泽东到湘潭县城指导革命工作,顺道看望毛岳乔全家,住在小东门外苏鸿裕粮栈内。1937年,毛岳乔写信给在延安的毛泽东,提出送堂弟毛岳嵩和儿子毛远道去延安参加革命。毛泽东回信表示欢迎。次年8月,毛岳嵩赴延安参加革命。

毛泽东对毛岳乔曾给予他的理解、支持记在心上,1952年2月15日,有一信给他:“岳乔兄:二月八日来信收到,以前的信则未收到。你的生计困难,甚为系念,但我不便有所介绍,仍望在原地自己设法解决。”毛泽东虽没有直接给毛岳乔解决工作问题,但很快给他寄来200元现金。1957年春毛岳乔去世时,毛泽东又寄来200元作安葬费。

倡建新群学校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为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状况,与新民学会会员吴毓珍等人,联络旅省湘潭人士于1920年7月成立湘潭教育促进会。他亲自撰写《湘潭教育促进会宣言》,号召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为促进和改革湘潭教育献计献策。

当时的湘潭城东起文昌阁,西至窑湾,城镇内有美、英、日、意等国的专用码头,许多外国人设洋行、建教堂。加之连年军阀混战,昔日“金湘潭”的经济逐渐萧条。湘潭县城,仅有公办初中和高级小学各一所,大批学龄儿童和青年无书可读,无校可进。

1921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和省立一师的湘潭校友黄笃杰、刘继庄、言志超、王洪伦、陶诗衡、王星梅等7人,在昭潭书院内筹组校董会,发起创办新群学校。黄笃杰被推为董事长。会上议定根据各人不同经济情况,自动认捐,从50至200元不等,共凑足1000元作为开办费用。5月在十四总莲花街吉安宾馆正式创办,后来搬迁至莼香园。新群学校的命名也是在此次七人会议上决定下来的。

当年夏天,毛泽东去上海参加共产党的建党会议。在此以前,他在长沙领导新民学会会员发动了“驱张运动”,主编了《湘江评论》,又和谭延闿、赵恒惕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反动派在暗中策划谋害他,因此校董会一直不敢公开他的名字。国共两党公开分裂之后,就以黄守遐的名字代替了毛泽东。新群学校坚持七人会议确定的方案“从小学起步,逐渐发展成完全中学”,从未更改校名,一步一步逐渐壮大,先后增办幼稚园、初中、高中,至1949年学校共有学生1500多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前湘潭县规模最大的学校。1951年4月,新群学校与化民中学、弘道中学合并为湘潭市立中学,1955年改为湘潭市二中。

湘潭教育促进会以及新群学校的创建,不仅促进了湘潭教育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湘潭人民思想的解放,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湘潭城区的传播。

在燕窝里开展地下活动

1910年,毛泽东离开“宽裕枯粮行”,和私塾同窗好友郭梓材一同报考湘潭昭潭高等小学堂。郭梓材顺利录取,毛泽东由于超龄而落榜。无奈之下,毛泽东在表兄文运昌的鼓动下,考取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

1911年春天,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参与反对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权的运动。同年10月底,毛泽东相约和郭梓材、毛岳乔一起加入湖南新军。次年3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毛泽东觉得留在新军也无所作为,三人一同退伍。

1917年,黄雁九在湘潭十八总燕窝里筹建湘潭大明电灯公司,为湘潭发电之始。1919年,郭梓材在电灯公司就职。而湘潭电灯公司成为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据点。电灯公司有地下室,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毛泽东就组织革命骨干在这里召开会议。当时的郭梓材还不是党员,但他作为毛泽东的同窗好友,是毛泽东极为信任的人。开会的时候,郭梓材就负责守门放哨、保管文件甚至会议记录等。

随着革命运动的推进,时任湖南省长赵恒惕如坐针毡,准备秘密抓捕毛泽东。当抓捕指令到达湘潭的时候,县议员郭鹿宾得知了这一指令,将消息透露给了和毛泽东夫妇相熟的郭梓材的妻子刘天民。刘天民马上给毛泽东送信,使毛泽东逃过一劫。

1926年8月,毛泽东和郭梓材同去韶山搞农运。年底,毛泽东下乡考察农民运动,曾在湘潭逗留了两天。当时毛泽东经费不够,郭梓材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把家里所有的积蓄40块大洋,全部拿出来资助革命。

到了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而再次回到家乡。这也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最后一次回乡,在此期间,毛泽东将郭梓材发展为党员。但为了保护郭梓材,郭梓材的入党是秘密进行的,其入党的名字也不是郭梓材,而是毛泽东给他取的郭翊。

这是毛泽东在湘潭县城所设的唯一的中共党组织。他把窑湾作为革命活动的据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窑湾及县城的传播。

解放后路过窑湾

湘江北去,伟人南归。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乘车从长沙到湘潭东坪镇。由于千里湘江还没有一座大桥,主席一行只能改乘轮渡过湘江,到他当年学徒的窑湾,再从窑湾乘车回韶山冲。

虽然没有人记录当时经过窑湾的情景,但我想,当时毛主席一定会看到湘潭一大桥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作者简介:

 何银坤,男,197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现供职于湖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任湘潭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湘潭湘商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致力于地方文化历史的学习研究,作品见《中国教工》《文史拾遗》《湘潭日报》等报刊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湘潭名胜古迹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唯有倚仗两人,一人是毛泽东,另一人是谁?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1954年毛主席见到族侄,得知时任湘潭县委书记名字后:他当得了吗
毛泽东故居韶山大事记
毛泽东父亲50大寿,他与弟弟陪父亲照相,这是他们此生仅有的合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