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员的性格(读书篇)

(读书篇)

文I非鱼

发布I合一读书(ID:heyiReading)

1976年8月26日,毛主席的心脏病又发作了,这是他在76年的第三次发病。

他一生意志顽强,这个关头也不愿打针吃药,要求自力更生,不靠外援。可如此危急时刻,英雄也要“低头”,后来他不得不插上了鼻饲管。

1976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之前两次心肌梗塞手术,对毛主席的身体无疑是巨大的摧残。

接见外宾时,他说话声音都很微弱,需要身边的人把他的意思,用普通话表达出来,再翻译成外语。而8月26日,离他去世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

到了晚上9点45分,如此病重的毛主席,又做出与常人不同之举。

他突然向秘书索要一本书——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秘书很快就从北京图书馆把书借来了,到了8月30日,《容斋随笔》大字本又印出来,31日送到了中南海。

9月8日, 这是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天。他还让身边人代读《容斋随笔》,时间是37分钟。这一天,医务人员几次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

根据李敏的回忆,他只要精神稍微好一点,就还要坚持批文件、读书。那一天,他前后读了11次书,阅读时间合计为两小时五十分钟。即便如此身体,他还在关注当时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大选动态。

9月9日零时十分,伟人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这一天,他再也没看过任何一部书。《容斋随笔》,成了陪伴教员走到人生终点的书。

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形容好学;而他老人家从不走寻常路,将此发挥到极致:“活到老,学到死”!并且是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一生手不释卷,一点不夸张

毛主席几乎没因为自己的事求人。但在转战陕北时有一次,就是为了书。

当时中央机关撤离了枣林沟,追兵的枪声已经不远了。毛主席对自己的安危没过于紧张,反而去拜托卫士马汉荣。为什么呢?毛主席想把自己的书箱藏到他家里。因为马汉荣是绥德人,距离不算远。

那样危急的时刻,大家都在担心怎么能够安全撤离,可他担心的却是书。马汉荣送走书后,毛主席心情才算平稳了一些。

又过了一天,马汉荣找到队伍说:书已经藏好了,土匪找不到,国民党兵更找不到!毛主席这才算是放了心。他跟马汉荣连讲了三声谢谢,还说谢谢你帮了我大忙!

在战争年代,因为行踪不固定,精简行装是常有的事。毛主席啥都舍得精简,就是舍不得精简书,连写了字的纸都不愿意丢。

“毛主席爱书如命,为我们党也作了一份大贡献。许多珍贵文件和资料,中央机关都没有保存下来,他保存下来了,这是我们党一大笔宝贵的财富。”这是董必武对毛主席一个很恰当的评价。

建国后,毛主席有两个一米见方的木箱,每次外出,必然带着书箱。哪怕时间只出去一两天也不例外。

他的书箱里有各种古典文学、政治书籍、文件材料,还有工具书。

如果他是乘专列外出视察,卫士就要提前一小时把书送上专列,还得按照之前在家的顺序,把他正在看或准备看的书摆在床上、桌上。上车以后,他擦把脸就开始看书。

两种极端

有人说,毛主席如此大智慧,全仰仗于读书多。其实这个问题,之前还真的有人请教过他。

一个师范生,带领一支业余队伍,不仅打败了一群军事“专家”,还缔造了共和国。放眼历史,这应该是没有过的。

况且伟人的历史形象又那样独特。无论是韶山那个放牛务农也不离书的少年;还是菊香书屋那堆如小山的半床书:都将他和书牢牢绑定在一起。

人们好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也会不自觉把他的成功和书联系在一起。

对此,毛主席也正面回答过:读书比他多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读书数量多,不是他取胜的关键,重点是在于“总结”!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是1965年7月26日,在中南海会见李宗仁夫妇时,他亲口跟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说的话。

这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点,也是对“实事求是”的现实应用。后面我们会单独出文章,详细讨论一下“总结”对于我党早期成功有哪些非凡意义,以及如何能够为我所用。

讲到这,“读书决定论”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正好相反:读书无用论。

有人说,毛主席是天才,神一样的人物。所以即使跟他读书一样多也没啥用,天才,天纵英才者也,我们都是凡人,别想了,达不到这种高度。

还有人说,毛泽东就是运气好嘛,身边一大堆能人志士都会打仗,也不需要他怎么有思想吧?当领袖不就是用人嘛!

在这里可以负责地说,以上两点都不对。或者严谨点说,是对了很少一部分。

毛主席的确有天才的一面。在那样一个时代,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样的革命方向。将一个弱小的党,领导成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

他的确是目光深远,一度超越党内所有人,走在了最前面。这也可以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当领袖也确实要会用人。但前提是,你自己也得明白,路往哪走怎么走。

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毛主席并不是党内最有话语权的人。只是实践证明了,只有他行,只有他指明的道路能救中国。

就像叶剑英曾说过的:我们这些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能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

邓小平也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结合历史来看,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我们今天了解伟人,绝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颅内高潮奉上膝盖,把他放在神坛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学和实践。实事求是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有人如果说毛主席反对读书,我想那是反对死读书、脱离实践和人民的读书。他常常提醒干部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伟人虽然了不起,但也绝非一步登天,出身就是王者开局。毛主席自己都说过:如果党内包括我在内,谁说从一开始就知道马克思主义,知道怎么救中国,那是吹牛不要信。

劝人读书

了解教员历史的你一定知道,他的进步也是不断探索出来的。他的思想成长,跟阅读不同的书籍息息相关。

书对他来说是阶梯、是成长的轨迹。那些曾经读过的书就像一条路,悠长且深远,不仅对他而言意义深刻,就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启发。青年的教员对儒家思想、唯心论,甚至是无政府主义都曾相信过,并抱有希望。

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劝身边的人读书。有人说教员一称呼对毛主席不尊重,我恰恰认为这是对他极大地尊重,因为这才是毛主席的最重要的形象:导师。

在党内领导人里,只有他专门在中南海组建干部业余学校,学员就是警卫一中队的卫士们。

毛主席自掏稿费给大家买健身器材和学习用品,有空还常给卫士批改作业和社会调查报告。后来被放在军事博物馆里收藏。

警卫一中队全体卫士,在之后都达到高中学历以上的水平了。

李银桥回忆:警卫队有个卫士叫张宝金,开始毛主席并不很喜欢,还罚过他。后来他上了大学。毛主席就对他高看一眼,愿意跟他探讨问题。

毛主席常批评李银桥的一句话就是:“叫你学习你不去,你就是没出息!”

少看写我的书和我写的书

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只看毛选和毛主席语录,其实这也绝非毛主席的本意。

在60年代,一位颐年堂的工作人员拿着一卷书,被毛主席询问,回答说是《矛盾论》。毛主席接过来翻翻后说:“这本书我不满意,我还想重写呢,你还看它?”

毛主席向身边人推荐过不少书,但是极少推荐自己写过的书。

他曾对工作人员说过:“我喜欢哲学,写了些东西,只发表了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论我也不满意。你们少看写我的书和我写的书,要多读别人的书和写别人的书,要读一些马克思列宁的书。”

当然了,这是毛主席对身边人自谦的说法,有他的用意,写出来是便于我们了解他。但我们千万不要说,毛主席说不看他写的,我们就放弃毛选了,那就太可惜了。

《毛选》,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相当有用。

那是一群地表最强精英集中智慧的体现,是一支弱小队伍如何走向强大的完整记录。相当于金庸小说里最高的武功秘籍,隐藏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从弱小到强大的秘密。

只不过很多人觉得它晦涩,且年代久远。毕竟读毛选不像读一些畅销书,离生活那么近,那么有阅读的快感罢了。

让更多人了解伟人,愿意学习伟人思想,并且为己所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号的理念,后续也会不断践行,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当然这是后话,放在这里,与各位读者共勉。

菊香书屋

公众号|合一读书

知行合一向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毛主席的大智慧 1、初始求学 我凭
教员给警卫唱戏,警卫却被批胆子大#怀念领袖毛主席# #伟人故事#
当教员遇到刘的高压是怎么做的?#历史# #伟人毛主席# #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
出身农村的 毛主席,为什么能跃成领导?3张明牌,1个秘密,筛掉了多少人?
毛主席这张罕见留影,让人无限怀念!
1948年,毛主席在玉米地边问卫士们:玉米头上长须,起什么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